页岩拉张型微裂缝几何特征描述及渗透率计算
本文关键词:页岩拉张型微裂缝几何特征描述及渗透率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研究页岩拉张型微裂缝中的渗流规律,采用巴西实验在5块Barnett页岩岩心中形成拉张型裂缝。采用三维面轮廓仪获取裂缝面形态,基于扫描原理将三维信息转换为二维信息计算迂曲度、倾角、粗糙度等特征参数,引入聚类分析方法明确各参数间距离,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开度在0.05~0.40 mm范围内页岩微裂缝渗流,并结合理论分析推导微裂缝渗透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选取样本迂曲度在1.10左右,倾角为0.99°~8.86°,粗糙度为0.062~0.162 mm;迂曲度、粗糙度、倾角对渗透率影响不存在替代关系,必须同时考虑三者的影响;计算微裂缝渗透率比平板模型渗透率要小19%~29%,说明必须考虑裂缝粗糙度影响;经验证,推导的渗透率计算公式误差控制在4%以内,可用于拉张型微裂缝渗透率计算。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The
【关键词】: 页岩 拉张型微裂缝 裂缝面形貌 裂缝面迂曲度 裂缝面倾角 裂缝面粗糙度 页岩流体运移模拟 裂缝渗透率模型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4288)
【分类号】:TE312
【正文快照】: 0引言页岩储集层的破裂模式可分为拉张型、剪切型和滑移型[1]。经压裂增产改造后,人工裂缝与储集层天然裂缝、层理结构等相互沟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才能实现页岩储集层的有效开发。因此,裂缝渗流是研究页岩储集层渗流的关键。在等温层流条件下,通常将裂缝等效为平板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根生;岩石径向渗透率的试验[J];石油地质实验文摘;1963年03期
2 陈遵德,郭爱华;地震数据预测渗透率问题的讨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S2期
3 Jenn-TaiLiang,R.S.Seright,王佩华,肖延平;进一步研究凝胶降低水相渗透率大于降低油相渗透率的原因[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12期
4 顾军,向阳,何湘清,李建忠;用非线性理论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付晓燕;周锋德;唐金星;赵文民;王翠兰;张小丽;;麻黄山油田低渗透率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1期
6 孙军昌;杨正明;郭和坤;肖前华;郝明祥;徐轩;;致密储层渗透率测试的稳态与非稳态法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4期
7 高诚;胥蕊娜;薛华庆;姜培学;;基于致密岩心的渗透率测量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8 石步乾,周蔚云,王元第,司光礼;确定油井污染带渗透率及各种表皮因子的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3年05期
9 王霞,蔡德恒;渗透率单位的正确称谓[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4年04期
10 张春生,赖志云,柴巧英,谭国华;疏松砂体渗透率测定方法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许孝凯;范宜仁;陈雪莲;;低孔低渗储层斯通利波反演渗透率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倪小明;高保彬;杨艳辉;;渗透率与煤层气垂直井采收率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杨权一;刘福平;杨长春;刘立峰;卓磊;;三维非均匀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自适应网格粗化算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宏;热化学工艺:剑指原油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柳悦;大港油田打进蒙古国市场[N];天津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曹峰;锥台径向流渗流模型的建立和两向渗透率解释技术[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唐守琴;油层润湿性和相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隋彦芬;萨尔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二元驱(聚合物/表活剂)和聚表剂驱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余高华;文33块沙三上储层评价及注采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崔啸龙;大庆油田萨南二、三区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王凤升;萨南油田南二区大孔道识别技术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徐炳涛;杏南树岗油田南部葡Ⅰ组油层低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咸国旗;盘2-20块二次细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页岩拉张型微裂缝几何特征描述及渗透率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2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