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并行计算的天然气管道动态模型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并行计算的天然气管道动态模型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4年以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管道网络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天然气管网不稳定流的动态仿真的研究,对节约天然气管网的维护费用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天然气管道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管道网络仿真模型,计算速度慢,造成了仿真速度的延迟。使工作人员无法利用仿真软件做出合理的决策。导致了工作人员对管网做出错误的操作,从而造成管道爆裂,漏气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加快天然气仿真系统的运行速度。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深入的研究了现有的管道的流量分配模型。阐述了不同仿真模型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劣势。然后以树状管网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管道仿真系统的运行速度为目的。将并行计算应用到管道的计算之中,使仿真系统可以快速的对真实管道网络中出现的变化做出反应,准确的还原真实的情况。为了使现有的天然气管道的动态模型可以用于管道的并行计算,本文对原有的天然气动态仿真模型进行了两点改进。(1)对天然气管道流量分配的方式做出改进。把天然气管道网络划分成了互不影响的不同阶段,为管道并行计算打下基础。该分配方法打破了目前的方法只考虑单一的参数这一问题,综合的考虑了管道的直径,长度,节点的需求量,节点的压力等参数,使管网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2)对管道动态仿真的模型做出改进。使管道的计算不再依靠前一条管道的计算结果,每一条管道可以相互独立计算。通过这两点的改进使整个管道网络可以实现并行的计算,提高管道网络的运行速度。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该仿真模型进行实现,并将其运行的结果与现有的仿真模型和西气东输中管道的真实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改进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 动态仿真 并行计算 动态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73;TP33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1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7-10
- 1.2.1 环形管网仿真算法8-9
- 1.2.2 树状管网9-10
- 1.3 本文的创新点10-11
- 第2章 天然气管网分析基本原理11-18
- 2.1 连续性方程11-12
- 2.1.1 一般连续方程11
- 2.1.2 单位连续方程11-12
- 2.1.3 稳定流方程12
- 2.2 气体状态方程12
- 2.3 运动方程12-15
- 2.3.1 单位时间单位距离的运动方程12-13
- 2.3.2 稳定流的运动方程13
- 2.3.3 简化的压降方程13-14
- 2.3.4 管道直径,流量,质量与压力的关系14-15
- 2.4 能量方程15-18
- 2.4.0 焓方程15-16
- 2.4.1 不稳定流的能量方程16-17
- 2.4.2 稳定流能量方程17-18
- 第3章 天然气管网动态分析方法18-37
- 3.1 天然气管网动态分析建模求解步骤18
- 3.2 常用的天然气管网动态分析方法分类18-34
- 3.2.1 天然气管网流量的分配与路线的选择18-20
- 3.2.2 天然气管网稳态分析的方法分类20-24
- 3.2.3 天然气管网动态分析的方法24-34
- 3.3 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34-37
- 3.3.1 动态仿真模型基本原理34-35
- 3.3.2 模型构造35-37
- 第4章 输气管网动态仿真模型的改进37-48
- 4.1 流量的分配方法的改进37-41
- 4.1.1 模型的建立38-41
- 4.1.2 方法优点41
- 4.2 管道网络的划分标准41-42
- 4.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改进42-45
- 4.3.1 具体方法步骤详解42-43
- 4.3.2 方法选择论证43-45
- 4.4 求解方法45-46
- 4.5 程序流图46-48
- 第5章 模型实现与证明48-61
- 5.1 模型的MATLAB构建48-56
- 5.1.1 对流量分配模型的实现48-50
- 5.1.2 matlab建模50-51
- 5.1.3. 稳态分析管道流量和涂泄流量51-53
- 5.1.4 管道的动态求解53-56
- 5.1.5 应用56
- 5.2 算法效率的证明56-57
- 5.3 与实际结果的拟合性57-60
- 5.4 本章小节60-61
- 第6章 结论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 攻读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阳;张伟峰;;超大变形分析无网格法并行计算[J];轻工机械;2012年05期
2 尹九阳,方滨兴,王小伟,麻景森,葛蔚;并行计算构件技术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8期
3 唐德翔;葛蔚;易锋;王小伟;郭力;任瑛;;粒子方法并行计算通用化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学报;2006年03期
4 王俊,丁皓,朱宇,陆小华,吴锤结;并行计算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罗迎娣;;并行计算在化工系统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6年12期
6 王健,陈丙珍,何小荣;并行计算在化工系统模拟与优化中的应用[J];化工学报;2002年05期
7 王启平,王璐,伍毅,谢能刚;结构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有限元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沈记全,涂序彦;基于并行计算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5年04期
9 刘青昆;王佳;韩颖;杨雷;;一种并行计算通信优化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顺绪,周树荃;某型号飞机机翼动力特性的并行计算[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光;;整体同步并行计算方法的现状与发展[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罗文彩;陈小前;;并行计算的多方法优化协作[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左风丽;莫则尧;叶文华;;计算流体三维分裂格式的高效并行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王欣;李志山;张志远;;并行计算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应用[A];信息化推动工程建设工业化——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张理涛;黄廷祝;谷同祥;左宪禹;;一种适合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改进的平方共轭残差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胡金初;;并行计算中的任务分配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庭新;李慧;;面向服务的有限元并行计算网格系统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8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2012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肖保国;杨顺华;邢建文;赵慧勇;;当地自适应建表方法在煤油超燃发动机并行计算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轶嘉;英特尔全球首个并行计算中心落户无锡[N];人民邮电;2009年
2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任重道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英特尔并行计算实验室研究员 TimothyMattson;并行计算:减少串行软件[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软件开发概述[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刘霞;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场革命[N];科技日报;2010年
6 安世亚太 雷先华;ANSYS高性能并行计算[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张云泉;并行计算:迎接多核时代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文方;英特尔为何要牵头并行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英特尔 赵军(Jun Zhao);PC机并行计算革命尚未成功[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10 ;Linux下的网络并行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新;改进的MPS方法及其三维并行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维山;面向领域应用的空间域和频域分解模式并行计算[D];吉林大学;2016年
3 孙安香;数值气象预报变分同化的伴随模式并行计算[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张理论;面向气象预报数值模式的高效并行计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龙柏;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索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管建和;电磁场有限元法解释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刘耀儒;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8 金晶;并行计算普适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盛艳秀;多核异构环境下通用并行计算框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张帆;过程系统优化的分布式并行计算[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荣华;并行计算在临近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严善楷;异构系统中并行计算的动态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健健;基于云平台下嵌入GPU并行计算框架的人脸检测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玉洁;基于多GPGPU并行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郑伟;Spark下MPI/GPU并行计算处理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程金龙;NCS成像算法的并行模型设计和优化[D];南京大学;2014年
7 郭立帅;POI简化并行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冯海云;高光谱辐射传输模拟及基于GPU的并行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刚;基于GPU集群的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王昌帅;并行卫星云导风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并行计算的天然气管道动态模型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3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