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洼陷及周边沙一二段岩性圈闭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水洼陷及周边沙一二段岩性圈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部凹陷是辽河坳陷的主要生油凹陷,深而开阔。经过多年的勘探,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目前已经开始进入高成熟阶段,比较大的明显的主要受构造控制的油气田大都已经发现并全面投入开发,剩下的主要是一些埋藏较深、面积较小、勘探难度较大的隐蔽油气藏。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及周边在古近纪沉积期间,盆地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强烈断陷、块断坳陷过程,沉积地层表现出多旋回性。靠近大洼-海外河断层附近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在断陷盆地,建立地层格架,对清水洼陷及周边沙一二段各体系域下运用地震反演,物探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储层平面分布,对寻找规模地层岩性圈闭具有一定的模式指导作用。在清水洼陷这样一个重要的富油气凹陷开展以碎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体系域研究及岩性圈闭识别,对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及周边岩性勘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此次研究主要层段为中浅层的沙一、二段,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建立斜坡区与洼陷区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对沙一二段细分体系域,各自分为低位域、水进域、高位域。在二次三维地震数据上精细构造解释,对各体系域进行古地貌恢复,分析断裂,识别湖盆范围,开展沉积相分析。综合多种储层预测技术,精细雕刻砂体,分析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确定岩性圈闭的类型,油气成藏分析,综合评价,提出有利的岩性圈闭类型,推动该区岩性圈闭的勘探,加快斜坡区及负向构造带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进程。
【关键词】:清水洼陷 岩性圈闭 等时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12-20
- 1.1 勘探概况12-14
- 1.1.1 工区位置12
- 1.1.2 勘探概况12-14
- 1.2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14-20
- 1.2.1 地层发育特征14-17
- 1.2.2 烃源岩及储盖条件17-18
- 1.2.3 圈闭条件18
- 1.2.4 基本构造形态18-20
-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及层序内部沉积体系20-30
- 2.1 层序划分及体系域识别20-21
- 2.2 井-震统一层序格架的建立21-30
- 2.2.1 层序界面识别22-25
- 2.2.2 层序格架的建立25-26
- 2.2.3 体系域划分26-28
- 2.2.4 体系域沉积体系研究28-30
- 第三章 转换带控制下的岩性圈闭识别30-45
- 3.1 转换带的概念及其控砂控藏机理30-32
- 3.2 清东陡坡带转换带研究32-39
- 3.2.1 清东边界断层分段性研究32-34
- 3.2.2 海外河和大洼转换带识别34-37
- 3.2.3 转换带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37-39
- 3.3 转换带控制下的岩性圈闭的识别39-42
- 3.3.1 转换带控制下的岩性圈闭识别40-41
- 3.3.2 有效储层预测41-42
- 3.4 清水洼陷东陡坡转换带油气成藏规律42-45
- 3.4.1 转换带控砂规律42-43
- 3.4.2 转换带控藏规律43-45
- 第四章 利用地震技术进行岩性圈闭识别45-51
- 4.1 地震相预测储层展布45-48
- 4.1.1 沉积微相预测有利圈闭45-46
- 4.1.2 90度相移技术46-47
- 4.1.3 属性分析技术47-48
- 4.1.4 频谱分解技术48
- 4.2 定量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检测48-51
- 4.2.1 储层预测48-50
- 4.2.2 含油气检测技术50-51
- 第五章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51-53
- 5.1 生油条件与储集条件分析51-52
- 5.1.1 充足的油源是基础51-52
- 5.1.2 有效的储集砂体是载体52
- 5.2 成藏条件分析52-53
- 5.2.1 畅通的输导通道是桥梁52
- 5.2.2 良好的圈闭是关键52
- 5.2.3 有利的构造位置是保证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铁星,师继红,王雪峰;松辽盆地主要次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4期
2 揣媛媛;王德英;于海波;杨海风;王国强;;石臼坨凸起新近系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关键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1期
3 雷茂盛,王文革,李春柏;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年03期
4 范明,郑冰;麦盖提斜坡地层-岩性圈闭类型[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1期
5 杨平,刘云武,金成志;岩性圈闭预测方法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3期
6 姚坤;刘健;成为;;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9期
7 李中元;;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哥伦比亚X区块岩性圈闭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2年06期
8 张中巧;王军;于海波;吴俊刚;;石臼坨凸起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识别及刻画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3期
9 蒋鸿亮,蔡希源,唐振国;岩性圈闭识别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年01期
10 刘震,梁全胜,肖伟,党虎强;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圈闭早期形成和多期形成特征分析[J];现代地质;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大媛;;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在茨榆坨油田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马立驰;邱桂强;姜在兴;;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与成藏条件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明泉;西南分公司储产销持续高增长[N];中国石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力辉;莺琼盆地东方1-1气田岩性圈闭预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长贵;渤海海域低勘探程度区古近系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王超;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格架与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星;塔北西部岩性圈闭地震识别与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杜英杰;清水洼陷及周边沙一二段岩性圈闭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邵伟民;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沙一段2砂组岩性圈闭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凌东明;轮古东地区地层岩性圈闭地震识别技术[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马君霞;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高分辨层序地层学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周进松;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盆地沙三中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有利岩性圈闭分布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樊金生;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萨尔图油层层序、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8 刘群明;柴东第四系综合物源分析及主力气田区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刘海娟;雅克拉断凸东段侏罗—白垩系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赵中平;临南洼陷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本文关键词:清水洼陷及周边沙一二段岩性圈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6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