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发布时间:2017-06-20 16:06

  本文关键词: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新近系 浅层勘探 油源 成藏期次 断层 渤中凹陷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23-00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favorable zone.图1渤中凹陷西斜坡区域位置Fig.1 Location of the Western Slope of Bozhong Sag0引言渤海油田的勘探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为潜山勘探、古近系勘探、新近系勘探和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早期潜山和古近系勘探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受复杂岩性物性和研究方法制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振宇,刘洪,李幼铭;ΔlogR技术在烃源岩识别中的应用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4期

2 米立军,段吉利;渤中坳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特点及其聚集规律[J];石油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伟;赵刚;刘博;郭巍;成俊;;油页岩测井识别技术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胡慧婷;卢双舫;刘超;王伟明;王民;李吉君;尚教辉;;测井资料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模型对比及分析[J];沉积学报;2011年06期

3 殷秀兰;马寅生;张西娟;孟元林;张清久;;渤中坳陷中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光弹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地质;2007年06期

4 王鹂;唐成磊;王飞;;Δlg R技术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5 廖远涛;王华;卢宗盛;喻建新;曹飞;;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郑德顺;;运用测井信息研究烃源岩进展及其资源评价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7 郭泽清;孙平;刘卫红;;利用ΔlogR技术计算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有机碳[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2期

8 胡光义;杨希濮;古莉;范廷恩;王晖;汪珍宇;高云峰;;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多油水系统油藏成因分析[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9 殷秀兰;周东生;吕杰堂;孟元林;;渤中坳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藏研究的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Estimation o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source rocks by logging evaluation method as exemplified by those of the 4~(th) and 3~(rd) members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western sag of the Liaohe Oilfield[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安银;王新龙;;页岩有机质特性参数测井计算方法及适用性分析[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建亮;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琼;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动态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孙永河;渤中坳陷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黄文彪;松辽盆地南部中西部断陷带深层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松峰;少井条件下富生烃凹陷油气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方法改进及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魏文文;南贝尔凹陷、塔南凹陷优质烃源岩识别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何增军;扶余油田东区南部油水过渡带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逯瑞敬;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烃源岩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孙志强;渤海海域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曾治平;环渤中地区天然气性质及典型天然气藏成藏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胡玉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浅层油气成藏期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王建军;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彭兆蒙;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展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王鹂;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测井学方法探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振宇,王贵文,朱广宇;人工神经网络法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2 朱振宇,刘洪,李幼铭;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并行计算在南黄海地区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3 张功成;渤海海域构造格局与富生烃凹陷分布[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廷海;李思田;高坤顺;郭铁恩;彭刚;杨波;任志勇;;渤中凹陷莫霍面特征及盆地形成机制[J];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05期

2 倪春华;包建平;梁世友;;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成熟度的多参数综合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4期

3 倪春华;包建平;;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学刊;2009年04期

4 杨海风;王德英;郭永华;王波;;渤中凹陷西斜坡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2期

5 邓宏文,王红亮,王敦则;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4期

6 文志刚,唐友军,李浮萍,徐耀辉,陈丹;渤中凹陷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姜福杰;庞雄奇;;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定量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1期

8 谢武仁;邓宏文;王洪亮;徐长贵;;渤中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3期

9 安作相,马纪;渤海石油地质的几个问题[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5期

10 包建平,张功成,朱俊章,陈晓东,马安来,刘志国,朱翠山;渤中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成因类型划分[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良;金振奎;杨有星;李桂仔;闫伟;;渤中凹陷1/2区块东营组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王飞宇;曾花森;师玉雷;贺志勇;;含油气盆地气油比的控制因素和勘探意义——以渤中凹陷为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武仁;渤中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与优质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杨波;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庞小军;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体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李敏;渤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物源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66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