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驱后期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蒸汽驱后期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齐40区块自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后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蒸汽驱后期高温汽窜现象严重因此急需转入复合蒸汽驱。因此本文采用齐40区块产出的天然油砂制作了四组渗透率基本一致的长单管填砂管模型和四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长双管填砂管模型,渗透率级差分别为1.85、2.80、3.65,4.29。采用的填砂管模型分两种型号一种长10m直径是0.475cm,另一种长10m直径是0.443cm。在驱油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在填砂密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模型的气测渗透率与L号油砂占比基本成线性关系。先进行四组单管模型驱油实验,实验方案是蒸汽驱至含水率达到98%以上注入0.5ml高温发泡剂,在将二氧化碳与蒸汽按1:1、1:2、1:3,1:4比例交替注入,二氧化碳的段塞大小为0.15PV。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09%、4.47%、1.93%,2.56%但是1:1的蒸汽驱采收率比1:2高,所以1:1是二氧化碳与蒸汽的最优交替比例。以二氧化碳与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为依据再进行四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双管模型驱油实验,蒸汽驱采收率分别为61.48%、56.22%、40.60%,35.88%。二氧化碳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分别为13.29%、15.51%、20.95%,23.82%。随着渗透率级差逐渐增大蒸汽驱采收率逐渐降低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油层非均质性越强。随着渗透率级差逐渐增大,蒸汽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逐渐增大表明二氧化碳与高温发泡剂形成的泡沫进入了高渗层对高渗层进行了封堵进而提高了低渗层的动用程度采收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高温汽窜 交替比例 提高采收率幅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现状10-12
- 1.2.1 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技术10-11
- 1.2.2 稠油油藏冷采技术11
- 1.2.3 稠油油藏复合开采技术11-12
- 1.3 蒸汽复合驱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蒸汽复合驱机理及驱油模型制作16-34
- 2.1 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16-17
- 2.1.1 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16
- 2.1.2 二氧化碳—原油性质16-17
- 2.2 氮气的基本性质17-18
- 2.3 复合蒸汽驱机理18-22
- 2.3.1 泡沫蒸汽驱机理19
- 2.3.2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19-21
- 2.3.3 氮气驱油机理21-22
- 2.4 驱油模型的制作22-34
- 2.4.1 实验方案的设计22-23
- 2.4.2 渗透率的影响因素23-24
- 2.4.3 填砂管装填及气测渗透率的测定24-27
- 2.4.4 填砂管水测渗透率的测定27-32
- 2.4.5 填砂管模型饱和油32-34
- 第三章 单管模型驱油实验34-44
- 3.1 单管模型驱油实验方案34
- 3.2 驱油实验设备34
- 3.3 单管模型基础参数及实验方法34-36
- 3.3.1 单管模型基础参数34-35
- 3.3.2 实验方法35-36
- 3.4 单管模型实验条件及步骤36
- 3.4.1 单管模型实验条件36
- 3.4.2 单管模型实验步骤36
- 3.5 单管模型实验结果及分析36-44
- 3.5.1 单管模型实验结果36-40
- 3.5.2 单管模型实验结果分析40-44
- 第四章 双管模型驱油实验44-53
- 4.1 双管模型驱油实验44-45
- 4.1.1 双管模型实验目的44
- 4.1.2 双管模型实验材料44
- 4.1.3 双管模型实验方案44-45
- 4.2 双管模型驱油实验结果及分析45-53
- 4.2.1 双管模型实验结果45-50
- 4.2.2 双管模型实验结果分析50-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发表文章目录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C.Hong,赵炜,张剑君;蒸汽驱的工程技术新进展[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01期
2 MaxS.Juprasertetal.,张梅,刘平德,周润才;利用碳同位素的特征来预测蒸汽驱的动态[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11期
3 安九泉;齐40块蒸汽驱配套工艺[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S1期
4 刘斌;齐40断块蒸汽驱试验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5 王中元;;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年04期
6 张义堂;李秀峦;张霞;;稠油蒸汽驱方案设计及跟踪调整四项基本准则[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6期
7 赵洪岩;;蒸汽驱动态调控方法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8年06期
8 赵洪岩;;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S1期
9 陈加华;覃青松;;齐40块蒸汽驱11井组开发后期间歇注汽研究与试验[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2期
10 牛雅丹;;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地面建设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士清;杨靖;张金红;;沙三段油层水淹规律及其对蒸汽驱开发的影响[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破解地层压力低难题 完善蒸汽驱开发方 式辽河过油层深抽技术提升稠油蒸汽驱采注比[A];中国石油石化数字管道信息化建设论坛暨燃气管网安全、经济、运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侯君;程林松;房宝才;哈斯;;稀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研究——以大庆葡北油田三断块为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武继辉;邹晓霞;刘琳波;;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A];胜利南区稠油开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新委;;小洼油田蒸汽驱高温长效隔热技术研究应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于森;齐40蒸汽驱地面建设工程开工[N];盘锦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宋兴旭;辽河齐40块转蒸汽驱规模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王志田邋通讯员 常郦 庄志;蒸汽驱油现场试验效果好[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记者 刘军;辽河油田二类稠油蒸汽驱技术获多项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贾新青 薄纯志 郑昕;胜利孤岛首个蒸汽驱试验田增油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记者 刘军;辽河油田齐40蒸汽驱节约成本逾亿元[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任厚毅;胜利稠油蒸汽驱项目“出龙”[N];中国石化报;2013年
8 李海鹰;打造化学蒸汽驱样板[N];中国石化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苏斌;安全管理如何跟进技术升级?[N];中国石油报;2014年
10 刘军;齐40块年产有望突破50万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龙;齐40块蒸汽驱油藏高温调驱及调剖体系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倪红梅;基于智能计算的蒸汽驱开发效果预测与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蒋生健;齐40块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范英才;蒸汽驱动态预测方法和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贺永利;辽河小洼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弦;中深层稠油油藏改善蒸汽驱效果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李莉;重水淹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克拉玛依油田某区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驱实践[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万勇;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与蒸汽驱联合开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李勇;苏丹FNE油田蒸汽驱先导试验区油藏工程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魏若飞;洼38块特稠油蒸汽驱配套技术及外扩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孙振宇;洼59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付跃;三种国外常用蒸汽驱解析模型剖析及其适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赵吉成;提高蒸汽驱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8 宁可;孤岛稠油蒸汽驱过程中硫化氢产生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张文昕;考虑射孔因素的蒸汽驱储层热效率评价方法[D];长江大学;2016年
10 宫宇鹏;A区块稠油油藏蒸汽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蒸汽驱后期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7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