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钻柱旋转的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15:00

  本文关键词:基于钻柱旋转的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进行水平井、大斜度井等复杂结构井作业时钻头不断破碎岩石形成岩屑颗粒,岩屑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沉积在水平井、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的下井壁形成岩屑床,现场经验与大量室内理论实验均表明岩屑床易于在大斜度井段(井斜角约为45~90°)和水平井段之间形成。如果沉积在下井壁的岩屑床得不到较好的清除和控制,将会造成钻井过程中的诸多严重问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水平井段同心环空钻井液紊流流动以及钻井液紊流携岩规律和模型,并利用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固液两相流模型和钻井液同心环空层流模型,得到了同心环空钻柱旋转条件下的钻井液紊流携岩规律和经验公式。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可视室内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和控制变量法,逐一改变影响钻井液携岩效率的各个参数,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记录的实验数据回归求解到理论与经验公式中,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形成了岩屑体积浓度和固液压降经验模型。发现了钻柱旋转对同心环空钻井液携岩的影响规律,使得岩屑床在钻柱旋转的作用下在环空内呈非对称分布,同时减小了环空岩屑浓度和固液压降,其变化幅度受井斜角、岩屑注入浓度、岩屑直径、钻井液流速和粘度的影响,但当流速达到临界值时,转速作用效果变得不那么显著。
【关键词】:水平井段 同心环空 钻柱旋转 岩屑床 钻井液携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2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 岩屑运移规律研究发展动态14-15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15-17
  • 第二章 钻井液携岩理论研究17-31
  • 2.1 钻井液性能与岩屑运移规律研究17-23
  • 2.1.1 钻井液流变性17-18
  • 2.1.2 岩屑启动与运移规律分析18-21
  • 2.1.3 钻井液携岩典型模型21-23
  • 2.2 井眼岩屑清洁环空返速模型23-27
  • 2.2.1 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23-24
  • 2.2.2 井眼岩屑清洁环空最小返速模型24-27
  • 2.3 室内实验岩屑运移模型研究27-30
  • 2.3.1 室内岩屑运移实验仪器27-28
  • 2.3.2 室内实验材料制备28-29
  • 2.3.3 室内实验现象与讨论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钻井液轴向流动规律研究31-45
  • 3.1 圆管内钻井液轴向层流31-36
  • 3.1.1 圆管内牛顿流体轴向层流31-33
  • 3.1.2 同心环空内牛顿流体轴向层流33-36
  • 3.2 圆管内钻井液螺旋流研究36-40
  • 3.2.1 牛顿流体螺旋流研究36-38
  • 3.2.2 幂律流体螺旋流研究38-40
  • 3.3 同心环空内螺旋流研究40-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水平段岩屑运移可视化实验研究45-57
  • 4.1 室内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45-47
  • 4.2 室内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47-52
  • 4.2.1 水平井段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流型的实验描述47-49
  • 4.2.2 水平井段钻井液速度分布规律49-50
  • 4.2.3 水平井段钻井液压降变化规律50-51
  • 4.2.4 水平井段岩屑起动的影响因素51-52
  • 4.3 同心环空钻井液携岩效率分析52-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5
  • 发表文章目录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勤丰;王文昌;胡以宝;张小柯;;钻柱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6年04期

2 胡以宝;狄勤丰;邹海洋;吴非;;钻柱动力学研究及监控技术新进展[J];石油钻探技术;2006年06期

3 韩志勇;;关于钻柱一次弯曲临界条件的考证[J];石油钻探技术;2009年02期

4 严维锋;郑何光;马路;;钻柱偏心和旋转对环空压耗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8期

5 陈乐平;;钻柱横向非线性振动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0年02期

6 王珍应,徐铭陶;钻柱的动力不稳定性[J];石油机械;1991年09期

7 殷朝阳,王光远;钻柱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及室内轴向试验结果对比[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张广清,路永明,陈勉;斜直井中扭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钻柱的屈曲问题[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刘清友,马德坤,钟青;钻柱扭转振动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石油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正湖,孟祥玉,曹锡玲,焦永树;垂直井中旋转钻柱受拉段分岔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永树;蔡宗熙;严宗达;;铅垂井段钻柱在浮重作用下的静力分岔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2 狄勤丰;王文昌;胡以宝;张小柯;;钻柱动力学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李丽娟;张娜;张青峰;焦永树;;铅垂井段两端固支钻柱屈曲的理论与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4 朱润;隋允康;;斜井中钻柱复杂运动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焦永树;蔡宗熙;严宗达;;铅垂井段钻柱(铰—固模型)的静力屈曲[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谈梅兰;甘立飞;王鑫伟;;斜直井内钻柱的非线性螺旋屈曲[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7 吴泽兵;罗宇义;郑兴华;;钻柱扭转振动计算机仿真[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祝效华;贾彦杰;;钻柱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9 胡以宝;狄勤丰;姚建林;姚永汉;陈锋;;超深井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晓阳;张青峰;焦永树;;波动钻压激励下斜井段钻柱运动的数值模拟[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鑫;考虑流固耦合的钻柱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邵冬冬;水平井眼中钻柱动力学特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王明杰;超深井钻柱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动态安全性评价[D];上海大学;2016年

4 韩春杰;深水平台钻井钻柱耦合振动及模拟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刘峰;定向井中钻柱非线性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谈梅兰;三维曲井内钻柱的双重非线性静力有限元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李茂生;小环空条件下钻柱动力学及可靠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胡以宝;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钻柱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9 廖辉;超深水超深钻井作业钻柱三维运动补偿系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文飞;直井钻柱安全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晓东;最优化理论求解钻柱接触非线性问题[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2 王雪刚;钻柱非线性耦合振动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朱智翔;钻柱涡动模拟实验台测量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王志刚;钻柱自转公转和径向运动诱发牛顿流体流动的流场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5 李晓峰;潜孔锤短钻柱系统振动响应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张文斌;水平井钻柱屈曲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牟超;钻柱振动减摩阻有限元分析及参数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李欣;基于钻井液动力润滑作用的钻柱涡动实验装置优化和仿真[D];燕山大学;2016年

9 宋文煜;潜孔锤钻柱振动特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李志刚;基于钻柱旋转的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钻柱旋转的水平井段岩屑运移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7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