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黑色页岩沉积微相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07:20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黑色页岩沉积微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微相 五峰-龙马溪组 细粒沉积岩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摘要】:细粒沉积岩(粒径小于62.5um)经常也被称作页岩或泥岩,它是分布最广泛的沉积岩,其中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并且蕴含了大量的油气资源。虽然它现在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但研与其它沉积岩相比究程度较低。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的勘探已经获得重要突破,但是页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本文以蜀南地区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的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细粒沉积岩从岩心到薄片不同尺度的观察,以及X衍射和TOC测试的成分分析,详细描述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特征,包括有机碳含量、无机矿物含量、沉积构造现象等。在此基础上对细粒沉积岩岩石微相进行划分。首先根据TOC含量2%划分为贫有机质相组合和富有机质相组合,然后结合沉积构造将贫有机质相组合划分出流水波纹、浪成波纹、生物扰动、富生屑细,四种次一级相组合。将富有机质相组合划分出块状和流水波纹两种次一级相组合。之后再以无机矿物含量50%为标准,按照硅质、钙质、粘土质和混合型进一步细分,如贫有机质流水波纹硅质细粒沉积岩。以TOC含量2%为标准将研究区陆棚相划分为浅水陆棚亚相(TOC2%)和深水陆棚亚相(TOC2%)。再根据岩石微相所反映的水动力和生物活动情况的不同可进一步将浅水陆棚划分为风浪作用微相、底流作用微相、底栖群落微相、生物扰动微相。深水陆棚划分为静水微相和底流作用微相。在层序划分上,根据TOC含量增大-减小的旋回,结合岩石微相垂向变化,辅以GR和Th/U曲线,将研究层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五峰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SQ1),含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盆地中部LST发育不明显。研究层段的龙马溪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2、SQ3、SQ4),其中每个三级层序都可以识别出TST和HST两个体系域。最后点-线-面结合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沉积演化。SQ1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水陆棚静水沉积微相。SQ2时期主要为深水陆棚底流作用微相。SQ3、SQ4时期水体变浅,主要为浅水陆棚底流作用微相,北部发育深水陆棚底流作用微相。
【关键词】:岩石微相 五峰-龙马溪组 细粒沉积岩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1
  • 1.1 论文选题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细粒沉积岩相关定义及概念11
  • 1.2.2 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研究11-14
  • 1.2.3 海相细粒沉积物搬运动力研究14-16
  • 1.2.4 海相细粒沉积岩层序地层研究16-17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7-18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8-19
  •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19-21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21-25
  • 2.1 区域构造特征21-22
  • 2.2 地层沉积特征22-25
  • 第3章 沉积学特征25-45
  • 3.1 岩石学特征25-40
  • 3.1.1 成分特征25-29
  • 3.1.2 沉积构造特征29-34
  • 3.1.3 岩石微相34-40
  • 3.2 沉积相分析40-45
  • 3.2.1 浅水陆棚亚相41-43
  • 3.2.2 深水陆棚亚相43-45
  • 第4章 层序地层划分45-50
  • 4.1 层序划分标志45-47
  • 4.2 层序地层特征47-50
  • 第5章 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50-71
  • 5.1 单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0-59
  • 5.1.1 威远地区典型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0-53
  • 5.1.2 长宁地区典型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3-55
  • 5.1.3 昭通地区典型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5-59
  • 5.2 连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9-67
  • 5.2.1 威远地区连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59-60
  • 5.2.2 长宁地区连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60-61
  • 5.2.3 昭通地区连井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61-67
  • 5.3 平面沉积演化67-71
  • 5.3.1 SQ1时期67-68
  • 5.3.2 SQ2时期68-69
  • 5.3.3 SQ3时期69-70
  • 5.3.4 SQ4时期70-71
  • 结论与认识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2
  • 附录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受权;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体系域构型及其模式新论[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2 徐春强;郭涛;郑敬贵;王军;宛良伟;赖维成;;基于多尺度资料的体系域划分及其意义——以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东南部东二段为例[J];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05期

3 胡受权,郭文平,颜其彬,张永贵,刘树根,童崇光;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体系域四分性探讨──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例[J];石油学报;2000年01期

4 郭少斌,曲永宝,王树学;陆相盆地层序及体系域模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4期

5 毕彩芹,朱强;论中国陆相盆地地层层序体系域的可四分性及其优势[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6期

6 章轩玮;;从常规体系域到非常规体系域——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1期

7 杜远生,,颜佳新;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分析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5年01期

8 刘招君;胡菲;孙平昌;孟庆涛;柳蓉;;再论陆相三级层序内四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9 郝芳,陈建渝;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3期

10 吴金才,刘兰兰,周卓明,卿崇文,杨长清;非构造成藏的储集与封堵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钿奇;栾锡武;;泥质楔的形态及形成演化过程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世辉;张庆石;杨建国;李文燕;郑桂英;刘招君;董清水;朱建伟;;汤原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威;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及其典型实例[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明昊;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黑色页岩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曲英杰;辽河滩海西部层序格架及重点层序体系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吴长江;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四~沙三段沉积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4 顾朝杰;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工程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姜文超;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中下统沉积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周瑞琦;哥伦比亚亚诺斯(Llanos)盆地A区块卡沃内拉(Carbonera)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棠;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储层特征与有利区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黑色页岩沉积微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微相 五峰-龙马溪组 细粒沉积岩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本文编号:51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1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