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江汉盆地王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发布时间:2017-07-04 14:02

  本文关键词:江汉盆地王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 找油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构造解释 构造演化分析


【摘要】:构造运动对石油生储盖配套组合的形成和破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个构造运动阶段都会控制石油的形成、运移与聚集。研究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对找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湖北省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中的王场、广华、浩口三地(简称王广浩),古近系潜江组为主要含油地层。研究区以往都是针对局部构造进行小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没有进行过整区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构造演化的地震连片资料解释,而整区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沉积相及储层展布研究,对寻找油气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展了王广浩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的研究,课题为“江汉盆地再分析及新区新领域勘探潜力评价”,本人参与了王广浩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的推断解释,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来做论文。在研究之前,江汉油田物探院已经对地震资料完成了数据处理,与王场、新农、蚌湖东、借粮湖、习家口等10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资料处理。论文主要内容是对地震资料解释、构造特征研究、构造演化分析。本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地震合成记录10口井、地震资料解释累计468km2×6层、速度分析三口井、绘制全区构造图5张、发育剖面1条。根据地震反射结构和波组特征、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综合速度投井三个方法确定了6个地震地质层位,将这六个层位进行全工区的追踪并编制了6张反射层构造图与古地貌图。利用地震资料研究了王广浩地区的构造特征,共解释断层156条,并概括出6种断裂剖面组合样式:阶梯状断层、地堑组合、地垒组合、反向Y字形组合、同向Y字形组合、多级Y字形组合。3种平面组合样式:平行式组合、雁列式组合、斜交式组合。对主要的58个断层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广华、蚌湖等主要断层的断裂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发育剖面的分析,研究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古近系上始新统潜江组潜四上段沉积前,地层平缓,浩口、广华断层开始活动;古近系上始新统潜江组潜三段沉积前至古近系上始新统潜江组潜二段沉积前,浩口断层活动减弱,广华断层活动逐渐增强,到上始新统潜江组潜三段沉积后期停止活动;古近系上始新统潜一段沉积前,由于盐岩塑性流动挤压,广浩地区出现微隆,同时浩口断层开始活动;新近系广华寺组沉积前至今,持续受盐岩影响,王广浩隆升加剧,浩口断层活动也逐渐加强,形成今天王广浩隆起带的构造格局。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勘探程度现状,与拓展江汉老区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江汉盆地潜江凹陷 找油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构造解释 构造演化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11
  • 1.1.1 论文选题依据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区的位置11-12
  • 1.3 研究现状12-17
  • 1.3.1 地震勘探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地区研究现状14-15
  • 1.3.3 地震资料现状15-16
  • 1.3.4 研究区勘探现状16-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研究方案17-18
  • 1.6 完成工作量18-19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19-26
  • 2.1 潜江凹陷地质背景19-20
  • 2.2 潜江凹陷地层特征20-22
  • 2.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22-26
  • 2.3.1 构造演化阶段22-23
  • 2.3.2 划分依据23
  • 2.3.3 构造演化特点23-26
  •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26-29
  • 3.1 地层26-27
  • 3.2 构造27-29
  • 第四章 数据采集、处理及质量评述29-31
  • 4.1 数据采集29-30
  • 4.2 数据处理30-31
  • 第五章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31-54
  • 5.1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分析31-32
  • 5.2 构造解释思路32
  • 5.3 层位标定32-42
  • 5.3.1 根据地震反射结构和波组特征来确定地震地质层位32-33
  • 5.3.2 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层位33-42
  • 5.4 构造解释42-46
  • 5.4.1 层位与断层解释42-44
  • 5.4.2 水平切片解释方法44
  • 5.4.3 方差体解释技术44-46
  • 5.5 反射层构造图46-54
  • 第六章 研究区的断层解释研究54-82
  • 6.1 研究区结构特征54-56
  • 6.2 研究区断裂特征56-76
  • 6.2.1 断层鉴别方式56-60
  • 6.2.2 断裂特征60
  • 6.2.3 断层剖面组合样式60-63
  • 6.2.4 断层平面组合样式63-76
  • 6.3 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76-80
  • 6.4 构造形成演化机制探讨80-82
  • 第七章 结论82-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胜元;李长安;张玉芬;邵磊;王节涛;;江汉盆地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与长江上游水系拓展[J];中国地质;2012年04期

2 何圣策;江汉盆地通海口海4井早奥陶世疑源类化石[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刘云生;王延斌;;江汉盆地的构造-地质结构样式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4 柯怡兵;李义连;张炜;董建兴;房琦;武荣华;;岩盐沉淀对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注入过程的影响:以江汉盆地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3期

5 潘杰锋;;江汉盆地盐类矿产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J];湖北地质;1988年01期

6 文志刚,,林九皓,邹华耀;江汉盆地樊参1井二元脂肪酸的色谱质谱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王大宁;赵英娘;;湖北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中被子植物花粉新属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年04期

8 李桂森;沙市幅卫星图象解释——江汉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9 田蜜;施炜;李建华;渠洪杰;;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J];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10 江继纲;;江汉盆地重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星;徐明;赵平;孙占学;;江汉盆地热体制及烃源灶演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振华;;江汉盆地北缘的白垩系(详细摘要)[A];中国古生物学会山旺现场会议暨第二届第八次扩大理事会论文集[C];1978年

3 徐明;赵平;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江汉盆地钻井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分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赵长煜;钱荣毅;宋海斌;田丽花;;江汉盆地二维构造演化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群;徐其俊;;江汉盆地白垩系至下第三系沉积特征、成盐条件及找钾远景的初步分析(1973)[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6 ;中国南方白垩系勘探重大突破——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白垩系发现整装油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江汉盆地白垩系红花套组发现厚层底水油藏[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8 卢明国;朱先才;;以新理论为指导实现江汉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罗开平;刘光祥;潘文蕾;;江汉盆地海相层系印支期后的热史路径恢复——基于当深3井的凝灰石裂变径迹资料[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冯年忠;;江汉盆地值得重视的勘探新领域[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丛荣;江汉盆地富钾卤水开发迎来春天[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江其勤;江汉盆地海相层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郭丽彬 马胜钟;新一轮江汉盆地油气资源评价进展顺利[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杨建超 黄泽光 王果寿;中扬子地区具备形成大气田地质条件[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周文;新星在东西南北中闪亮[N];中国石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芳;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郑冰;中扬子区多源、多期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鸣;江汉盆地王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解释[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超;江汉盆地东部中生代沉积物碎屑云母组成、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物源示踪[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田蜜;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4 Bensekhria Aida;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层序地层分析及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姜玲;CO_2地质储存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王芳;江汉盆地浩西地区潜三、四段构造特征及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18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18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