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剂润湿性对压裂施工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支撑剂润湿性对压裂施工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压裂施工 支撑剂 润湿性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摘要】:目前,大庆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油田综合含水日益升高,亟待采取“稳油控水”技术措施。除了水井注聚合物溶液和多元复合体系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外,油井压裂释放中低渗透层剩余油也是有效技术措施。近年来,为了提高油井压裂增油降水效果,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亲油砂(又称选择性支撑剂)支撑剂,并在矿场压裂施工中累计试验45口,压后初期单井平均增油2.9t/d,含水下降10.4%。尽管亲油砂支撑剂在压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但其对增油效果作用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以油藏工程、高分子材料学和物理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大庆油田储层地质和支撑剂(石英砂和亲油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支撑剂润湿性对压裂施工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石英砂相比较,亲油砂具有疏水亲油特性,它具有阻水功能,可以增加裂缝中水相渗流阻力。对于亲油砂充填裂缝的填砂模型(岩心),随裂缝长度增加,一方面会减小注入水对基质部分波及效果,另一方面裂缝中亲油砂会增加渗流阻力和扩大波及效果,由于本次实验用模型前者对波及效果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后者,因而裂缝长度增加会引起波及体积减小和采收率降低。对于亲油砂充填裂缝的环氧树脂胶结压制岩心,随裂缝长度增加,水驱采收率呈现“先增后降”变化趋势。综上所述,裂缝长度对两类亲油砂充填裂缝岩心(填砂和环氧树脂胶结)水驱采收率影响规律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两类岩心注采井网结构存在差异,即填砂岩心为“一注一采”二维纵向非均质岩心,环氧树脂胶结岩心为“一注三采”三维仿真岩心。前者仅存在同一渗流方向上高低渗透层间液流转向,而后者不仅存在高低渗透层间液流转向,而且存在“角井”与“边井”间液流转向。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当亲油砂充填裂缝长度为1/3~1/4注采井距时,油井压裂施工增油降水效果较好。
【关键词】:压裂施工 支撑剂 润湿性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3
- 1.2.1 支撑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0-12
- 1.2.2 裂缝长度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12-13
- 1.2.3 支撑剂发展趋势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3.1 支撑剂表面润湿性评价13
- 1.3.2 含不同润湿性支撑剂岩心相渗透率测试13
- 1.3.3 可视化填砂裂缝模型驱替前沿推进规律研究13
- 1.3.4“一注三采”仿真模型压裂效果实验研究13-14
- 1.4 技术路线图14-15
- 第二章 支撑剂表面润湿性评价15-19
- 2.1 含亲油砂覆膜材料金属平板制作15
- 2.2 平板材料润湿性检测15-18
- 2.2.1 实验条件15-16
- 2.2.2 方案设计16
- 2.2.3 结果分析16-18
- 2.3 小结18-19
- 第三章 含不同润湿性支撑剂岩心相渗透率测试19-24
- 3.1 实验条件19-20
-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19
- 3.1.2 实验设备、方法和步骤19-20
- 3.1.3 方案设计20
- 3.2 结果分析20-23
- 3.2.1 相对渗透率20-21
- 3.2.2 驱油效率21-23
- 3.3 小结23-24
- 第四章 可视化填砂裂缝模型驱替前沿推进规律研究24-38
- 4.1 实验条件24-25
- 4.1.1 实验材料24
- 4.1.2 仪器设备24
- 4.1.3 方案设计24-25
- 4.2 结果分析25-37
- 4.2.1 支撑剂润湿性对驱替前沿推进规律影响25-29
- 4.2.2 支撑剂润湿性和缝长对水驱采收率和剩余油分布影响29-37
- 4.3 小结37-38
- 第五章“一注三采”仿真模型压裂增油效果实验研究38-62
- 5.1 实验条件38-40
- 5.1.1 实验材料38-39
- 5.1.2 仪器设备39
- 5.1.3 方案设计39-40
- 5.2 结果分析40-60
- 5.2.1 支撑剂润湿性和缝长对压裂增油效果影响40-42
- 5.2.2 驱替过程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2-54
- 5.2.3 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分布规律54-60
- 5.3 小结60-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论文目录及摘要66-68
- 参加科研项目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庆红,王宏飞,隋向云,冯敬红;树脂包覆支撑剂控制回流方法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S1期
2 焦国盈;王嘉淮;潘竟军;张天翔;王玉斌;;支撑剂回流研究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4期
3 姜春河;郎学军;易明新;牛苏峰;;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8年06期
4 马雪;姚晓;陈悦;;添加锰矿低密度高强度陶粒支撑剂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8年01期
5 焦国盈;王嘉淮;游建国;李彭;;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1期
6 王晋槐;赵友谊;龚红宇;张玉军;;石油压裂陶粒支撑剂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年03期
7 钟烨;邓燕;郭建春;李勇明;;压裂气井防支撑剂回流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伟民;刘三琴;崔彦立;钱继贺;郭伟峰;王建英;;树脂覆膜支撑剂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11年06期
9 贾新勇;;我国支撑剂的发展应用及现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9期
10 钟安海;;多尺度支撑剂组合加砂技术在压裂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冰;朱钧国;张秉忠;邵友林;吕庆军;;用于石油开采的陶粒支撑剂[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2 王进涛;杲春;殷玉平;;支撑剂沉降改善裂缝剖面实验研究及应用[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3 崔任渠;梁永和;朱新伟;聂建华;尹玉成;;镁橄榄石质陶粒支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4 孙鸣飞;;裸眼水平气井支撑剂回流原因浅析[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5 焦国盈;刘洪;戚志林;李志军;王亚娟;;无筛管压裂充填优化设计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叶黎;攀钢高钛压裂石油支撑剂再出国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盛晓春;攀钢冶材公司支撑剂打入北美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尚行宇 柯士雨;逆势崛起写新篇[N];贵阳日报;2009年
4 周军 叶攀;攀钢石油支撑剂登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卢雪梅;陶粒支撑剂“潜入”美国市场[N];中国石化报;2012年
6 记者 仝晓波 通讯员 王兆蕾 刘湘;大庆油田低密度支撑剂 压裂现场试验首获成功[N];中国能源报;2012年
7 郝乐乐 高晖 李晖;市长青公司年营销收入突破3亿元[N];阳泉日报;2012年
8 记者 王明毅;国产高强度支撑剂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明毅;不宜盲目投资陶粒支撑剂[N];中国石油报;2002年
10 王明毅;出口量名列同行业榜首[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书杰;油页岩渣制备石油支撑剂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蓝霄;通道压裂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刘爱平;经济型陶粒支撑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晋槐;利用焦宝石和煤矸石制备低密度陶粒支撑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郭琦;支撑剂润湿性对压裂施工效果影响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崔任渠;石油压裂用支撑剂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靓;压裂缝内支撑剂沉降和运移规律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王贝;低密度高强度石油支撑剂的制备[D];燕山大学;2014年
8 敬季昀;水平井压后排液与支撑剂回流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董小玮;石油支撑剂造粒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研发[D];济南大学;2013年
10 杨立君;支撑剂对流模型研究及水平井分级压裂设计模拟软件研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546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4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