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萨Ⅱ1-9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5:25

  本文关键词:萨Ⅱ1-9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萨尔图油层 三次采油 设计研究


【摘要】:北一区东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于1964年投入开发,随着油田水驱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油分布复杂,井间、层间矛盾不断加剧,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油层实际情况,将采取三次采油提高驱油效率、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葡一组主力油层采用250m五点法面积井网,目前结束三次采油,进入后续水驱阶段,根据产能衔接需要,将进行萨尔图油层三次采油油藏工程设计研究本文主要依据萨尔图油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对北东过一、二条带萨尔图油层储层特征、原油储量、井网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多种方案对比筛选,优化了层系组合,部署了萨尔图油层三次采油开发井网,初步预测了聚驱开发指标。
【关键词】:萨尔图油层 三次采油 设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第一章 北东过一、二条带油藏基本概况10-14
  • 1.1 地质概况10
  • 1.2 储层特征10-11
  • 1.2.1 储层层序10
  • 1.2.2 储层特征10-11
  • 1.2.3 敏感性分析11
  • 1.3 流体性质11-12
  • 1.4 油藏温度与压力12
  • 1.5 油藏类型12
  • 1.6 地质储量12-14
  • 第二章 储层精细描述及开发现状14-25
  • 2.1 沉积单元划分14
  • 2.2 沉积特征14-16
  • 2.2.1 泛滥平原亚相曲流河砂体14-15
  • 2.2.2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高弯曲分流砂体15
  • 2.2.3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低弯曲分流砂体15
  • 2.2.4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顺直分流砂体15
  • 2.2.5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枝状砂体15
  • 2.2.6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枝-坨过渡状砂体15-16
  • 2.2.7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坨状三角洲砂体16
  • 2.2.8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稳定席状砂体16
  • 2.2.9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不稳定席状砂体16
  • 2.3 油层发育状况16-17
  • 2.4 隔层发育状况17-18
  • 2.5 油层非均质性18-22
  • 2.5.1 纵向上渗透率分布差异较大18
  • 2.5.2 纵向上各类油层交错分布,同一类油层不集中在同一段18-19
  • 2.5.3 纵向上油层发育厚度不均匀19
  • 2.5.4 平面上同一单元内沉积类型多,,交替分布,变化大19-20
  • 2.5.5 平面上油层厚度变化较大20-21
  • 2.5.6 平面上渗透率分布差异大21-22
  • 2.6 开发历程22-23
  • 2.7 开发现状23-25
  • 第三章 二类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25-28
  • 3.1 油层动用状况25-26
  • 3.1.1 射孔层段多向连通水驱控制程度较低,注采关系不完善25
  • 3.1.2 萨葡薄差油层动用相对较差25-26
  • 3.1.3 数值模拟表明二类油层存在一定剩余油26
  • 3.2 剩余油类型及分布特征26-28
  • 第四章 层系组合方案设计28-34
  • 4.1 调整对象的确定28
  • 4.2 层系组合原则28-29
  • 4.3 层系组合方案设计及优选结果29-33
  • 4.4 开发次序33-34
  • 第五章 井网部署方案设计34-43
  • 5.1 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34-38
  • 5.1.1 不同注采井距多向连通控制程度34
  • 5.1.2 不同注采井距化学驱控制程度34-36
  • 5.1.3 不同注采井距注入速度36-37
  • 5.1.4 不同注采井距注入速度37-38
  • 5.2 二类油层井网部署方案设计及优选38-41
  • 5.2.1 井网部署原则38
  • 5.2.2 布井方案设计38-40
  • 5.2.3 布井方案优选40
  • 5.2.4 井网部署结果40-41
  • 5.3 井号命名41
  • 5.4 推荐方案措施工作量41-43
  • 第六章 开发效果预测43-51
  • 6.1 初期产能预测43
  • 6.2 驱油方案初步设计43-48
  • 6.2.1 聚合物分子量的确定43-45
  • 6.2.2 聚合物浓度的确定45-47
  • 6.2.3 聚合物用量的选择47
  • 6.2.4 注入速度的确定47-48
  • 6.3 聚驱配产配注方案48-49
  • 6.4 开发指标预测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亮;;二类油层清污水混配后含水变化规律的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6期

2 周钢;;二类油层精细地质解剖与综合挖潜技术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0期

3 孙海巍;;二类油层综合挖潜效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3期

4 赵春森;崔国强;袁友为;刘庆娟;;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水聚同驱数值模拟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5 马晓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7期

6 陈红梅;杨磊;周华;宋丽丽;;二类油层分质分压注聚效果与认识[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6期

7 鞠小新;;二类油层压裂挖潜效果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05期

8 李子甲;闫长辉;陈青;温希娟;张晓芹;钱杰;;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注入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9 赵晓昆;程伟东;;分层分质技术在二类油层聚驱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10 张晓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优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通讯员 刘宪明 周小松;创出二类油层三采新模式[N];大庆日报;2010年

2 记者 刘波;目标:二类油层采收率提高20%[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王志田邋通讯员 刘群;大庆二类油层三元驱矿场试验效果好[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实习记者 朱丽杰;产量突破200万吨[N];大庆日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朱丽杰;大庆油田新增2.7亿吨可采储量[N];大庆日报;2012年

6 刘宪明 记者 付雪;增油65万吨显示科技魔力[N];大庆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李丹 记者 幸福;采油六厂加快大试验区科技攻关步伐[N];大庆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杰;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工业化聚合物驱油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亮;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全过程跟踪调整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国芳;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屹岭;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同井组注入参数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言娥;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特征及复合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徐广元;萨南油田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层系的确定与组合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丛岩;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砂体精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夏丽华;南二区二类油层井组分类及聚驱挖潜措施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刘秀坤;北一区断西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李博;北一区断西西块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裴艳;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聚驱开发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4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54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