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洛河油田长7致密油藏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0:05

  本文关键词:洛河油田长7致密油藏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洛河油田 致密油藏 储层发育 主控因素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长7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6.8%,渗透率0.7×10~(-3)μm~2。据资料显示,洛河1井区长7储层,直井单井日油产量低(0.05t/d),水平井实钻效果均较好,单井日油产量较高(1.24t/d),而目前含水率已达到78%。目前存在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产能与砂岩钻遇率、物性及油气显示关系不明显,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油藏地质特征、储层展布规律、高产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针对以上洛河油田长7油藏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洛河1井区长7储层为研究重点对象,利用钻井、录井、取心、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基础上,查明区内沉积体系类型,展开地质构造、沉积微相、砂体连通性、储层特征和地层水性质的研究;在分析洛河1井区现有开发状态的基础上,结合静态地质资料,展开高产井的油气地质特征研究,静动态资料相结合,研究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等,为储层的有利区预测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洛河油田 致密油藏 储层发育 主控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2
  • 第二章 洛河1井区地层划分12-18
  • 2.1 洛河1井区地质概况12-13
  • 2.2 地层划分13-16
  • 2.2.1 主要标志层13-14
  • 2.2.2 辅助标志层14-15
  • 2.2.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15-16
  • 2.3 构造特征16-18
  • 第三章 洛河1井区沉积微相与砂体连通性研究18-44
  • 3.1 物源分析18-19
  • 3.1.1 重矿物分布特征18
  • 3.1.2 轻矿物分布特征18-19
  • 3.2 沉积相标志19-27
  • 3.2.1 颜色19-20
  • 3.2.2 沉积构造20-23
  • 3.2.3 古生物23-24
  • 3.2.4 测井相24-27
  • 3.3 沉积微相划分27-29
  • 3.3.1 水下分流河道27
  • 3.3.2 河口坝27-28
  • 3.3.3 水下分流间湾28
  • 3.3.4 水下天然堤28-29
  • 3.3.5 浊积扇29
  • 3.4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29-34
  • 3.4.1 洛河1井30-31
  • 3.4.2 洛河16井31
  • 3.4.3 洛河8井31-33
  • 3.4.4 洛河21井33-34
  • 3.5 剖面相分析34-39
  • 3.5.1 北东-南西向连井剖面34-37
  • 3.5.2 西北-东南向连井剖面37-39
  • 3.6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39-44
  • 3.6.1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40-42
  • 3.6.2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42-44
  • 第四章 洛河1井区储层四性关系及物性下限的确定44-59
  • 4.1 岩性标准44
  • 4.2 含油性标准44-52
  • 4.2.1 油水层定性识别44-48
  • 4.2.2 油水层定量识别48-49
  • 4.2.3 含油性解释结果验证49-52
  • 4.3 物性解释模型52-55
  • 4.4 物性标准55-59
  • 4.4.1 经验统计法55-56
  • 4.4.2 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56-57
  • 4.4.3 孔隙结构参数法57-58
  • 4.4.4 测井参数法58
  • 4.4.5 储层的物性下限58-59
  • 第五章 洛河1井区储层特征分析59-79
  • 5.1 岩石学特征59-63
  • 5.1.1 岩石类型59-61
  • 5.1.2 填隙物特征61-62
  • 5.1.3 结构特征62-63
  • 5.2 孔隙结构特征63-70
  • 5.2.1 孔隙类型特征63-68
  • 5.2.2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68-70
  • 5.3 储层物性特征70-73
  • 5.3.1 孔渗性分布特征70-71
  • 5.3.2 物性宏观展布特征71-73
  • 5.4 储层非均质性73-79
  • 5.4.1 层内非均质性73-76
  • 5.4.2 层间非均质性76-77
  • 5.4.3 平面非均质性77
  • 5.4.4 微观非均质性77-79
  • 第六章 洛河1井区地层水性质分析79-84
  • 6.1 地层水物理化学特征79-83
  • 6.1.1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79-80
  • 6.1.2 地层水类型及矿化度80-81
  • 6.1.3 地下水化学特征系数81-82
  • 6.1.4 地层水物理化学总体特征82-83
  • 6.2 地层水性质与试油结论的关系83-84
  • 第七章 洛河1井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84-91
  • 7.1 微构造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4
  • 7.2 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4-86
  • 7.3 砂体展布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6-87
  • 7.4 岩石学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7
  • 7.5 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7-88
  • 7.6 储层物性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8-89
  • 7.7 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发育的影响89-90
  • 7.8 地层水性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90-91
  • 结论91-92
  • 致谢92-93
  • 参考文献93-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译庆;李亚辉;;沙四下盐湖储层发育控制因素预测研究[J];科技通报;2013年09期

2 白振华;姜振学;宋岩;赵孟军;方世虎;张健;;准南霍玛吐构造带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J];现代地质;2013年05期

3 金振奎,邹元荣,蒋春雷,由伟丰;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4 马勇;川西远源气藏中良好储层发育成因[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5 庞秋维;霍勇;贾永辉;高俊;;靖边潜台西侧马五4亚段岩溶储层发育特征[J];吐哈油气;2011年04期

6 屈红军,李文厚,苗建宇,张小莉,庞军刚;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7 艾克拜尔·沙迪克;吕媛娥;吕海涛;;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新疆地质;2005年04期

8 王建伟;宋书君;鲍志东;田海芹;;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_1s_2段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蒋凌志;牛嘉玉;张庆昌;徐国民;孟元林;肖丽华;;渤海湾盆地深部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J];地质论评;2009年01期

10 周波;贾承造;顾家裕;李启明;邬光辉;倨岩;;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灰岩段裂缝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传虎;;高斯边缘检测方法预测缝洞型储层发育带[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飞飞;洛河油田长7致密油藏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袁立;川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与储层发育分布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8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78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