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上层系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1:01
本文关键词: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上层系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渗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剩余油 方案调整
【摘要】:牛心坨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1988年开始投入开发,针对主体部位油层组多、一套层系层间矛盾突出问题,实施上、下两套层系开发,本文是针对上层系展开的综合调整方案研究。随着上层系的开发,生产矛盾日益突出,为改善目前的生产状况,必须深入分析该地区开发特征,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控制油田产能下降,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因此,对研究区开发方案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上层系地质特征着手,以地质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上部层系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划分,重新落实了小层微幅度构造,利用井震结合手段,并结合地质特征的认识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最终完成了地质储量与生产历史的拟合,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方案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得出,该油田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沉积因素、构造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因素、注采井网因素四种类型,同时分别在平面和纵向上分析了各区域开采潜力,指明了重点挖潜对象。在综合调整方案设计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开采现状与工艺技术,分别从井网井距调整、注水参数优化、补孔井层优选、压裂参数优化方面进行参数优选,从而实现研究区的高效合理开采,数值模拟预测结果显示综合调整方案20年累积产油量增加70.28×104t,采收率提高9.45%,重点挖潜区域储量动用情况明显改善。通过本次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上层系开发方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该区块的地质、开发特征,建立了高精度的地质模型,给出了方案调整的相关参数,确定了下一步剩余油挖潜的方向。综上,本文对研究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断块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剩余油 方案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前言10-15
- 第一章 地质特征再认识15-26
- 1.1 区块概况15-16
- 1.1.1 地质概况15
- 1.1.2 开发历程15-16
- 1.2 层序特征再认识16-19
-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16-17
- 1.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建立17-19
- 1.3 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19-26
- 1.3.1 层位标定结果及其波组特征19-20
- 1.3.2 井间地层精细解释20
- 1.3.3 断层精细解释20-22
- 1.3.4 构造图绘制22-26
- 第二章 油藏精细地质建模26-37
- 2.1 基础数据准备26-28
- 2.1.1 研究区建模基础数据26-27
- 2.1.2 牛心坨油层模拟层位划分27
- 2.1.3 模型范围及网格设计27-28
- 2.2 构造模型28-32
- 2.2.1 井震结合构造建模研究思路28-29
- 2.2.2 断层模型29-30
- 2.2.3 层面模型30-31
- 2.2.4 三维构造模型31-32
- 2.3 相模型32-34
- 2.3.1 模拟方法选择32-33
- 2.3.2 沉积相模型33-34
- 2.4 属性模型34-37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研究37-46
- 3.1 基础数据准备与处理37-41
- 3.1.1 网格设计与数据准备37
- 3.1.2 参数选取与调整37-38
- 3.1.3 分层注水数据处理38-40
- 3.1.4 压裂措施处理40-41
- 3.2 储量计算与储量拟合41-43
- 3.2.1 地质储量计算41-42
- 3.2.2 地质储量拟合42-43
- 3.3 全区指标拟合43-44
- 3.4 单井历史拟合44-46
-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46-59
- 4.1 研究区平面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46-53
- 4.1.1 沉积相带分布影响46-47
- 4.1.2 构造认识影响47-49
- 4.1.3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49-52
- 4.1.4 注采井网影响52-53
- 4.2 研究区剩余油量化研究53-59
- 4.2.1 各小层剩余油分布54-57
- 4.2.2 各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57-59
- 第五章 研究区综合开发方案调整59-79
- 5.1 研究区井网部署59-63
- 5.1.1 研究区区域划分59-61
- 5.1.2 井网调整61-63
- 5.1.3 开发指标预测63
- 5.2 注水方式优化63-69
- 5.2.1 合理注采比63-66
- 5.2.2 合理注水强度66-67
- 5.2.3 针对部分油水井补孔措施67-69
- 5.3 压裂参数优化69-74
- 5.3.1 油井裂缝长度优化70-71
- 5.3.2 注水井裂缝长度优化71-72
- 5.3.3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72-74
- 5.4 综合开发方案部署74-79
- 5.4.1 综合方案描述74
- 5.4.2 综合方案评价74-79
-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4
- 发表文章目录84-85
- 致谢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学品;李治平;黎锡瑜;;双河Ⅴ_上层系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实践[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萌;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上层系开发调整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83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8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