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C6区块断层复杂区布井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6:16

  本文关键词:C6区块断层复杂区布井潜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开发效果 井网适应性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规律 方案设计


【摘要】:为了提高对剩余油的挖掘,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同时也因为原油储量的不断减少人们开始逐渐将视野投到原来被人们忽略的原油储存地。断层的剩余油现在被视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导地位。由于许多断块油田内的断层的非常发育,大小和形状也有差异,就增加了对断层剩余油的开采难度。因此对断层复杂区布井的研究十分重要。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采油效率,所以本文经过大量的对C6现场实际的调研及相关的理论调研,对其提高采油加密井水驱开发经行了六套方案等指标的计算,明确了为解决当前区块增采收的状况,应对断层处布置合理的大斜度井的措施来改善开发效果。对井网适应性做了评价,可以加密新的井。结合C6区块的实际状况,利用Eclipse和Petrel软件对该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油藏实际地质储量967.35559×104t,模型地质储量968.3556×104t,相对误差为0.1%。数值模拟全区计算累积产油量与开发数据的相对误差为1.44%,模拟计算综合含水率相对误差为0.29%。通过对C9区各层断层边部剩余油饱和度图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仍有可采取的剩余油在地层中,主要分布EⅠ14,EⅡ52,EⅢ32,EⅢ33,EⅢ41,EⅢ43,EⅢ52和EⅢ53满足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有五种剩余油的形式存在。为了挖潜断层周围的剩余油,设计了6种开发方案。包括全直井加密、直井逐渐减少大斜度井逐渐增多的结合加密,结果表明:直井与大斜度井相结合的方案最优,且有最优比例。
【关键词】:开发效果 井网适应性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规律 方案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第一章 前言9-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1 剩余油挖潜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2 断层对剩余油影响研究10
  • 1.3 区域概况及地质特征10-12
  • 1.3.1 储层特征10-11
  • 1.3.2 流体性质11
  • 1.3.3 储层裂缝发育情况和人工压裂裂缝方位11-12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第二章 断层区开发效果评价及注采井网优化14-26
  • 2.1 水驱采收率评价14-16
  • 2.1.1 甲型水驱规律曲线法14-15
  • 2.1.2 长庆油田经验公式法15
  • 2.1.3 全国油气储委经验公式 115
  • 2.1.4 陈元千相关经验公式15-16
  • 2.2 储采评价16-18
  • 2.2.1 采出程度、采油速度评价16-17
  • 2.2.2 采出程度比评价17-18
  • 2.3 含水评价18-20
  • 2.3.1 综合含水率18-19
  • 2.3.2 含水上升率19-20
  • 2.4 井网密度的经济界限研究20-26
  • 2.4.1 单井日产油量经济极限21-22
  • 2.4.2 单井控制储量经济极限22-23
  • 2.4.3 井网密度的经济极限23-26
  • 第三章 断层附近区域布井影响因素研究26-42
  • 3.1 前期准备26-29
  • 3.1.1 实际模拟区块网格系统的化分26-27
  • 3.1.2 地质参数27-29
  • 3.2 断层附近不同距离井的压力场及渗流场分布特征29-42
  • 3.2.1 3md下断层附近不同距离井的渗流场分布特征29-33
  • 3.2.2 7md下断层附近不同距离井的渗流场分布特征33-37
  • 3.2.3 13md下断层附近不同距离井的渗流场分布特征37-42
  • 第四章 C6区块的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42-57
  • 4.1 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42-44
  • 4.1.1 实验区网格划分42-43
  • 4.1.2 属性模型的建立43-44
  • 4.2 历史拟合44-49
  • 4.2.1 区块拟合的步骤44-45
  • 4.2.2 历史拟合注意事项45
  • 4.2.3 动态指标拟合结果45-48
  • 4.2.4 拟合结果分析48-49
  • 4.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49-57
  • 4.3.1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49-53
  • 4.3.2 剩余油分析53-57
  • 第五章 方案设计与效果预测57-69
  • 5.1 加密井部署指导思想和原则57
  • 5.2 方案设计57-64
  • 5.3 方案预测结果及分析64-69
  • 5.3.1 方案预测结果64-65
  • 5.3.2 预测结果对比分析65-66
  • 5.3.3 综合分析66-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发表文章目录73-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一鸣;张岩;曹云峰;戴红旗;;壳聚糖C6位选择性氧化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2 薛鸿福,蒋海盈,任德厚,马生相;稀土硝酸盐冠醚络合物的研究(Ⅰ)——水合硝酸钪与冠醚18c6络合物的制备与性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3 蒋海盈,任德厚,薛鸿福,戴仓定,王犁;稀土硝酸盐冠醚络合物的研究(Ⅴ)——Y(NO_3)_3·3H_2O-18C6-丙酮三元体系在18℃时溶解度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4年01期

4 熊晓红;赵昌;;C6车床机械拆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年07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宏懿;王小虎;张红;高力英;冉俊涛;张秋宁;李强;刘志强;赵林;肖国青;;重离子束(12C6+)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近期疗效[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乐知;袁琳;陈红;;C6磺化壳聚糖的溶菌酶高特异性结合[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崔秀云;潘东宁;付攀峰;;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H_2O_2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海鸥;程纯;;地塞米松抑制C6胶质细胞增殖和刺激SSeCKS表达[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继兰;“C6大联盟”致力开拓亚欧线[N];中国水运报;2011年

2 陈晨;雪铁龙顶级车型C6全新亮相[N];国际商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伍蕊;售价63.98万 雪铁龙C6正式上市[N];国际商报;2007年

4 郑雪芹;雪铁龙C6为国产探路[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庆庆;苋菜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的固定化及其在C6醛制备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2 王刚;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脑靶向性及其抗C6脑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祖衡兵;Seladin-1在雄激素抗Aβ_(25-35)诱发C6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书婷;C6区块断层复杂区布井潜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2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02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