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安83区块致密油藏老井暂堵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

发布时间:2017-08-11 22:10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安83区块致密油藏老井暂堵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油藏 重复压裂 裂缝暂堵 混合水压裂 缝内净压力 体积压裂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近年来体积压裂技术的进步使该类油藏的单井产量大幅提高,但早期开发的长庆油区安83区块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开发,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为提高该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分析安83区块致密油藏特征以及开发动态,提出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思路;利用研究区岩石力学、地应力测试及天然裂缝的相关数据,研究实现复杂裂缝网络系统的缝内净压力条件,建立动态裂缝宽度随时间和排量变化图版,并进行暂堵时机、泵注排量和暂堵剂优选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缝端暂堵、缝内多级暂堵和大排量、低砂比、大液量滑溜水低粘度液体体系的老井暂堵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缝内净压力,在裂缝侧向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提高裂缝与基质的接触体积,扩大了侧向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在安83区块C7致密油藏应用100余口井,平均单井产量较压裂前提高4~5倍,有效地改善了安83区块的开发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处;
【关键词】致密油藏 重复压裂 裂缝暂堵 混合水压裂 缝内净压力 体积压裂
【基金】: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上产5000万吨关键技术”(2011E-1305)
【分类号】:TE357.1
【正文快照】: 长庆油区经过40余年的技术攻关与管理创新,已实现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藏的规模开发。最新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资源量已占其剩余资源量的20%以上,该类型油藏已成为长庆油区油气当量5 000×104t稳产的资源基础。李忠兴等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C7油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其林;我国深层气井压裂技术取得突破[J];海洋石油;2003年01期

2 尉立岗;;国际压裂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年03期

3 蒋果;李志强;吴良军;;关于对井下压裂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2期

4 田春燕;;试论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3期

5 谢桂学;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初探[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年01期

6 吴太平,李生莉,丘勇;国内外低渗油气藏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石油;2003年06期

7 裘新农;王维和;;一种新型压裂技术在新疆石油局研制成功[J];新疆石油科技;2004年01期

8 雷雨田,吴晋军,樊旭文;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5期

9 吴晋军,苏爱明,王继伟,韩延坤;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1期

10 ;稠油压裂技术[J];石油矿场机械;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欣;林英姬;李安启;田助红;李阳;王春鹏;;煤层低伤害高效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2 关小旭;范逸轩;汤皓;;页岩气压裂技术新进展及开发建议[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李洛锋;刘子强;尚可俊;李林峰;王金兰;许七林;;压裂技术在虎狼峁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李成红;周冰欣;胡克俭;于波;吴文瑞;马文;;分段多簇压裂技术在致密油藏水平井的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徐云龙;葛洪魁;李永平;;定向深穿透射孔优化压裂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汪长栓;姚元文;冯国富;杨兴波;;脉冲爆燃压裂技术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7 董玉霞;;长岭凹陷(两井)红岗北低渗难采储量压裂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徐云龙;葛洪魁;;近井眼裂缝控制技术研究现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谷胜;新疆油田致密油直井压裂技术国产化[N];中国石油报;2013年

2 记者 王志田;大庆井下压裂技术服务品牌叫响延安[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记者 栗清振;国际压裂专家来华交流压裂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记者 赵双;国际压裂技术专业交流会在京召开[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郑水平;实施针对性压裂技术辽河强1块增产强劲[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记者 幸福;分段压裂技术刷新全国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何明舫;大井组“工厂化”压裂技术日趋成熟[N];中国石油报;2013年

8 郑水平;辽河油田成功实施超大规模转向压裂技术[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晗 通讯员 谢桂森;辽河油田形成系列压裂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3年

10 李春辉;压裂技术逐步使油田开发走向新阶段[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桂学;周边脱砂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2 黄有泉;海拉尔油田苏德尔特复杂岩性储层压裂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向军;瓦窑堡油田控缝压裂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薛玲;低渗透难采储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传平;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压裂技术及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4 段永伟;低渗透油气藏缝网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赵社强;低孔低渗油气层复合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张群双;工厂化压裂技术现场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王琨;三叠系油藏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8 李健;整体压裂技术在留西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庞炳章;中高渗透性油藏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10 李树良;长岭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8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58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