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气田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PG气田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重介质气藏 复合气藏 多层气藏 试井解释模型 试井曲线
【摘要】:试井技术是认识油气藏、进行油气藏评价和生产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PG气田的储层特征以及开发状况,建立并求解了双重介质、复合以及多层气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研究了影响试井分析双对数曲线特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PG气田实测试井资料进行了解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考虑井筒内流体相分离、井筒储集效应以及表皮效应的双重介质气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分别求解了无限大边界、封闭边界以及定压边界下的无因次井底拟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并详细分析了三种外边界条件下的无因次井底拟压力与拟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2)建立并求解了考虑硫沉积影响的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以及Matlab软件获得了三种外边界条件下的无因次井底拟压力与拟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并对曲线的特征以及硫沉积饱和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3)建立了考虑硫沉积影响的双重介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求取了无限大边界条件下的无因次井底拟压力Laplace空间解。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以及Matlab软件获得了无限大双重介质复合气藏无因次井底拟压力与拟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图版,研究了硫沉积饱和度、流度比等参数对曲线特征的影响。(4)分别建立并求解了考虑井筒内流体相分离的无窜流多层气藏以及有窜流两层气藏的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获得了无因次井底拟压力与拟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并对曲线特征以及弹性储容比、窜流系数等参数对曲线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5)最后,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对PG气田的实测试井资料进行了合理解释。通过对双重介质、复合以及多层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的详细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PG气田的储层特征及渗流动态,更好地指导气田开发。
【关键词】:双重介质气藏 复合气藏 多层气藏 试井解释模型 试井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2.1 相分离研究现状8-9
- 1.2.2 试井解释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3 干扰试井解释方法的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气藏概况15-17
- 2.1 气田基本概况15
- 2.2 地层特征15
- 2.3. 储层特征15-16
- 2.3.1 储层物性15
- 2.3.2 储集空间与孔隙结构15-16
- 2.4 气藏性质16-17
- 2.4.1 流体性质16
- 2.4.2 温压系统16
- 2.4.3 气水关系16
- 2.4.4 气藏类型16-17
- 第3章 考虑相分离的双重介质试井模型分析17-33
- 3.1 考虑井储、表皮及相分离的双重介质气藏模型建立及求解17-23
- 3.2 双重介质气藏试井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3-27
- 3.3 双重介质干扰试井分析27-31
- 3.3.1 双重介质气藏干扰试井解释模型研究27-30
- 3.3.2 双重介质气藏干扰试井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30-31
- 3.4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考虑硫沉积的复合气藏试井分析33-54
- 4.1 考虑硫沉积的均质复合气藏试井分析33-44
- 4.1.1 考虑硫沉积的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34-41
- 4.1.2 考虑硫沉积的均质复合气藏试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41-44
- 4.2 考虑硫沉积的双重介质复合气藏试井分析44-52
- 4.2.1 考虑硫沉积的双重介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44-48
- 4.2.2 考虑硫沉积的双重复合气藏试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48-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第5章 考虑相分离的多层气藏试井分析54-71
- 5.1 无窜流多层气藏试井分析54-60
- 5.1.1 无窜流多层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54-58
- 5.1.2 无窜流多层气藏气藏试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58-60
- 5.2 有窜流两层气藏试井分析60-70
- 5.2.1 有窜流两层气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60-67
- 5.2.2 有窜流两层气藏气藏试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67-70
- 5.3 本章小结70-71
- 第6章 实测试井资料分析71-89
- 6.1 P1井试井资料解释71-76
- 6.2 P2井试井资料解释76-78
- 6.3 P3井试井资料解释78-82
- 6.4 P4井试井资料解释82-88
- 6.5 本章小结88-89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89-91
- 7.1 结论89-90
- 7.2 建议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术;李道伦;王磊;;基于多井试井解释的数值试井方法及其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3年01期
2 刘兴忠,张英魁,史文选,景彬彬,刘芳;未出现径向流多井综合分析试井解释新方法——“吉林公式3”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3年04期
3 陈兆芳,赵红艳,张建荣,刘志华,王萍;一种简化试井解释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2期
4 张英魁,张兆武,龚华立,战永江,李正洪,孙亚涛;起泵测试对试井解释中模型诊断及解释结果的影响[J];油气井测试;2004年03期
5 雷霆,李治平;人工智能技术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及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6 陈波,李冬梅,万文江,王晓勇;塔河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新技术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4期
7 唐刚;动态追踪对比分析试井解释技术[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8 佘军;白马庙气田蓬莱镇气藏试井解释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9 钟飞翔;罗成栋;代万波;刘正云;王坚领;;长时间压力监测试井解释在海上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年03期
10 唐圣来;王怒涛;沈勇伟;赵军;左星;;用压力分布评价试井解释结果可靠性[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军;吴明录;;中高含水期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2 杨锋;王新海;刘洪;;井钻遇溶洞油藏试井解释方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斌;程时清;;分段生产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付爽;孙波;;聚合物驱试井解释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5 罗建新;张烈辉;赵玉龙;刘启国;;线性复合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典型曲线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郝军慧;魏克颖;叶小闯;肖峰;彭雪花;李宁;李桢禄;陈龙;;水平井试井解释在苏14区块的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明录;多层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张德志;复杂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张丽囡;考虑生产数据的大型油藏模型建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炎林;吉林油田松辽盆地南部区块预探井试油测试技术与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苗苗;PG气田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于虹;海拉尔油田贝28区块地层参数试井解释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万文江;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胡航;碱驱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陈彩云;楔形复杂天然气藏渗流新模型的建立与试井解释方法的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房立文;渤海A油田试井解释及产能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毕研鹏;油藏深部封堵试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王洋;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特殊井试井解释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贾维霞;水平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6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6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