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的复合解吸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层气的复合解吸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相解吸 液相解吸 复合解吸 液相解吸控制度 含水饱和度
【摘要】:通过分析煤层气的气相及液相吸附特点,论证了煤层气的吸附服从液相吸附规律,讨论了地层原始条件下煤层气的解吸过程,发现其是由气相与液相解吸复合而成的,建立了描述煤层气复合解吸的数学模型.复合解吸受气相解吸、液相解吸以及煤层含水饱和度控制,并存在相转换解吸模式,计算出煤层气复合解吸的静态及动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曲线表明当煤层含水饱和度由100%减少至60%时,复合解吸量较气相解吸量多36.48%;动态曲线表明在煤层气解吸初期,相转换解吸气量比例为74%;而在解吸晚期相转换解吸气量比例下降至4%.复合解吸同样满足Langmuir规律;早期解吸气的主要来源是由于相转换解吸且解吸量会出现台阶式变化;而在解吸晚期,则主要由气相解吸模式控制,煤层产出气的主要来源是气相解吸和液相解吸.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相解吸 液相解吸 复合解吸 液相解吸控制度 含水饱和度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4201)
【分类号】:TE37
【正文快照】: 关于煤层气的吸附-解吸规律,目前多采用气相吸附模式进行研究[1-10].对于水在煤层气吸附中的作用,多数研究在气相吸附的基础上将水处理成气体的一个组分,从而得到水会降低气体吸附能力的结论[11-15].然而,这与煤样的注水吸附实验并不相符[16-17].同时,大多数煤层气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军朋;司马立强;;合川地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评价方法[J];天然气工业;2010年10期
2 国家地质总局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五普实验室物性组;色谱法测定含水饱和度[J];石油地质实验;1978年01期
3 王德辰,秦凤山,李治锋;油层平面物理模型水驱过程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测定——微波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之一)[J];兰州大学学报;1978年01期
4 李治锋;王德辰;秦凤山;;油层平面物理模型水驱过程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测定——微波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年01期
5 何武魁;冯自由;韩大匡;;微波法测定平面模型含水饱和度系统及其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03期
6 PhilipWylie,KishoreK.Mohanty,皇甫煊,杜劲松;近混相气注入中含水饱和度对采油量的影响[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11期
7 张浩,康毅力,陈一健,李前贵,高波;致密砂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形成地质过程及实验模拟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2期
8 余家仁,唐阶庭;阿100井安山岩含水饱和度的讨论[J];新疆石油地质;1987年01期
9 钟兴水,张超谟;一种泥质砂岩层的电阻率——含水饱和度新方程的探讨[J];地球物理测井;1990年01期
10 王协生;凌寿培;;由径向电阻率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测井;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从道;尚作源;冯启宁;;用R、X确定水淹层含水饱和度及水洗时间[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庆杰;李贤兵;刘宝华;严守国;;低渗透储层滑脱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王巧智;游利军;康毅力;刘洪林;方朝合;;页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形成模拟及其意义[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马恩军;潘书民;张宪生;王宇虹;;含泥砂岩新含水饱和度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高树生;胡志明;熊伟;班凡生;;桩74低渗透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偏高原因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特约记者 郑水平 通讯员 包玲;辽河掌握密闭取芯核心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砌块混凝土与泡沫混凝土材料湿热传输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薛峰;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含水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9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8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