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聚同驱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注入参数优选 优化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简述了杏十二区块静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地质概况、储层特征、储层流体性质,动态特征介绍了区块开采特征.建立了杏十二区块数学模型,水驱给出了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及其算法,聚合物驱油先简述了驱油的主要机理,对适合聚合物驱油的油藏特点进行了归纳,建立了聚合物驱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运用水驱聚驱模型联合对杏十二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试验区块网格划分后,建立构造模型、相控下属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模型的粗化,静态动态数据整理后,进行历史拟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杏十二区纵向上小层储量动用不均匀,其中葡I3油层组的动用程度最高,葡I1-2油层组采出程度为34.45%,低于模拟区采出程度平均水平46.95%,有一定的开发潜力.通过建立试验区葡I1-3层驱油模型,对不同注聚时机、注入浓度、聚合物用量和不同注水、注聚速度条件下的水聚同驱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以上结果,最终优选出注聚浓度为900mg/L,注聚用量为810mg/L·PV,注聚速度0.16PV/a、注水速度0.14PV/a为最佳方案,与先前室内实验结果相匹配.
【关键词】:水聚同驱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注入参数优选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前言9-11
- 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9
- 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3. 主要研究内容10-11
- 第一章 杏十二区块静动态特征分析11-15
- 1.1 静态特征分析11-14
- 1.2 动态特征分析14-15
- 第二章 杏十二区块数学模型建立15-35
- 2.1 水驱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及算法15-24
- 2.1.1 三维三相数学模型15-21
- 2.1.2 三维三相数学模型的解法21-24
- 2.2 聚合物驱油机理及数学模型24-35
- 2.2.1 聚合物驱油机理24-27
- 2.2.2 聚合物驱油主要数学模型27-29
- 2.2.3 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的解法29-35
- 第三章 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数值模拟研究35-42
- 3.1 构造建模35-36
- 3.1.1 区块网格的划分35
- 3.1.2 构造区块模型35-36
- 3.2 相控下属性模型的建立36
- 3.3 地质模型地粗化36-37
- 3.4 历史拟合37-42
- 3.4.1 基础数据整理37-39
- 3.4.2 历史拟合39-42
- 第四章 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42-50
- 4.1 注聚时机方案设计及优选42-43
- 4.2 注聚浓度方案设计及优选43-44
- 4.3 注聚用量方案设计及优选44-45
- 4.4 注水、注聚速度方案设计及优选45-50
- 4.4.1 注水速度方案优选45-46
- 4.4.2 注聚速度方案优选46-47
- 4.4.3 注水+注聚速度方案优选47-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发表文章目录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曰宝,谢泽英,王瑜,韩保峰,常涛;影响馆5-6注聚因素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3期
2 蒋丰田,王淑法,王华,梅王军,张志芳;孤岛油田中一区注聚中期见效特征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5期
3 郭翠玲,张继春,李艳;萨北开发区北三区西部周期注聚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4 孙立柱;;新型分层注聚工艺[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12期
5 段秋红;王瑞杰;;注聚工艺改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05期
6 曹在雷;李志强;周天福;郭文峰;郑亚丽;刘振民;;节点控制法在注聚质量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7 王波;郑艳梅;孙华;;胜坨油田清水注聚初期动态分析及调整做法[J];内江科技;2011年04期
8 胡中欣;;对注聚地面工艺配套技术的探讨和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7期
9 徐林;;注聚井投捞方法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21期
10 姚庆;;萨北开发区纯油区东部注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梅;徐芬;弭连山;纪文静;;清水注聚初期动态分析及调整做法[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2 郑同昌;郑同河;韩永刚;闫学超;吴金军;姜长台;;注聚区油井见效规律及其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洪波;张学斌;赵永利;王慧芳;贺晓燕;;胜一注聚区高压井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4 杜立滨;孙梦茹;尹文军;;注聚初期改善三次采油效果方法研究——以胜一区注聚扩大试验区为例[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付剑;高小鹏;吴丽文;杨海中;;孤岛油田注聚驱油井出聚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华梅;马新玉;李红梅;毛宜;;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单元注聚中期见效特征分析[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君丽;李岩;郑孝梅;;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区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西林;史红芳;李晓庆;潘赳奔;王东;;注聚区窜聚规律及防窜工艺研究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毛源;林洁;;飞雁滩油田注聚区堵调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伟峰;于艳;惠熙方;兰秀芳;;孤岛油田中一区Ng3-4注聚区层间窜漏调整治理措施[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永强;探索注聚前适度降压模式[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顾永强 解保双;孤东七区注聚增油高位运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顾永强;自主创新破注聚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顾永强;一泵对多井 多泵对多井注聚不再是梦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郑岩邋德翠;示踪流量注聚剖面测井技术应用潜力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尹永华邋唐毓;分层注聚工艺助力油藏开发[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顾永强;普通员工争当技术创新主角[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8 张硕;污水注聚驱油试验成功[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特约记者 尹淑静邋通讯员 常安安;大港采油五厂成功实施注聚同心分注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顾永强 解保双;间歇注聚可提高驱油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晓慧;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块水聚同驱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周轩;“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合理注聚参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吕红岩;高台子油田窄小河道砂体局部注聚试验技术[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周承诗;提高注聚区防砂开采效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马风山;七区中注聚区窜聚规律及防窜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徐东方;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返层注聚配套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王鑫;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8 傅剑;超高渗透率地层注聚开发矿场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李娜;喇嘛甸油田高台子油层注聚现场试验[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朱贵宝;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92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9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