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早古生代烃源形成的生物组合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20 00:09

  本文关键词:早古生代烃源形成的生物组合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成烃生物 有机碳含量 干酪根碳同位素值 油-源对比 早古生代 塔里木盆地


【摘要】:早古生代生物的富集和埋藏为油气资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不同生物对烃类贡献的差异使成烃生物组合成为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演化烃源岩评价的一个新手段。从地质历史生物演化来看,藻类是早古生代最主要的成烃生物先质,按照生活习性,它们可以分为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底栖藻类主要生活在海岸带,成带状分布,主要受光的强度、基底情况等因素控制;浮游藻类主要生活在表层水体,它们在不同海域的分布主要受藻体大小和风浪强度控制。依据对塔里木盆地北缘4条下古生界露头剖面的7个地层组中成烃生物的辨识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总体显示以底栖藻类为主的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高于以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除形成环境的因素外,成源和生烃过程均有影响,但后者对有机质的碳同位素值影响较小。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值(δ~(13)C_(干酪根))与成烃生物组合面貌对比研究发现,以底栖藻类为主的烃源岩的δ~(13)C_(干酪根)小于-34‰;以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的δ~(13C)_(干酪根)大于-30‰。对比塔里木盆地已发现原油的碳同位素值(均重于-30‰),推断其原油主要来源与浮游藻类密切相关,揭示了下古生界具有较低有机碳含量但以浮游藻类为主的源岩具有很大的生烃能力。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成烃生物 有机碳含量 干酪根碳同位素值 油-源对比 早古生代 塔里木盆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21480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为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大型油田和四川盆地古生界大型气田的发现,彰显了古生界油气的巨大潜力。遗憾的是,按照目前对烃源的认识和油气源的对比,还无法确定这些油气的直接源岩。传统认识的优质烃源,其分布和规模难以提供目前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英;;早古生代高变质藻煤的煤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83年03期

2 ;陕南早古生代煤性质及成因的初步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5年05期

3 赵凤游;;北祁连区早古生代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3年05期

4 高长林,黄泽光,叶德燎,刘光祥,吉让寿,秦德余;中国早古生代三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5期

5 楼雄英,许效松;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晚期构造-沉积响应[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3期

6 李佐臣;裴先治;刘战庆;李瑞保;丁仨平;张晓飞;陈国超;刘智刚;陈有;王学良;;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7 韩宝福,何国琦,吴泰然,李惠民;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新疆地质;2004年01期

8 贾振远,李志明,蔡忠贤;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J];地球科学;1997年05期

9 雒昆利,苏文智,,杜美利,雷福尧;南秦岭早古生代石煤的微量元素[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0 蔡志慧;许志琴;段向东;李化启;曹汇;黄学猛;;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J];岩石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豪;王英民;;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陆架坡折发育特征与演化初探[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赵凤游;;北祁连区早古生代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一)[C];1979年

3 周志毅;;西北地区早古生代地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周志毅;;西北地区早古生代地质[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秦秀峰;郭原生;汪岩;匡永生;刘旭光;周世强;;大兴安岭北端漠河早古生代埃达克质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许志琴;杨经绥;梁凤华;刘福来;曾令森;戚学祥;陈松永;刘敦一;;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与原始喜马拉雅的形成[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郭养和;;东南大陆早古生代古地理轮廓[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0)[C];1991年

8 马醒华;;华北早古生代岩石重磁化问题的岩石磁学实验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9 王金荣;吴继承;汤中立;贾志磊;吴春俊;;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董顺利;李忠;高剑;朱炼;;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子江;新疆阿尔金红柳沟一带早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康磊;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4年

3 王兴安;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古生代—泥盆纪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朝;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板块重建与古大陆[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涛;原特提斯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及微陆块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乔;福建中部志留纪辉长岩和Ⅰ型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南京大学;2015年

4 周宾;柴北缘西段绿梁山一带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李松彬;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6 吴鹏;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分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冯坚;伊春—延寿构造带早古生代构造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3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03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