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开采特征综合聚类评价
本文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开采特征综合聚类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衰竭开采 聚类评价 油井类型
【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体发育模式多样,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为综合分类评价其衰竭式开采特征,运用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建立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开采特征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单井衰竭生产动态数据,通过引入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自适应求解初始聚类中心和最佳分组数,克服了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需要依赖人为设定分组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内在缺点。采用该方法对M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62口关键井进行综合聚类评价,将所有油井按动态响应特征划分为4大类和8亚类,确定了各类油井的动态属性划分标准。此方法得到实际生产资料验证,为不同类型油井的差异化综合治理以及提高采收率对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碳酸盐岩研究中心;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衰竭开采 聚类评价 油井类型
【基金】: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1E-2501)
【分类号】:TE344
【正文快照】: 与广泛分布的孔隙型或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样、储集体连通性差、流体流动状态以及油水关系异常复杂等特点[1-4]。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能量补充方式和相应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该类油藏仍以衰竭式开采为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姚军;胡永乐;李保柱;;碳酸盐岩油藏窜流函数的建立与求解[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2 张德民;李国蓉;汤鸿伟;罗鹏;周大志;;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6期
3 郑晓东,徐安娜,杨志芳,李勇根,刘颖;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4 徐红梅;许涛;李辉;陈静;许占恒;;生产数据估算无水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地质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5 于庄敬;;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实例(三)——薛庄油田[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5期
6 魏俊之,孙士孝,洪世铎;川中、任丘碳酸盐岩油藏岩石表面润湿性的研究[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7 余家仁;;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6期
8 陈蠡;;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14年11期
9 刘常红;陈志海;;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10 柳明;张士诚;牟建业;李双明;张剑;;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对蚓孔扩展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宗宇;汪洋;刘学利;陈姝媚;;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综合识别模式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地记者邹本强 通讯员张浩;辽河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藏首次应用获得成功[N];盘锦日报;2011年
2 熊聪茹 于涛;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逾3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记者 李东 特约记者 杨勇;塔里木一体化加速碳酸盐岩油藏“变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周鹏 通讯员 苏华;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形成百万吨产能[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通讯员 简新 苟柱银;碳酸盐岩油藏“上得去稳得住产得多”[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任文博 刘娟;以水治水 增油3.5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通讯员 吕德群 东方;2.8吨水换来1吨油[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辉 范存强;科技力托腾飞之翼[N];中国石油报;2011年
9 雒永春;西北分公司优化运行夯实稳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科技,,推进海外业务快速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于天忠;Osei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龙秋莲;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樊长江;滨里海盆地典型盐下碳酸盐岩油藏地震成像和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益宁;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能量评价与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杜箫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3 程倩;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修乃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王禹川;哈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特征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刘永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等效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倩;渤深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补充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文怀忠;YM32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优化配产[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姚卓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杨再广;碳酸盐岩油藏缝洞连通关系及堵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0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1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