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03井区储气库水平井优化钻井设计
本文关键词:苏203井区储气库水平井优化钻井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长庆油田 苏203井区 储气库 井眼轨道 轨迹控制 钻头优选 水平井
【摘要】:陕甘宁大气田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研究建设地下储气库对于国家天然气能源的战略储备有重要意义。苏203井区100×108m3/a储气库是长庆油田储气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层是马家沟组马五5段气层,属于低压油气藏储气层。苏203-6-9H是第一口先导实验井,主要为开展水平井注采试验,确定水平井在该区生产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已钻的长庆油田储气库的先期评价井的井史,研究出了钻储气库水平井的关键技术。并分析苏203-6-9H井在钻井过程中的问题,做出以下研究,给出优化的钻井工程设计:(1)根据苏203井区的地层的复杂性,结合周围已钻井的实际情况,苏203-6-9H井井身结构应采用四开井。通过对抽吸压力系数、激动压力系数、破裂压力安全系数、井涌允量和压差卡钻允值这些基础系数进行计算,来确定各开次的套管下深,重点是确定水平段的长度。(2)优化对比选择合理的井眼轨道。在满足地质设计和注采工艺的前提下,应用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以非线性状态方程为主要约束条件的目标控制模型。根据苏203井区地质条件及水平段钻进方向结合小幅度构造、地层厚度和气层纵向分布等因素,设计出水平井井眼轨道。通过计算每条水平井井眼轨道的井眼长度以及不同工况下摩阻扭矩的大小,确定最优的轨道。(3)根据井身结构和钻达地层的特性,分别对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进行优选钻具组合,提高了井眼轨迹的控制能力。(4)通过分析该区块已钻井的录井数据,分析岩石抵抗钻头钻进和破岩的能力,优选出合适的钻头。(5)考虑到苏203井区储气库水平井长水平段储层压力系数低,容易漏失,且容易受到污染,泥岩夹层吸水膨胀,极易造成井塌,优选长水平段钻井液体系,保证该井段储层保护和储层防漏堵漏关键技术的施工。(6)分析已有钻井的水力参数和钻井泵的工作参数,研究出合适的水力参数配套方案,从而使井底净化效果最优,机械钻速最高。本文通过对苏203-6-9H井现场施工的各种参数进行现场优化,研究和总结出储气库水平井钻井技术,最后得出适用于该地区的优化钻井参数。对于后续的苏203-7-9H、苏203-6-10H1、苏203-6-10H2等储气库水平井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长庆油田 苏203井区 储气库 井眼轨道 轨迹控制 钻头优选 水平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储气库研究的现状9-10
- 1.2.1 国外储气库研究的现状9-10
- 1.2.2 国内储气库研究的现状10
- 1.2.3 苏203井区储气库钻探现状10
- 1.3 主要研究内容10-12
- 第2章 井身结构与轨道剖面优化12-26
- 2.1 苏203井区地质概况12-14
- 2.1.1 构造概况12
- 2.1.2 地质分层12-14
- 2.2 井身结构的确定14-15
- 2.3 靶前距和造斜点的确定15-16
- 2.4 井身剖面优化设计16-21
- 2.4.1“双增”式井眼轨道设计17-19
- 2.4.2“三增”式井眼轨道设计19-21
- 2.5 苏 20369H井井身结构和剖面优化设计21-26
- 第3章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26-45
- 3.1 井眼轨道控制原理26-31
- 3.1.1 井底钻具组合力学分析26-27
- 3.1.2 钻头侧向力的计算27-30
- 3.1.3 螺杆钻具造斜能力分析30-31
- 3.2 直井段防斜打直技术研究31-40
- 3.2.1 塔式钻具组合防斜效果分析31-33
- 3.2.2 单稳定器钟摆钻具防斜效果分析33-36
- 3.2.3 双稳定器钟摆钻具防斜效果分析36-40
- 3.3 斜井段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40-41
- 3.3.1 造斜段钻具组合分析40
- 3.3.2 斜井段主要控制要点40-41
- 3.4 水平段控制技术研究41-42
- 3.4.1 水平段主要控制要点41
- 3.4.2 水力振荡器的应用41-42
- 3.5 苏 20369H井钻具组合优选42-45
- 第4章 钻头优选45-52
- 4.1 苏203井区地层可钻性分析45-46
- 4.2 主因子分析法进行钻头优选46-52
- 4.2.1 主因子分析法原理46-50
- 4.2.2 主因子分析法钻头优选结果50-52
- 第5章 水平段钻井液体系优选52-54
- 5.1 储层伤害机理分析52-53
- 5.2 无土相低伤害酸溶暂堵钻井液体系53-54
- 第6章 水力参数优化设计54-64
- 6.1 水力参数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55-62
- 6.1.1 钻井液流型和钻井液的流变参数的确定55
- 6.1.2 计算最小排量55-57
- 6.1.3 钻井泵型号选择57
- 6.1.4 不同井深下循环压耗的计算57-59
- 6.1.5 确定临界井深59
- 6.1.6 最优排量的确定59-60
- 6.1.7 计算钻头的喷嘴总面积60-61
- 6.1.8 计算各项水力参数61-62
- 6.2 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2-64
- 6.2.1 设计的水平井排量62
- 6.2.2 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2-64
- 第7章 结论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9
- 个人简介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果;梁光川;尹平;谢云杰;;储气库的储量估算[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天工;;国家储气库已选定11个地点[J];天然气工业;2010年12期
3 朱荣强;;天然气储气库储气规模的确定[J];山东化工;2013年01期
4 ;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投产[J];供热制冷;2013年08期
5 尹虎琛;陈军斌;兰义飞;刘志军;;北美典型储气库的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油气储运;2013年08期
6 ;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投产[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3年05期
7 张旭;;储气库火炬装置系统设计[J];化工管理;2013年22期
8 孙伯英;;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水层储气库[J];天然气工业;1984年04期
9 王颂秋;多孔性储气库储气压力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6年05期
10 武魏楠;;中国储气库的急与慢[J];能源;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东;邹红丽;徐维霞;;储气库建设与地热资源开发的关系[A];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树生;杨产雷;班凡生;单文文;;岩盐储气库溶腔内夹层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莫江;梁卫国;赵阳升;;层状盐岩储气库建造夹层稳定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延法;张长福;邢飞;;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气技术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班凡生;朱维耀;单文文;高树生;;岩盐储气库水溶建腔管柱提升优化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严铭卿;;压缩天然气储气分区原理[A];《煤气与热力》杂志编辑委员会'2005燃气热力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班凡生;熊伟;高树生;单文文;;岩盐储气库水溶建腔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富国;刘永志;;车用CNG充装站储气规模与装置应用优化探讨Ⅱ[A];全国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同涛;闫相祯;杨秀娟;杨恒林;;多夹层盐岩蠕变实验及盐穴储气库完套管柱受力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建君;李龙;屈丹安;;盐穴储气库溶腔参数优化方案的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王凌梅;大港钻采院成功设计10个储气库[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蒙辉;采油六厂地下有个天然气“储气库”[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任继凯;储气库:北京平稳用气“福气”之源[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李健飞;金坛储气库工程打响“上党战役”[N];石油管道报;2006年
5 古柏;大港储气库成功应对华北第一波用气高峰[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骆毅;备战气荒 中石油拟建十大储气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沈素丽;设计公司在中石油首期储气库建设培训班作报告[N];石油管道报;2010年
8 通讯员 陈潇奕;金坛储气库安全设施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记者 楚海虹;金坛储气库加快增容增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记者 楚海虹 姜斯雄;科技创新推进金坛储气库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克烈;注采气过程中地下盐岩储气库可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王同涛;多夹层盐岩体中储气库围岩变形规律及安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皆明;裂缝性潜山油藏储气库注采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曾顺鹏;高含水后期油藏改建储气库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赵志成;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3年
6 班凡生;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陈锋;盐岩力学特性及其在储气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江;层状盐岩体储气库建造及运行稳定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2 姜汝德;中原油田储气库钻完井优化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李碧曦;腐蚀与力学共同作用下储气库管柱疲劳寿命预测[D];重庆科技学院;2016年
4 刘佳;辽河储气库轻质油脱水处理工艺改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王建军;苏203井区储气库水平井优化钻井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廖志昊;辽河油田双6储气库固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王新胜;盐岩储气库运营期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道勇;高含水后期油藏及含水构造改建储气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9 张艺;金坛盐矿老腔改建储气库可行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朋;盐岩储气库风险分析预测及库群整体安全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3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