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微量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的设计方法
本文关键词:致密油藏微量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的设计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油藏 气水交替 毛管压力 微量气 注入周期 注入量
【摘要】:致密油藏中孔喉狭小,且非均质性很强,油水两相间形成较高的毛管阻力,水驱过程中水相将首先突破毛管压力较小的大孔道。随着大孔道的连续性被突破,一个水窜通道将逐渐形成,之后注入的水将沿着水窜通道流动而失去驱油作用,若储层中存在微裂缝该现象更明显。研究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水驱过程可能的毛管压力分布,针对气水交替中油气水毛管压力压降特征,提出了注入微量气段塞及大量水段塞调堵致密油藏天然裂缝及较大孔隙的气水交替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微量气注入实验,并且从注入强度、注入周期和注入次数3个方面进行优化,预测采收率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微量气气水交替法对致密油藏水驱水窜后提高开发效果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气水交替 毛管压力 微量气 注入周期 注入量
【基金】: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提高延长油田主力油层开发效果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2011KTZB-04-05)
【分类号】:TE37
【正文快照】: 目前,中外致密油藏的开发方式多采用水平井多段体积压裂,主要表现为初期产量高、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特点;少部分特低渗透和致密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主要表现为含水率上升快、残余油饱和度高的特点[1-3]。致密油藏弹性采收率小于10%,需采用适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油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宗平;李正文;李来林;何玉前;;含泥质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速度变化特征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2期
2 童宪章;;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年06期
3 蒙凯;白旭;王小梅;张鹏;;吴420区长6油藏水驱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4年05期
4 王海文;史冬梅;李萍;;提高盘古梁区长6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技术研究及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6期
5 许志雄;杨健;刘可;杜四辈;马云成;吴国文;;姬塬油田北部长9油藏水驱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4期
6 李克果;张鹏翼;吴美娥;;充分利用边水能量高速高效开发神泉油田第三系下油藏[J];吐哈油气;2000年03期
7 唐世荣;;老君庙油田L油藏排液采油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2期
8 张顺康;刘炳官;钟思瑛;姜汉桥;;多层油藏水驱开发理论模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6期
9 郝生亮;吴雪英;张战雨;梁亚文;何燕;白敏;;胡尖山长2油藏稳产技术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10期
10 宋社民,黄震;阿北安山岩油藏裂缝注水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文;梁益财;毛建文;肖博文;贺彤彤;王文刚;;耿271长8油藏稳产技术研究及效果[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刘可;苏小明;马云成;杨健;纪耸峰;范鹏;许志雄;吴国文;蔡涛;刘春林;;池141长9油藏开发技术方案适应性评价[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尤启东;陈月明;张浩毅;;王场油田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保龙;朱亚娣;马国梁;刘强玖;;元48长4+5油藏裂缝贯通方向研究及下步治理意见[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威武;李瑞;何玉文;罗军;赵昆;赵培阳;;靖安油田五里湾长6油藏含水上升期开发技术调整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汤仁文;熊志明;别勇杰;王文刚;姚莉莉;孙丽慧;胡方芳;梁益财;;吴410区长6油藏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胥中义;乔良;王继文;王凯;杨青艳;;刘峁塬长8油藏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敏昭;郑锡;秦智;李军健;高彦博;王鹏;张志鹏;乞照;;姬塬油田罗1区长8油藏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及效果评价[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张钊;刘永涛;熊志明;毛建文;张维;史立川;;吴旗油田吴410区长6_1油藏剖面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沈焕文;刘媛社;马国梁;王碧涛;赵辉;;低渗透三叠系长_6油藏见水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通讯员 武尚品 王胜华;精细开发管理让老油田“重焕光彩”[N];陇东报;2011年
2 记者 张新民 特约记者 云枫;组合技术“压开”致密油藏[N];中国石油报;2013年
3 杨文礼 通讯员 范玺权;昔日洋人“枪毙”区块 如今成为上产主力[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赵春花;让科研为生产“助跑”[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杨君;二次开发保老油田持续稳产[N];中国石化报;2011年
,本文编号:743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4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