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北斜坡开发井试油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歧北斜坡开发井试油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歧北斜坡 低孔 低渗 试油技术 一体化工艺 排液
【摘要】:大港油田经过50余年的勘探开发,那些渗透性好、含油饱和度高的油气资源得到了规模开发,为油田的稳产做出了主要贡献;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渗透性差、孔隙度低的油气区块将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目标。做好低孔低渗储层的试油工作,有利于油气油气层的发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歧北斜坡滨深24区块和滨海1两个开发区块的储层特点、流体性质,统计分析了这两个开发区块的前期试油作业情况,找到了歧北斜坡低渗区块在试油作业过程中有试油工艺选择困难、残液返排困难、地区环境敏感等难题。针对这些难点,研究分析了目前多种射孔方式,优选了深穿透射孔枪、多级脉冲射孔枪作为射孔工艺。可以有效地穿透射孔污染带,射孔过程中产生的震荡波有利于孔眼周围微裂缝的发育,能够有效沟通地层,提高泄流面积;研究形成了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工艺、压裂水力泵排液一体化工艺及压裂与有杆泵投产的一体化工艺,实现了一趟管柱完成射孔、压裂、排液或者投产等多道工序,减少了洗压井次数,保护了油气层,节省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优选的水力泵排液工艺和滑套阀气举排液工艺,有利用低渗井的积液返排。研究的复合型封层工艺技术,提高了高压低渗含气井的封层质量。研究的采油树试压工艺,弥补了施工现场无法对采油树试高压的短板,消除了井控安全隐患。通过研究形成的歧北斜坡开发井试油配套工艺技术,解决了低孔低渗井试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致密储层、低孔低渗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歧北斜坡 低孔 低渗 试油技术 一体化工艺 排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2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11-15
- 1.1 地质情况概述11-12
- 1.2 历次试油情况分析12-14
- 1.3 当前的技术难题14-15
- 第二章 歧北斜坡开发井试油技术15-27
- 2.1 优化射孔工艺15-17
- 2.1.1 射孔器材的选用15-17
- 2.2 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17-20
- 2.2.1 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管柱结构18-19
- 2.2.2 射孔、测试、压裂、排液四联作工艺步骤19-20
- 2.2.3 适用范围及功能20
- 2.3 井下工具的研制与配套20-24
- 2.3.1 丢枪装置的研制21
- 2.3.2 悬挂导流器的研制21-22
- 2.3.3 可投捞式测压装置22-23
- 2.3.4 RTTS卡瓦封隔器23-24
- 2.4 采油树上挂试压技术24-27
- 2.4.1 油管堵塞器24-25
- 2.4.2 试压工艺流程25-27
- 第三章 歧北斜坡开发井排液技术27-45
- 3.1 压裂排液一体化管柱27-37
- 3.1.1 压裂与有杆泵投产一体化管柱27-31
- 3.1.2 压裂与滑套水力泵排液一体化管柱31-37
- 3.2 水力泵排液技术37-40
- 3.2.1 水力喷射泵工作原理37
- 3.2.2 工艺特点37-38
- 3.2.3 水力泵排液地面流程38
- 3.2.4 水力喷射泵排液工艺38-40
- 3.3 滑套式气举阀排液工艺技术研究40-45
- 3.3.1 滑套式气举阀的结构原理40-41
- 3.3.2 滑套式气举阀的机构41
- 3.3.3 气举阀孔径及深度设计41-45
- 第四章 歧北斜坡开发井封层技术45-48
- 4.1 桥塞封层-填砂-注灰复合型封层工艺45-46
- 4.2 桥塞封层-填砂-注灰一体化工艺技术46-48
- 4.2.1 桥塞性能特点46-47
- 4.2.2 桥塞与相关配套工具性能参数47
- 4.2.3 工艺特点47-48
- 第五章 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48-56
- 5.1 现场应用情况48-54
- 5.1.1 超深穿透射孔技术应用48
- 5.1.2 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应用48-49
- 5.1.3 压裂水力泵排液一体化管柱应用49-51
- 5.1.4 压裂与有杆泵投产一体化管柱应用51-53
- 5.1.5 滑套式气举阀工艺的应用53
- 5.1.6 采油树试压工艺的现场应用53-54
- 5.1.7 复合型封层工艺的应用54
- 5.2 效果分析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斜坡区勘探获得重要发现[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3期
2 胡春明;;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保存条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蔡刚;姚军;张兆辉;刘娟娟;邸俊;杨子玉;杨帆;;波阻抗反演在埕海斜坡区二叠系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4 周荔青,刘池洋,张淮,陆黄生;中国各类陆相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形成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6期
5 Timothy S.Collett,苏建华;阿拉斯加北部斜坡普拉德霍湾和库帕勒克河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年Z1期
6 刘萍;;板桥低斜坡区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6期
7 饶敏;蔡冬梅;钟玮;盛东杰;;歧南斜坡区沙三段沉积相类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2期
8 云海富;;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稠油油藏快速评价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9 路俊刚;姚宜同;王力;陈世加;汪立群;管俊亚;张焕旭;唐海评;;柴达木盆地跃进斜坡区油源判识与原油勘探方向[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新疆油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勘探获得重要发现[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春艳;凤小云;;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的组成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冯子辉;黄春艳;孙永红;王雪;孙春林;;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孙永红;黄春艳;;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孙强;刘振军;张志修;杨继红;;大华桥斜坡体成因的机理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昕;郝立华;韦阿娟;刘淑芝;周育文;王玉善;肖敦清;;歧口凹陷斜坡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有机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吴纯忠 通讯员 乔玉娟;最佳增效之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江平;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2 丁秀美;西南地区复杂环境下典型堆积(填)体斜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3 章桂芳;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信息遥感增强与提取[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虎;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颖骐;斜坡区桥梁地基灾变风险评估与控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志朋;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罗凤芝;吐哈油田斜坡区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汤文龙;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潘艳萍;歧北斜坡开发井试油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李满意;强震作用下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祝俊华;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与滑坡、崩塌相关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杨翼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西斜坡区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孙志强;渤海海域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5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4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