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不同煤岩类型储渗空间精细描述
本文关键词:基于核磁共振不同煤岩类型储渗空间精细描述
更多相关文章: 煤岩类型 储渗空间 低场核磁共振 有效孔隙度 划分阀值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煤岩类型储渗空间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选取了韩城矿区4种不同煤岩类型的中煤阶样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实现了对韩城矿区不同煤岩类型孔裂隙的识别和有效孔隙度差异性的精细描述和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离心前后累计振幅曲线求取了孔裂隙系统划分的阀值T_(2C1)和T_(2C2),实现了对不同煤岩类型孔径结构分布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岩类型煤样的T_(2)谱形态差异较大,从光亮煤到暗淡煤,T_(2)谱由双峰大孔隙型逐渐过渡到双峰小孔隙型,且T_(2)C截止值和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由求取的阀值T_(2C1)和T_(2C2)计算得到的三大孔裂隙系统孔径分布可知,从光亮煤到暗淡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由渗流孔型逐渐向综合型和扩散孔型过渡。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实验室;
【关键词】: 煤岩类型 储渗空间 低场核磁共振 有效孔隙度 划分阀值
【基金】: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65201533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3作者简介:刘玉龙,男,1989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工作;E-mail:729927878@qq.com与常规储层相比,较高的非均质性是煤层气储层,尤其是中国煤层气储层最为典型的特征(汤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中奇;温友建;杨宝华;;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4期
2 姜平;于兴河;黄月银;成涛;李茂;刘力辉;;储层精细描述在东方1-1气田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3 郝骞;李进步;王继平;王龙;张志刚;;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_(8下)段储层精细描述[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1期
4 谢晓军,邓宏文,王居峰;储层精细描述的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思路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5期
5 陈宪和;朱煜;高国强;符登军;魏素娟;;洪泽凹陷顺河次凹无水芒硝矿床精细描述[J];中国井矿盐;2012年04期
6 任宝生,芦凤明;黄骅凹陷北大港油田唐家河开发区东三段储层精细描述[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1期
7 邢维奇,杨林江,杨庆红,赵士芹,贾玉梅;断块油藏储层精细描述技术——以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为例[J];石油学报;2000年05期
8 张营革;高秋菊;郝志伟;苏朝光;;地层油藏上倾尖灭点精细描述方法——以济阳坳陷为例[J];油气地球物理;2006年03期
9 崔世凌,秦爽,杨泽蓉,李培明;惠民凹陷复杂断块精细描述技术及应用[J];石油物探;2002年03期
10 彭丽萍;;潭口油田稠油油藏精细描述与优化开发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晓光;;高含水后期储层精细描述及在水驱挖潜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杨会东;赵翰卿;李洁;付志国;唐金荣;;高含水后期大庆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3 王崇孝;王炜;李锋;;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实践与应用-以鸭儿峡L油藏表外区为例[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郝兰英;;大庆杏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的发展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李音;周丽威;高湛淳;;杏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方法及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清华 于银花;中原油田7个区块气藏精细描述见成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孙清华 李艳卫;中原油田重点气藏精细描述见成效[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孙清华 于银花;中原油田精细描述7个区块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严明辉 熊冰清;油田采收率:力争50%,挑战60%[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周宏;断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周宏;断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新机制催发老油田又一次青春[N];中国石油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会营;练好基层精细管理内功[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姚志云邋张道慈 郑干臣;千方百计采出剩余油[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振宇;潍北凹陷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2 窦松江;北大港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欣;辽河油田沈179—沈263井区沙四段储层精细描述及有利圈闭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汪海林;欢17杜家台油层精细描述及调整部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赵佐安;开江~梁平地区飞仙关组成像测井储层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4 苏咸涛;潍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陈明战;大庆长垣南部油田储层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海振;葡南六、七断块井震联合储层精细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李爽;辽河油田欢616区块莲花油层精细描述及二次开发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贾旭峰;辽河西凹陷曙一区杜84块储层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蒋正中;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土库曼斯坦碳酸盐岩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解丽琴;吴起地区吴410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精细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8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