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蒸汽铺助重力泄油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1:21

  本文关键词:蒸汽铺助重力泄油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AGD 超稠油 产量预测 蒸汽腔 产量 热传导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量的减少,重质原油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作为稠油开采的前沿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采收率,所以在稠油开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SAG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SAGD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同时油田实际生产也对SAGD产量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SAGD产量预测模型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现有产量预测模型存在以下问题:预测的产量只与实验室模拟SAGD进行过对比,并未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过对比,不能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型中存在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条件;各模型之间计算结果差异巨大,不能判断哪个模型预测结果最准确。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现有的产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产量预测模型。(1)Butler产量模型,应用Butler模型计算了蒸汽腔上升阶段和横向扩展阶段的产量,归纳了Butler模型的两种修正方法,根据这两种修正方法得到的结果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利用程序绘制了产量和累计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了渗透率和油藏厚度对产量的影响。(2)线性产量模型,将Butler模型中蒸汽腔上升阶段产量的计算方法与线性模型结合,得到了蒸汽腔上升阶段和横向扩展阶段的产量,拓展了线性模型的应用范围。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得到了产量和累计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了渗透率和油藏厚度对产量的影响。(3)改进了线性分层产量模型,使得线性分层模型与改进前的模型相比更加符合实际,同时编制了计算程序,得到了产量和累计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了渗透率和油藏厚度对产量的影响。(4)改进了圆形分层产量模型,使得圆形分层模型与改进前的模型相比更加符合实际,同样利用编制的程序得到了产量和累计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了渗透率和油藏厚度对产量的影响。(5)在以上这四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最大的特征是考虑了蒸汽腔前缘热量传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建立的模型编程绘制了蒸汽腔形状曲线、蒸汽腔运动速度变化曲线、热量传播深度变化曲线和产量曲线,讨论了油藏渗透率和油藏厚度等参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后将这五种模型计算的产量与实际产量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新建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最接近,提高了产量预测的精度,研究成果可以在现场推广应用。
【关键词】:SAGD 超稠油 产量预测 蒸汽腔 产量 热传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4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14-16
  • 第2章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基本原理16-22
  • 2.1 SAGD相对其它稠油开采技术的特点16-17
  • 2.2 SAGD技术的产油机理17-21
  • 2.2.1 蒸汽腔的形成和驱油动力17-18
  • 2.2.2 SAGD技术的组合方式18-19
  • 2.2.3 生产阶段的划分19-20
  • 2.2.4 SAGD的影响因素20-21
  • 2.2.5 SAGD的发展趋势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Butler产量模型22-37
  • 3.1 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产量模型的建立和求解22-27
  • 3.1.1 建立模型的假设条件22
  • 3.1.2 无限大地层的Butler产量模型22-27
  • 3.2 对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计算结果的修正27-34
  • 3.2.1 不考虑边界影响29
  • 3.2.2 考虑边界影响29-34
  • 3.3 蒸汽腔上升阶段的产量34
  • 3.4 产量和累计产量的计算34-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线性产量模型37-43
  • 4.1 线性产量模型建立和求解37-40
  • 4.1.1 线性产量模型假设的蒸汽腔形状37
  • 4.1.2 线性产量模型的建立和求解37-40
  • 4.2 蒸汽腔上升阶段的产量40
  • 4.3 产量和累计产量的计算40-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线性分层模型43-50
  • 5.1 线性分层模型建立和求解43-46
  • 5.1.1 线性分层模型的假设条件43-44
  • 5.1.2 线性分层模型的建立44-46
  • 5.2 线性分层模型的计算步骤46-47
  • 5.3 产量和累计产量的计算47-49
  • 5.4 本章小结49-50
  • 第6章 圆形分层产量模型50-58
  • 6.1 圆形分层产量模型的基本原理50
  • 6.2 圆形分层产量模型的建立50-56
  • 6.2.1 建立模型的假设条件50-51
  • 6.2.2 建立模型51-53
  • 6.2.3 蒸汽腔的扩展一层需要的时间及各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53-54
  • 6.2.4 蒸汽腔初始扩展速度的确定54-55
  • 6.2.5 圆形分层的计算步骤55-56
  • 6.3 产量和累计产量的计算56-57
  • 6.4 本章小结57-58
  • 第7章 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58-73
  • 7.1 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假设条件58
  • 7.2 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的建立58-72
  • 7.2.1 产量的确定58-64
  • 7.2.2 蒸汽腔界面移动速度的确定64-65
  • 7.2.3 蒸汽腔界面横向移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65-66
  • 7.2.4 边界条件66
  • 7.2.5 当蒸汽腔扩展到不流动边界时的参数变化66
  • 7.2.6 应用非稳态热传导微元模型的计算步骤66-67
  • 7.2.7 计算结果67-72
  • 7.3 本章小结72-73
  • 第8章 应用实例对比分析各模型计算结果73-81
  • 8.1 实例分析73-80
  • 8.1.1 实例一73-75
  • 8.1.2 实例二75-78
  • 8.1.3 实例三78-80
  • 8.2 本章小结80-81
  • 第9章 结论建议81-83
  • 9.1 结论81-82
  • 9.2 建议82-83
  • 致谢83-84
  • 符号说明84-86
  • 参考文献86-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直井-水平井组合多介质辅助重力泄油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2年01期

2 林日亿;李魏;李兆敏;杨立强;杨建平;;烟气-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模拟技术[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杨滨;方洋;王国政;李军平;;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开采稠油室内试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2年03期

4 廖成辉,张锐,刘俊荣,王庆林;垂向燃烧辅助重力泄油过程的数学描述[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5 郭二鹏;刘尚奇;;蒸气萃取过程中稠油-溶剂表面张力对重力泄油的影响[J];国外油田工程;2007年05期

6 于九政;刘易非;刘芳;陈军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数学模型[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03期

7 杨滨;姜汉桥;;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注入压力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梁金国,全光辉;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凝结水膜对泄油率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钱根宝;马德胜;任香;孙新革;席长丰;;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井控制机理与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2期

10 孙新革;赵睿;杜卫星;张建华;任香;;判断自喷条件下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状态的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建;李德胜;涂兵;林恩怀;;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平行水平井垂直距离的测定方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建凯;辽河稠油首口火驱开发井成功点火[N];中国石油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方正;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中蒸汽腔扩展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盖争;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稠油开采余热驱动多效蒸发制水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秦明;蒸汽铺助重力泄油产量预测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孙永杰;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合理燃烧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郑小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崔红岩;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渗流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田文杰;双水平井蒸气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杜84馆陶西油藏开发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朱婵;新疆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稠油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张浩;稠油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有杆泵举升系统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贺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工艺中平行水平钻井姿态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7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797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