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封盖机制
本文关键词: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封盖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 浅海泥岩盖层 封盖机制 宏观地质特征 微观封闭能力 低构造倾角
【摘要】: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超压盆地,盖层能否及如何有效封闭该盆地内中深层高温超压气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为此,以该盆地东方区为例,通过气田实际资料及理论分析盖层的宏观地质特征及微观封闭能力。研究表明:该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的封盖机制包括低构造倾角、厚层泥岩封闭、浅海泥岩盖层中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频繁互层、超压间接封闭、高温超压引起的高突破压力与排替压力比值;其中前3者是决定该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对天然气封闭能力的主导因素和先决条件,后两者则是中深层浅海相泥质碎屑岩盖层具备优质封盖条件的基础。进而对比剖析了DF-A、DF-B超压气田及DF-C含气构造等典型实例,认为:DF-B气田气体充满度高的原因在于上述五个要素的最优配置;而高构造倾角的岩性气藏储层能量相对较高,对盖层封闭能力的要求高,在其他盖层条件相似甚至更差的情况下,气藏遭到破坏的风险大,这也是DF-C含气构造尚未取得商业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 湖北省地质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 浅海泥岩盖层 封盖机制 宏观地质特征 微观封闭能力 低构造倾角
【基金】:国家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编号:2011ZX05023-004)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莺歌海盆地处于一个持续生烃、持续逸散的动平衡成藏环境。盆地已钻探地层压力最高达104.7MPa,压力系数达2.32,最高地层温度达251.7℃,平均地温梯度为4.55℃/100 m,属于典型的高温超压环境。对于具有持续生烃条件的莺歌海盆地来说,决定中深层高温超压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广;杨敬博;;断盖配置对沿断裂运移油气的封闭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谢玉洪;张迎朝;李绪深;朱建成;童传新;钟泽红;周家雄;何胜林;;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2年04期
3 冯冲;黄志龙;童传新;朱建成;范泓澈;刘江涛;;莺歌海盆地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4 杨兴业;何生;;超压封存箱的压力封闭机制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6期
5 张立含;周广胜;;气藏盖层封气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进及应用——以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为例[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6 张林晔;包友书;刘庆;张守春;朱日房;张蕾;;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油气流体物理性质关系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7 杨殿军;;超压对泥岩盖层封闭各种相态天然气的作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2期
8 王庭斌;中国大中型气田分布的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9 付广,吕延防,马福建,付晓飞;断层垂向封闭性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5期
10 朱玉新,邵新军,杨思玉,蒋裕强,刘成林,李保柱;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特征及成因[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为;付广;张居和;陈雪晴;兰晶晶;胡欣蕾;;沿不同时期断裂运移的油气被泥岩盖层封闭所需条件的差异性——以三肇凹陷青一段和南堡凹陷5号构造东二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年01期
2 李宗宇;王永忠;张磊;何云峰;;凝析气井高含水低氯根异常波动成因探讨——以雅克拉白垩系凝析气藏气井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张海荣;杨冬;吴一雄;;基于Fisher判别的储层分类渗透率预测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4 王立锋;张建新;徐涛;于俊峰;何小胡;;莺歌海盆地凹陷斜坡带成藏条件及勘探突破[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年Z2期
5 汪洋;裴健翔;刘亿;;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封盖机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6年04期
6 宋瑞有;于俊峰;韩光明;郝德峰;杨宝成;;莺歌海盆地底辟流体动态平衡体系及气藏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5期
7 黄银涛;姚光庆;周锋德;;莺歌海盆地黄流组浅海重力流砂体物源分析及油气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6年09期
8 胡明;姜宏军;付广;历娜;陈亚军;;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富油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4期
9 黄银涛;姚光庆;朱红涛;周锋德;;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重力流砂体的底流改造作用[J];石油学报;2016年07期
10 付广;张博为;吴伟;;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涛;蒋有录;董月霞;马乾;田涛;;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移路径模拟及示踪[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范泓澈;黄志龙;袁剑;高岗;童传新;;富甲烷天然气溶解实验及水溶气析离成藏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裴健翔;于俊峰;王立锋;郝德峰;刘峰;;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欢;王琪;张功成;张瑞;郝乐伟;马晓峰;;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5 史冠中;王华;徐备;姜华;;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付晓飞;王洪宇;孙源;申家年;;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成因及成藏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谢玉洪;范彩伟;;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成因新认识[J];中国海上油气;2010年06期
8 李宏义;姜振学;董月霞;王旭东;齐立新;;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J];现代地质;2010年04期
9 许书堂;杨玉娥;张东霞;顾勤;;东濮凹陷深层气盖层封闭性及有效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3期
10 范柏江;刘成林;柳广弟;朱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2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3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7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9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10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莉;冯乔;;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张仲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曹海虹;赵晓华;;非常规储盖层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个实例[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冬振;李建;;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表面涂盖层厚度的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魏晓;季宏兵;李道静;张风雷;;广西中南部红壤风化盖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刘晓健;杨波;王清斌;朱文森;冯冲;;蓬莱9-1大型花岗岩潜山稠油油藏泥岩盖层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其勤 范明;盖层评价测试分析应用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江其勤;评价盖层封盖性能有了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将对油气藏盖层研究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江其勤 刘伟新;泥岩盖层评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江其勤;泥岩盖层评价技术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6 张艳芳;石勘院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黄毅 刘宇琦;江汉海相勘探突破定论:单一盖层变成储气层[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开然;煤层系统CO_2-水—煤(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盖层封闭性演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2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朱立;CO_2地下封存煤/盖层变形和破裂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刚;金沙—仁怀及邻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俊;雪峰山西侧地区下古生界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展铭望;川中大气田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会元;废弃油气藏CO_2埋存过程中盖层完整性的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应森群;南海气烟囱上盖层的岩石物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历娜;断—盖配置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郑岩;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金兆波;南堡凹陷天然气盖层封闭特征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宋建阳;南堡凹陷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汤建荣;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第三系盖层封闭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1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