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渗透率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8 09:24

  本文关键词:页岩渗透率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 渗透率 脉冲衰减法 有效吸附孔隙度 测试误差 兰格缪尔体积 兰格缪尔压力


【摘要】:为了减小页岩渗透率测试误差与缩减测试时间,针对目前页岩渗透率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传统脉冲衰减渗透率测试仪器为可变上下游储室体积;增加旁通管线;选用甲烷为页岩渗透率测试气体;并建立考虑吸附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纯页岩、含砂质夹层页岩和砂质纹层岩心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氦气测试渗透率会高于甲烷测试渗透率,氮气测试渗透率低于甲烷测试渗透率,甲烷测试渗透率可以反映真实天然气渗流规律及页岩渗透率。2兰格缪尔体积和孔隙压力越大有效吸附孔隙度越小。3不考虑吸附会对页岩渗透率的测试造成低估;页岩吸附能力越强、孔隙压力越低、兰格缪尔压力越高时,渗透率低估值越大。4经验证,改进的渗透率测试仪器测试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最多可减小7h总测试时间,并可降低孔隙体积误差所造成的渗透率测试误差。5测试流体方向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渗透率测试结果;吸附对纯页岩渗透率测试低估值最高可达97%,必须进行吸附校正,但对砂质夹层渗透率测试低估值最高仅为7.5%,可以忽略其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页岩 渗透率 脉冲衰减法 有效吸附孔隙度 测试误差 兰格缪尔体积 兰格缪尔压力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页岩气钻完井及储存评价与产能预测技术研究”(编号:2013AA064501)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陆相页岩气资源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编号:2012KTZB03-01-01)联合资助
【分类号】:TE312
【正文快照】: test method[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6,27(3):503-512.[曹成,李天太,王晖,等.页岩渗透率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3):503-512.]0引言近年来,页岩气作为常规油气类型的重要补充和接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页岩气勘探开发正由北美向全球扩展[1],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根生;岩石径向渗透率的试验[J];石油地质实验文摘;1963年03期

2 陈遵德,郭爱华;地震数据预测渗透率问题的讨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S2期

3 Jenn-TaiLiang,R.S.Seright,王佩华,肖延平;进一步研究凝胶降低水相渗透率大于降低油相渗透率的原因[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12期

4 顾军,向阳,何湘清,李建忠;用非线性理论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付晓燕;周锋德;唐金星;赵文民;王翠兰;张小丽;;麻黄山油田低渗透率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1期

6 孙军昌;杨正明;郭和坤;肖前华;郝明祥;徐轩;;致密储层渗透率测试的稳态与非稳态法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4期

7 高诚;胥蕊娜;薛华庆;姜培学;;基于致密岩心的渗透率测量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8 石步乾,周蔚云,王元第,司光礼;确定油井污染带渗透率及各种表皮因子的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3年05期

9 王霞,蔡德恒;渗透率单位的正确称谓[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4年04期

10 张春生,赖志云,,柴巧英,谭国华;疏松砂体渗透率测定方法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许孝凯;范宜仁;陈雪莲;;低孔低渗储层斯通利波反演渗透率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倪小明;高保彬;杨艳辉;;渗透率与煤层气垂直井采收率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杨权一;刘福平;杨长春;刘立峰;卓磊;;三维非均匀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自适应网格粗化算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宏;热化学工艺:剑指原油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柳悦;大港油田打进蒙古国市场[N];天津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曹峰;锥台径向流渗流模型的建立和两向渗透率解释技术[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唐守琴;油层润湿性和相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隋彦芬;萨尔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二元驱(聚合物/表活剂)和聚表剂驱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余高华;文33块沙三上储层评价及注采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崔啸龙;大庆油田萨南二、三区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王凤升;萨南油田南二区大孔道识别技术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徐炳涛;杏南树岗油田南部葡Ⅰ组油层低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咸国旗;盘2-20块二次细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3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13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