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储层特征和油气控制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6:16

  本文关键词: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储层特征和油气控制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构造特征 油气藏类型 油气分布规律 前进构造带 储层特征


【摘要】:本论文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大民屯凹陷是辽河盆地三大凹陷之一,位置处于辽河盆地的东北部,在平面呈现三角形(不规则),具有南宽北窄的特点。下第三系的沉积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位于大民屯凹陷的西侧。大民屯凹陷前进地区勘探程度非常低,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老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的,由于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其构造研究只是停留在大的构造格局认识上,精细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楚,造成了不能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国内外对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理论都已经比较成熟,都是以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烃源岩及油气运移研究为基础而展开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是圈闭,圈闭的形成、发育、分布受断裂的形成和断裂的活动控制着。断裂的形成原因、断裂活动的特征有差异,其形成的圈闭的类型也有所差异。断裂活动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着构造的形成及发展和演化,另一方面掌握着凹陷内部的沉积变化。类型不同的断层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发育有着重要控制作用。烃源岩是在继承性发育的负向构造中发育并形成的,断裂是烃源岩赖以形成构造单元的边界条件及控制因素。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如何和生、排烃特征表现主要受断裂的性质、活动性特征主宰着。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地层划分与对比;(2)精细构造解释;(3)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4)沉积特征和油气藏的成藏类种类、油气藏的控制因素研究。论文的研究的目的是在系统总结已有地质认识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构造特征研究和储层特征研究,深入认识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控制因素,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为了实现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拟从岩心观察入手,对取心层段的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描述,并通过铸体薄片的显微观察、鉴定和粒度分析,对取心井段的沉积相特征及成岩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建立储层分级标准,并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不同储层级别的电性判识标准。通过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油气分布横向对比图,探讨储层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合“生、储、盖、运、圈、保”等成藏条件分析,建立大民屯油田前进地区成藏模式图,总结油气分布规律,探讨油气富集控制因素,预测油气有利发育区带。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3项关键技术:(1)沉积相识别技术;(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3)实验室综合分析技术。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储层特征和油气控制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整个研究区可以明显的看出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特征。这就构成了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有利的生、储、盖组合。(2)通过绘制构造图、进行速度分析、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层位标定、建立连井解释剖面图等多种手段对本区的地质结构进行了重新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前进地区整体构造格局。认为大民屯断层、西边界断层等主干断层延伸距离比较远、强度比较大。同时这些主干断层一方面控制着研究区的构造格局,一方面控制着油气的展布和地层的沉积。(3)通过绘制油气层厚度等值线图,并对其分析,研究区沙四段油藏受构造与岩性两种因素控制,根据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可分为三类油藏:一类为岩性构造油藏,一类为构造岩性油藏,一类为岩性油藏。潜山段油层分布受裂缝发育程度及构造控制,因此其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结构的块状构造油藏。(4)油气从生油洼陷向周围运移,靠近生油洼陷的有利圈闭率先捕获油气,油气富集程度高。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结构,圈闭展布,油气供给和储层分布,具有平面分布的分带性、纵向分布的广泛性和环洼分布的特点。(5)良好的油气供给条件是本区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本区具有丰富的油源供给、良好的储盖组合、较好的构造背景等油气藏形成条件,但不同构造部位其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也不尽相同,从构造图上可看出本区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二、沙三三、沙三四亚段,主要分布在前进断裂构造带和法哈牛断裂构造带,两构造带良好的构造背景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本区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6)本工区的储层是以古近系的砂岩储层为主;总体上,具有纵向层层迭置,‘单砂层厚度薄,延伸较近,频率较高,而横向上,分布范围广范,各砂体之间相互迭加等特点。(7)通过构造落实、结合沉积相、沉积微相、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前进构造带的主体部位及西侧坡洼过渡带是有利目标区,重新发现落实有利圈闭5个。(8)通过对前进地区控制油气成藏条件的生、储、盖、圈、运、保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沉积相带和有效储层发育区影响了本区的油气分布,构造和储集条件是控制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9)研究区沙三二、沙三三、沙三四亚段内部在区域上均有较为稳定的泥岩分布,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封盖性能,因而使其下部的储层形成良好的含油气。与之相反,沙三一段亚段部分地区储层很发育,泥岩厚度小,埋藏浅,区域上不很稳定,对下部储层不能起到很好的封挡作用,这是造成部分地区E2S31亚段油层稀少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构造特征 油气藏类型 油气分布规律 前进构造带 储层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的依据和目的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内容14
  • 1.4 技术路线14-15
  • 1.5 完成工作量15-16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6-31
  • 2.1 区域地层特征16-20
  • 2.2 区域构造描述20-28
  • 2.3 构造演化特征28-31
  • 第3章 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研究31-43
  • 3.1 沉积特征32
  • 3.2 沉积背景32-39
  • 3.3 沉积相类型39-43
  • 第4章 储层特征43-56
  • 4.1 储层分布特点43-46
  • 4.2 储层的物性46-47
  • 4.3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47-49
  • 4.4 储层的孔隙类型49
  • 4.5 成岩作用49-51
  • 4.6 储集性能评价51-52
  • 4.7 宏观储层非均质性52-56
  • 第5章 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56-63
  • 5.1 油藏类型57-58
  • 5.2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主控因素58-61
  • 5.3 油气分布规律61-63
  • 第6章 结论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个人简介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杏娟,李茂芬;大民屯凹陷高凝油的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11期

2 黄海平,李虹,马刊创,何会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1期

3 史建南,姜建群,李明葵;辽宁省大民屯凹陷流体化学场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4年01期

4 谢文彦,姜建群,史建南,李军;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J];石油学报;2004年06期

5 曹志壮;;大民屯凹陷高凝油区块气测特性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年06期

6 姜建群;张占文;史建南;;大民屯凹陷压力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J];地球学报;2006年02期

7 谢文彦;姜建群;张占文;胡礼国;;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7年02期

8 郭彦民;李晓光;顾国忠;张瑞斌;;大民屯凹陷元古界分布与储层预测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7年02期

9 姜建群,李军,史建南,李明葵;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沉积学报;2004年03期

10 姜建群,张占文,李军,史建南;大民屯凹陷油气运聚史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立e,

本文编号:835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35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