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饶阳凹陷洼槽区沙河街组中深层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0:03

  本文关键词:饶阳凹陷洼槽区沙河街组中深层储层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饶阳凹陷 洼槽区 沙河街组 中深层 储层特征


【摘要】: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最富油气的一个凹陷,同时也是华北油田勘探成效最高的地区,随着陆相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丰富,指导“下洼找油”勘探实践,亟待深化对洼槽区中深层储层特征的认识。本论文以饶阳凹陷洼槽区沙河街组中深层储层为研究对象,主要为马西、肃宁、大王庄、留西、留楚五个地区沙二段、沙三段深度大于3500m的地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等观察鉴定、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大量常规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最大热解峰温、岩心物性、高压压汞、测井测试等分析化验报告,研究了饶阳凹陷洼槽区沙河街组中深层储层特征,主要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饶阳凹陷洼槽区沙二段、沙三段中深层储层砂岩具有较高的石英、长石含量,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次之,低成分成熟度和中等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较低,胶结物类型多、含量高,以碳酸盐矿物中的方解石为主。(2)饶阳凹陷洼槽区中深层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偶见裂缝,沙二段以次生孔为主,沙三段储层次生孔发育,原生孔也发育,占比相当。总体上为低孔、特低孔、超低孔和低渗、特低渗、超低渗级储层,纵向上大致有三个孔隙度异常带,各地区差异明显,平面上以大王庄地区物性最好,肃宁、留楚地区次之。孔隙结构复杂多样,普遍为窄孔喉,分选差。(3)饶阳凹陷洼槽区中深层储层压实作用强烈,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硅质等胶结物普遍发育,利用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Regina实验室激光微区测试的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组成恢复古盐度Z值均小于120,为淡水成因,测算古地温为65~129.9℃,平均为102.8℃,主要集中在100~110℃,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100~140℃,平均为115℃,均表明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中成岩A期,为晚期成因,充填孔隙,堵塞吼道,严重致密储层。优质储层发育段次生孔隙发育,以长石溶蚀增孔最为重要,次生孔发育处通常原生孔也发育。(4)饶阳凹陷洼槽区3500~4500m沙二段、沙三段储层岩石经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演化,总体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A1亚期有机质低成熟,有机酸产量高,为次生孔隙发育带,A2亚期有机质成熟,生油高峰,有机酸浓度降低,胶结作用出现,使物性较A1亚期差,孔隙度降低到8%~10%,少部分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5)初步建立了饶阳凹陷洼槽区沙河街组中深层储层分类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储层单井纵向、连井横向、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Ⅳ类、Ⅲ类储层为主,Ⅱ类次之,少有Ⅰ类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滨浅湖滩坝砂体,储层级别可以达到Ⅱb类。(6)饶阳凹陷洼槽区中深层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包括构造作用、沉积因素、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构造作用宏观上控制沉积体系,微观上形成裂缝,储集物性与石英长石含量正相关、与岩屑杂基胶结物含量均负相关,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发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点沙坝、滨浅湖滩坝砂体是饶阳凹陷优质储层砂体,压实胶结减孔明显,异常高压抗压实、油气充注抗胶结保孔,溶蚀作用增孔。(7)饶阳凹陷洼槽区中深层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为刚性颗粒石英、长石高含量抗压实保孔,分选磨圆好、低杂基含量、相对较低胶结物,早期碳酸盐胶结抗压实,同时为晚期酸性溶蚀提供溶解物质,油气充注抗胶结保孔,异常高压抗压实压溶保孔,长石的大气淡水淋虑溶蚀和有机酸溶蚀先后作用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少。综合沉积因素、储层物性和勘探现状对沙三段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饶阳凹陷 洼槽区 沙河街组 中深层 储层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15
  • 1.2.1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现状及进展11-12
  • 1.2.2 储层孔隙演化研究现状及进展12-13
  • 1.2.3 我国深层优质砂岩储层的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研究13-14
  • 1.2.4 饶阳凹陷中深层储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7-18
  •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18-19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9-26
  • 2.1 区域地理和构造位置19-20
  • 2.2 区域构造演化史20-22
  • 2.3 区域沉积体系类型22-23
  • 2.4 区域地层发育情况23-26
  • 第3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26-39
  • 3.1 储层岩石骨架组分特征26-28
  • 3.1.1 沙河街组二段砂岩骨架组分特征26-27
  • 3.1.2 沙河街组三段砂岩骨架组分特征27-28
  • 3.2 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特征28-30
  • 3.2.1 沙河街组二段砂岩骨架组分成熟度特征28-29
  • 3.2.2 沙河街组三段砂岩骨架组分成熟度特征29-30
  • 3.3 储层岩石类型30-31
  • 3.4 储层岩石碎屑颗粒结构特征31-35
  • 3.4.1 碎屑颗粒的粒度特征31-32
  • 3.4.2 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特征32-34
  • 3.4.3 碎屑颗粒的磨圆特征34-35
  • 3.5 储层岩石填隙物结构组分特征35-39
  • 3.5.1 杂基含量特征35-36
  • 3.5.2 胶结物特征36-39
  • 第4章 储层岩石物性与孔隙结构特征39-55
  • 4.1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39-43
  • 4.2 储层物性特征43-49
  • 4.2.1 孔隙度分级评价43-45
  • 4.2.2 渗透率分级评价45-47
  • 4.2.3 物性与地层埋深关系47-49
  • 4.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49-55
  • 4.3.1 喉道类型及其特征49-51
  • 4.3.2 储层孔隙结构压汞特征51-55
  • 第5章 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55-78
  • 5.1 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55-70
  • 5.1.1 压实作用55-56
  • 5.1.2 胶结作用56-68
  • 5.1.3 溶解作用68-70
  • 5.2 储层成岩阶段划分70-75
  • 5.2.1 成岩阶段划分方案70-71
  • 5.2.2 成岩阶段划分定量指标71-75
  • 5.3 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75-78
  • 第6章 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及综合评价78-101
  • 6.1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建立78-80
  • 6.2 典型单井储层纵向分布特征及分级评价80-83
  • 6.3 储层横向分布特征及分级评价83-93
  • 6.4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及分级评价93-101
  • 第7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101-119
  • 7.1 沉积因素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01-106
  • 7.1.1 岩矿骨架组合差异性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01-102
  • 7.1.2 沉积组构及物源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02-105
  • 7.1.3 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05-106
  • 7.2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06-112
  • 7.2.1 破坏性成岩作用107-109
  • 7.2.2 建设性成岩作用109-112
  • 7.3 构造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112-113
  • 7.4 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及有利区预测113-119
  • 7.4.1 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理113-114
  • 7.4.2 储层预测依据114
  • 7.4.3 储层有利区带预测114-119
  • 结论119-121
  • 致谢121-122
  • 参考文献122-12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易霖;张云峰;丛琳;谢舟;闫明;田肖雄;;X-CT扫描成像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以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2期

2 谢玉洪;伏美燕;陈倩倩;张哨楠;张迎朝;尤丽;;张性盆地高温砂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1期

3 段威;罗程飞;刘建章;田金强;吕波;丁亮;;莺歌海盆地LD区块地层超压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4 毕明威;陈世悦;周兆华;刘金;郑国强;张满郎;;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5 邹才能;翟光明;张光亚;王红军;张国生;李建忠;王兆明;温志新;马锋;梁英波;杨智;李欣;梁坤;;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1期

6 徐祖新;;基于CT扫描图像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4年06期

7 王志宏;李建明;;饶阳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关系[J];岩性油气藏;2014年06期

8 兰叶芳;邓秀芹;程党性;黄锦绣;;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6期

9 刘四兵;黄思静;沈忠民;吕正祥;宋荣彩;;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流体演化和水岩作用模式——以川西孝泉-丰谷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致密砂岩为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7期

10 郭佳;曾溅辉;宋国奇;张永旺;王学军;孟伟;;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永东;饶阳凹陷中北部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锐锋;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丽丽;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系储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9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39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