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过一条带葡一组聚驱开发规律及综合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0:18
本文关键词:北过一条带葡一组聚驱开发规律及综合调整研究
【摘要】:北过一条带是大庆油田过渡带地区第一个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区块,聚合物驱油技术主要是针对油田的纯油区油层开展的,可借鉴的经验只有1997年 2002年萨北过渡带葡Ⅰ1—4油层聚合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由于过渡带油层发育不同于纯油区,原油性质与纯油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聚驱过程中,采油井的动态反映与纯油区有一定的不同;另外,目前过渡带已处于高含水后期,与试验区也有所不同,因此亟需对过渡带地区进行聚驱效果的认真评价。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井壁取芯资料,研究了区块的沉积特征、油层发育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分别从平面上和纵向上研究了目的油层的非均质性。应用水淹解释资料和同位素测试资料,分别分析了区块的水淹程度和油层动用程度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通过收集、分析区块动静态数据,总结区块聚驱开发特征及规律,找出该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综合调整措施效果,对区块开发展开深入认识,以此指导生产实践,最大限度提高区块采收率,为过渡带油层在高含水后期的聚驱上产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过渡带 聚合物驱油 开发规律 调整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1.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8
- 2.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3.研究内容10-11
- 第一章 北部过渡带油层地质条件和动用状况研究11-21
- 1.1 区块油层发育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类型11-17
- 1.1.1 区域地质概况11-13
- 1.1.2 油藏沉积特征13-15
- 1.1.3 油层发育特点15-16
- 1.1.4 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成因16-17
- 1.2 油层的非均质性及隔层发育情况17-19
- 1.2.1 油层非均质性17-18
- 1.2.2 隔层发育情况18-19
- 1.3 区块水淹特点及油层动用程度19-20
- 1.3.1 水淹特点19
- 1.3.2 油层动用程度19-20
- 1.4 开发历程20-21
- 1.4.1 历史开发简况20
- 1.4.2 目前开发状况20-21
- 第二章 北过一条带空白水驱阶段开发特征研究21-26
- 2.1 空白水驱开采特点21
- 2.2 一条带油层含水饱和度高是聚驱油井含水高的主要原因21-24
- 2.2.1 北过一条带是萨北开发区含水最高的区块21
- 2.2.2 聚驱目的层葡一组水淹程度高、剩余油水驱动用难21-22
- 2.2.3 采出井点位置含水饱和度直接影响着油井的含水22-24
- 2.3 一条带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是油井含水上升快的重要原因24-26
- 2.3.1 水驱开发后的葡一组油层非均质性增强24
- 2.3.2 层间矛盾突出,油层动用状况变差24-25
- 2.3.3 注入水低效突进明显,提水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25-26
- 第三章 北过一条带聚合物驱解读那见效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26-35
- 3.1 聚驱阶段开采特点26-29
- 3.2 北部过渡带聚驱见效特征研究29-32
- 3.2.1 注采完善中心井聚驱效果好于边角井29-30
- 3.2.2 剩余油饱和度高低含水井区先见效30-32
- 3.2.3 调剖中心井区见效明显32
- 3.3 见效差异影响因素研究32-35
- 3.3.1 含水高物质基础差,,影响油井整体见效比例32-33
- 3.3.2 井点水淹差异大,含水饱和度影响油井效果33-34
- 3.3.3 聚驱后再利用井,二次聚驱效果差34-35
-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综合调整方法及效果研究35-44
- 4.1 聚合物分子量注入方案优化研究35-37
- 4.1.1 提高注入压力克服原油粘度,利于改善开发效果35
- 4.1.2 注入高分子前置段塞,封堵高渗透条带35-36
- 4.1.3 实施分类优化,提高各类油层动用程度36
- 4.1.4 高低浓度交替段塞注入方式优化36-37
- 4.2 同井场、主流线水驱注入井封堵时机及效果研究37-38
- 4.2.1 水驱井封堵原则37
- 4.2.2 水驱井封堵效果37-38
- 4.3 聚驱阶段调剖选井原则及效果38-39
- 4.3.1 注聚前深度调剖封堵高渗透层38-39
- 4.3.2 注聚中期调剖改善低效无效循环39
- 4.4 分层注入工艺及在聚驱中应用效果研究39-40
- 4.5 优化措施井层,促进聚驱受效40-42
- 4.5.1 含水低值期、液量下降幅度大井的压裂41
- 4.5.2 含水低值期、油层发育差井的压裂41
- 4.5.3 含水回升期、见聚浓度高井的压裂41-42
- 4.6 断层区补充井注采系统调整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48-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惠芬;王德民;王刚;孔凡顺;;聚合物溶液在驱油过程中对盲端类残余油的弹性作用[J];石油学报;2006年02期
2 鲁洪江,冯文光,HaefnerF;聚合物驱油含水率变化及增加可采储量预测[J];矿物岩石;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846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4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