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作业中保护裂缝性储层的暂堵技术
本文关键词:修井作业中保护裂缝性储层的暂堵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裂缝性储集层 暂堵剂 油气层保护 气井 修井作业
【摘要】:在储层裂缝发育的油气井修井作业中,为了阻止工作液进入裂缝,避免裂缝被堵塞,实现储层保护,基于修井作业中裂缝性储层损害机理研究成果和利用特种材料在裂缝端部形成暂堵的思路,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裂缝暂堵剂。该暂堵剂在室内性能测试中能够对缝宽为1~2mm的人造裂缝形成暂堵,暂堵材料在裂缝端部形成堆积而很少进入裂缝内部,容易解堵。大庆油田5口气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暂堵剂能够承受30 MPa的正压差和140℃的地层温度,暂堵形成后能够大幅度减少工作液进入储层,不仅实现了对储层的保护,还能够依靠负压顺利解堵,作业后气井产能基本保持了作业前的水平。这说明在修井作业中采用暂堵技术保护裂缝性储层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暂堵剂 油气层保护 气井 修井作业
【分类号】:TE258
【正文快照】: 一些裂缝性油藏在作业后,产量却并不像预测的那么高或产量严重下降。这是因为,在作业过程中油层被工作液污染,裂缝被严重堵塞,流动阻力增大造成的[1]。对此,目前常用的对策是减少工作液中的固相含量、避免近井壁地带的封堵。然而,工作液中的液相进入储层裂缝同样会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雷鸣;瞿佳;康毅力;刘大伟;刘艳艳;;川东北裂缝性碳酸盐岩气层钻井完井保护技术[J];断块油气田;2011年06期
2 闫丰明;康毅力;孙凯;李冬梅;杜春朝;;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暂堵性堵漏机理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1年02期
3 杨枝;孙金声;张洁;张希文;王成彪;;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研究进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11期
4 向阳,向丹,张朝举,刘成川;平落坝气田须二段气藏岩心钻井液损害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0年01期
5 王新建,邓素萍;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集层伤害因素的地质分析[J];天然气工业;1997年06期
6 顾军;张玉广;高玉堂;李天府;刘霞;;裂缝性储层保护技术与钻井完井液[J];油田化学;2007年01期
7 刘静;康毅力;陈锐;刘大伟;杨建;何健;;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1期
8 张振华,周志世,邹盛礼;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保护方法[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林,刘立,王丽;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山岩构造裂缝形成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2 顾军,向阳,何湘清,贾彪;裂缝-孔隙型储层保护钻完井液体系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亮,张世明,刘竹丁,米永田;石油钻井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马朋举;马志伟;孙宁;孙红卫;顾海红;;强水敏超稠油油藏开采配套技术——以王庄郑36-41块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罗觉生;尹先清;肖远牲;王玉燕;于宝石;曲乾生;龙霄;;海安油区袁101井区储层敏感性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6 王建;封卫强;袁浩仁;;纯化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解除水锁伤害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张维山,陈宇;多级压力引爆负压射孔技术[J];测井技术;2001年05期
8 陈凤,赵敏,金昕;大庆油田射孔液现状与发展方向[J];测井技术;2005年03期
9 黄辅琼,欧阳健,肖承文;储层岩心裂缝与试件裂缝定量描述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1997年05期
10 罗利,任兴国,姚声贤;花岗岩储层裂缝评价及其横向预测[J];测井技术;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一岚;康毅力;李大奇;杜春朝;李冬梅;;综合损害指数——评价缝洞型储层损害的一个新指标[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洋;;高能冲击压裂泄油技术在锦150断块的应用[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颜林;;八面河油田难采储量钻井工艺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张宏志;;储层酸敏感性评价新认识[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蔚;杨林;蔡文渊;麻秀云;彭怡眉;;煤层结构的测井资料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6 张流;;油田应力场和裂缝储层特征研究的构造物理学方法[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宾;伊朗Garmsar区块综合评价及目标优选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晓峰;井中裂缝的定量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宝泉;海拉尔兴安岭群储层酸化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孙庆友;大庆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周路;早期油藏描述的意义及方法与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秦启荣;深部岩体结构面预测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稳定性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7 顾军;裂缝—孔隙型储层保护机理与钻井工作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夏显佰;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白垩系、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成岩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邱勇松;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10 刘战君;青西油田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过程的影响[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河间东营组油藏注水井深部酸化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志伟;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杨景勇;兴隆台潜山带内幕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梅玉玲;松南让字井斜坡带储层保护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阳兴华;巴喀油田开发综合调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解建建;基于横波分裂分析的裂缝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雪梅;裂缝性储层等效介质模型及地震波场传播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贺雷;新型膜屏蔽钻井液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苑珊珊;不同完井方式水平气井产能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沈占锋;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储层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军,向阳,何湘清,贾彪;裂缝-孔隙型储层保护钻完井液体系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忠,张哨楠,沈明道;粘土矿物在油田保护中的潜在危害[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刘树根,,徐国盛,梁卫,张高信,龙成吉,王泽远;川东石炭系气藏的封盖条件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戴金星;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J];沉积学报;1985年04期
5 杨同玉,张福仁,孙守港;屏蔽暂堵技术中暂堵剂粒径的优化选择[J];断块油气田;1996年06期
6 赵佩华,DiJiao,MukulM.Sharma;裂缝性油藏中泥浆诱发的地层损害[J];国外油田工程;1997年08期
7 周远田;岩石渗透率与其应力的关系及应用[J];矿物岩石;1999年01期
8 樊世忠,窦红梅;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9 孙妥,林万象;围限压力下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其在储气岩评价中的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1993年04期
10 向阳,向丹,黄大志;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应力敏感模拟试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元庆,崔俊萍,杨小平,安元华;防漏型压井液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S1期
2 李国韬;宋桂华;张强;杨小平;朱广海;;大港地下储气库注采气井修井难点分析及对策[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年01期
3 雍富华,鄢捷年;保护裂缝-孔隙性储层的钻井液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1年02期
4 彭春耀,鄢捷年;钻井液配方的均匀设计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罗学刚,周健;油气层暂堵剂改性秸秆纤维的应用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6期
6 罗学刚,周健;改性秸秆纤维油气层保护暂堵剂室内评价试验[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年01期
7 刘凯;;一口待报废气井又恢复高产[J];天然气工业;1988年02期
8 刘红,魏军,宋世军,甄剑武,杨云鹏,赵虎,刘学国,杨燕;钻井液屏蔽暂堵技术在马75井和文405井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梁铭;张耀刚;曹成寿;;气井修井工艺实践[J];石油化工应用;2007年06期
10 邬国栋;王玉斌;钟志英;李泌;张栌丹;;GCP-2型低伤害气井压井液的评价[J];断块油气田;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三喜;周俊昌;;固化水完井液在平湖油气田的应用[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中伟;张艳伟;;采气树及气井地面建设集成橇一体化装置[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王继伟;张啸;王海楼;李晶;;注水井压控结合大修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素珍;汪绪刚;程兴生;邹洪岚;单文文;;ESEM在暂堵剂筛选评价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冯胜利;郭玉众;路春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提高气井单井产量工艺技术探讨[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6 常玉连;王宇臣;詹冠杰;高胜;聂文平;程新颖;刘跃宝;;新型修井作业钳的设计及仿真试验[A];2009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刘秀平;宋彦武;张彦福;;绿色修井作业配套技术[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8 王宇超;刘全新;王西文;胡自多;王述江;牛滨华;;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在ZDF含油区的应用[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9 单金鹏;熊山中;韩中普;;胶带式抽油机移动装置[A];2006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颜林;;八面河油田难采储量钻井工艺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萍;气井挖潜增产1.5亿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记者 刘宪广 通讯员 胡新章;新疆采油三厂加快转型步伐[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李传富;蜀南气矿四措施保用户夏季安全用气[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蔡晓青 通讯员 张晓华;让“气娃”健康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记者 彭旭峰邋岳双才 通讯员 马晓东 张田发;长庆华北增产保两会期间北京用气[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首席记者 崔晓农邋通讯员 赵军 贾建伟;潞矿天然气项目实现连续生产[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7 范永光 杨兴闯;瞄准日产气125万立方米目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魏龙;陈明泉;川北打出优质油气井[N];中国石化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周泽山 特约记者 冯雪梅 黄斌;93.7%的背后[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李传富;保渝西地区用户“两节”用气[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文平;修井作业机械化装置的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王雷;暂堵实现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徐进;高温高压高产腐蚀气井完井管柱及井口装置损坏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卢立泽;气井及气藏优化配产方法研究及软件系统设计[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康七虎;考虑热效应影响的气井试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付静;气井井下气液分离回注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穆海朋;钻井中封堵漏层和水层的理论研究及新型堵剂的研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杨宇;开发早期岩性气藏动态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顾岱鸿;低渗气田采气工艺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汪建军;功能型复合凝胶自适应堵漏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厚英;大港油田新型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液体系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吴晓红;吉林油田英台地区油气层保护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熊志敏;保护油气层射孔液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4 赵强;水溶性暂堵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岩;新型修井作业油管移运自动化系统设计与仿真[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董小彬;水平井冲砂参数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程新颖;新型修井作业机械化系统耦合—集成建模与仿真[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尚万宁;气井优化配产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王坚;气井采出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研制及生产性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晓影;变截面气井压力温度预测综合数值模拟[D];西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6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