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钙基固体碱的设计及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
本文关键词:磁性钙基固体碱的设计及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
更多相关文章: 非均相催化 磁性固体碱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摘要】: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清洁能源,具有环保性和可再生性。以磁性钙基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不仅解决了传统均相催化剂与产物难分离以及废液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具有对设备无腐蚀、催化活性高、易于磁分离和重复利用性好等优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四类新型的固体碱催化剂,并且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以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活性探究。根据钙镁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氧化钙的催化活性的思想,探究了以铁酸镁为磁核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用量1.0 wt.%,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70 oC,反应时间3 h的反应条件下,CaO@MgFe2O4催化剂的生物柴油产率为98.3%。在酯交换反应中,CaO@MgFe2O4催化剂相对于纯氧化钙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耐酸性和耐水性。相对于纯CaO而言,该磁性催化剂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反应完成后进行回收分离,并且在重复使用5次时,催化产率仍能达到89.7%。这表明CaO@MgFe2O4催化剂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再循环使用能力。这些优越的表现可归因于钙和镁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使用草酸钙和草酸镁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型钙镁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中。通过分析结果可知,该催化剂具有规整的块状结构并且相对于纯氧化钙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能。同时,该CaO-MgO具有更多的碱活性位在甲醇活化过程中提供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在以Ca/Mg摩尔比1:3的CaO-MgO作为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1.0 wt.%,醇油摩尔比12:1,70 oC的温度下反应2 h时,得到最高的生物柴油产率98.4%。这种稳定的固体碱催化剂在重复使用5次时,催化产率仍能高于90.0%,这说明混合氧化物CaO-Mg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通过以草酸盐为前驱体合成了一种以CaO-MgO作为活性组分,以CoFe2O4作为磁核的磁性固体碱催化剂,并用于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对制备的磁性固体碱催化剂进行了磁滞回线、X-射线衍射(XRD)、CO2-TP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考察了不同核壳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大豆油转化为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核壳摩尔比为1:6、焙烧温度为700 oC、反应温度65 oC、反应时间3 h、醇油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为大豆油质量的1.0 wt.%时,生物柴油最大产率为98.1%。该催化剂在重复利用4次时生物柴油的产率仍高于90.0%。制备了具有磁性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CaO包裹铁酸锶,用于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清洁生产过程。对CaO包裹铁酸锶进行了XRD、TEM、磁性和CO2-TPD等表征分析,探讨了该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通过透射电镜图片可知该催化剂具有类似于包裹形式的结构。在催化剂用量0.5 wt.%,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70oC,反应2 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4.9%。
【关键词】:非均相催化 磁性固体碱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E6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生物柴油9-15
- 1.1.1 生物柴油的定义9
- 1.1.2 生物柴油的特性9-10
- 1.1.3 生物柴油的原料10-12
- 1.1.4 生物柴油的现状12-14
- 1.1.5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14-15
- 1.2 生物柴油的制备15-16
- 1.2.1 酯交换反应15-16
- 1.3 酯交换反应催化剂16-21
- 1.3.1 均相碱催化剂16-17
- 1.3.2 固体碱催化剂17-21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21-22
- 1.4.1 课题研究意义21
- 1.4.2 课题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CaO@MgFe_2O_4磁性固体碱的合成应用22-37
- 2.1 引言22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22-23
- 2.2.1 实验原料22-23
- 2.2.2 实验仪器23
- 2.3 实验方法及表征方法23-26
- 2.3.1 磁性固体碱CaO@MgFe_2O_4的制备23-24
- 2.3.2 表征方法24-25
- 2.3.3 酯交换反应25-26
- 2.4 结果与讨论26-36
- 2.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26-29
- 2.4.2 CaO@MgFe_2O_4催化剂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29-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形貌规整的块状混合氧化物CaO-MgO的合成应用37-47
- 3.1 引言37
-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37-38
- 3.2.1 实验原料37-38
- 3.2.2 实验仪器38
- 3.3 实验方法及表征方法38-39
- 3.3.1 块状CaO-MgO的制备38
- 3.3.2 表征方法38-39
- 3.3.3 酯交换反应39
- 3.4 结果与讨论39-46
- 3.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39-41
- 3.4.2 块状CaO-MgO催化剂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41-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CaO-MgO)@CoFe_2O_4磁性固体碱的合成应用47-58
- 4.1 引言47
-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47-48
- 4.2.1 实验原料47
- 4.2.2 实验仪器47-48
- 4.3 实验方法及表征方法48-49
- 4.3.1 磁性(CaO-MgO)@CoFe_2O_4的制备48
- 4.3.2 表征方法48-49
- 4.3.3 酯交换反应49
- 4.4 结果与讨论49-57
- 4.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49-52
- 4.4.2 磁性固体碱制备条件的优化52-54
- 4.4.3 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条件优化54-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CaO@(Sr_2Fe_2O_5-Fe_2O_3)磁性固体碱的合成应用58-71
- 5.1 引言58
- 5.2 实验原料及仪器58-59
- 5.2.1 实验原料58
- 5.2.2 实验仪器58-59
- 5.3 实验方法及表征方法59-60
- 5.3.1 磁性CaO包裹铁酸锶的制备59
- 5.3.2 表征方法59
- 5.3.3 酯交换反应59-60
- 5.4 结果与讨论60-69
- 5.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60-62
- 5.4.2 磁性固体碱制备条件的优化62-64
- 5.4.3 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条件优化64-69
- 5.5 碱催化酯交换反应机理的探究69
- 5.6 本章小结69-71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71-73
- 6.1 主要结论71
- 6.2 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在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铸;郁鸿凌;陆翼德;王伟民;;合成生物柴油的配制及性能分析与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5年04期
2 汪勇;欧仕益;温勇;刘鹏展;薛枫;;酶法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6年01期
3 徐广辉;曹猛;马俊林;郭俊宝;;季铵碱催化剂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J];可再生能源;2007年02期
4 魏雅洁;徐广辉;;季铵碱催化剂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J];节能技术;2008年02期
5 谭天伟;鲁吉珂;聂开立;张海霞;邓利;王芳;;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6 郑立;杨佰娟;韩笑天;王能飞;王小如;;海洋微藻超声波辅助直接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1年04期
7 赵策;曾虹燕;黄炎;刘平乐;王亚举;杨永杰;张伟;;镁铁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对小球藻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2年03期
8 李文;白攀峰;王宪沛;杨瑞云;李小安;;离子液体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2013年09期
9 ;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J];石化技术;2004年01期
10 蔡志强,邬国英,林西平,朱诚,刘莉莉;固定化脂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王芳;谭天伟;邓利;;固定化酶催化废油合成生物柴油[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2 余灯华;;合成生物柴油的环境友好催化技术[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慧;朱合伟;梁宝臣;许慎敏;宋子兰;郭红宇;;三种碱性催化剂催化棕榈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比较[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薇;马宁;乌日娜;王春雷;王同华;修志龙;;炭质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生物柴油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5 许慎敏;陈慧;梁宝臣;宋子兰;安午伟;;MCM-41分子筛负载不同碱金属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性能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计建炳;李永超;陆向红;俞云良;徐之超;;空化技术辅助高酸值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新工艺[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曹维良;刘瑾;柳静;张敬畅;;CO_2助溶剂用于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曹维良;刘瑾;柳静;张敬畅;;CO_2助溶剂用于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玲梅;吕鹏梅;罗文;李惠文;王忠铭;袁振宏;;碳纳米管掺杂Fe(Ⅱ)-Zn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元元;李春;安再强;唐凤仙;;基于棉籽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新型催化剂筛选及其催化过程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化学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孟兴 杨儒;用汉麻籽合成生物柴油[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通讯员 傅春秘、王东琦 记者 蔡计锁;5万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产业化工程在秦启动[N];河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鸿宾;固体碱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金付强;非食用植物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废弃食用油合成生物柴油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孙嘉晗;以聚乙二醇单-4-壬苯醚为原料合成酸性离子液体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延磊;磁性钙基固体碱的设计及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D];江南大学;2016年
4 王家田;苯并吡嗪类香料衍生物的合成及瓜环基催化剂合成生物柴油初探[D];贵州大学;2009年
5 薛勇;微生物脂肪酶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黄甫;酶促油脂水解—酯化两步法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李浩南;废弃食用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左晓旭;反胶束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岳濵;油/甲醇/醚三元均相体系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10 金超;固体酸碱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工艺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8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8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