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储盖层特征及控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3:42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储盖层特征及控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盖层特征 控气性


【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低孔、低渗、低丰度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研究区内测井、录井、试气等地质资料,结合沉积学、储层及天然气地质学等理论,通过地质理论与实验分析相结合、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相比较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和盖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储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盒8砂层组、山1砂层组和山2砂层组是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溪组是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研究区内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主要有3种类型: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整体以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为主。储层孔隙度主体介于2.0%~10.0%,渗透率在0.01mD~0.6mD之间,孔渗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四个层段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属低孔、低渗致密型储集层。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段砂岩已普遍进入成岩作用的中期A阶段。研究区盖层以山1的泥岩盖层为主力盖层。盖层决定了宏观上气藏的成藏位置和气藏规模,在具备成藏的气源和盖层条件的前提下,储层控制局部天然气的富集,即储层条件越好天然气也相对越富集。与此同时,各层段的砂体有效厚度与砂体展布也对气藏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此外,稳定平缓的沉积构造是天然气保存的条件,研究区未经过剧烈的构造变动,稳定的构造动力学条件对天然气形成及保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盖层特征 控气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前言7-12
  • 1.1 研究区概况7-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2
  • 1.4.1 研究内容10
  • 1.4.2 技术路线图10-11
  • 1.4.3 完成的工作量11-12
  •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特征12-33
  •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12-17
  • 2.1.1 地层划分12-15
  • 2.1.2 地层横向对比15-17
  • 2.2 沉积特征17-21
  • 2.2.1 区域沉积背景17-18
  • 2.2.2 沉积相标志18-21
  • 2.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21-29
  • 2.3.1 沉积相类型21
  • 2.3.2 沉积(亚)微相特征21-22
  • 2.3.3 单井相特征22-25
  • 2.3.4 连井沉积相特征25-29
  • 2.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29-33
  • 第三章 储层特征33-51
  • 3.1 岩性及成分特征33-37
  • 3.1.1 岩石类型33-34
  • 3.1.2 组分特征34-35
  • 3.1.3 结构特征35-37
  • 3.2 孔隙结构特征37-40
  • 3.2.1 孔隙类型37-38
  • 3.2.2 孔隙结构38-40
  • 3.3 成岩作用40-42
  • 3.3.1 成岩演化阶段40
  • 3.3.2 成岩特征40-42
  • 3.4 物性特征42-45
  • 3.5 储层非均质性45-47
  • 3.5.1 层内非均质性45
  • 3.5.2 层间非均质性45-47
  • 3.5.3 宏观裂缝47
  • 3.6 储层分类评价47-51
  • 第四章 盖层特征51-58
  • 4.1 盖层岩性及类型51-52
  • 4.1.1 盖层类型51
  • 4.1.2 盖层岩性51-52
  • 4.2 泥岩盖层单井解释及剖面解释52-53
  • 4.2.1 泥岩盖层单井解释52
  • 4.2.2 泥岩盖层厚度剖面解释52-53
  • 4.3 盖层封闭性评价53-58
  • 4.3.1 盖层封闭机理53-55
  • 4.3.2 盖层宏观封闭能力评价55-58
  • 第五章 储盖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58-77
  • 5.1 气藏特征58-70
  • 5.1.1 气水分布特征58-62
  • 5.1.2 压力与温度62-65
  • 5.1.3 流体性质65-67
  • 5.1.4 四性关系67-70
  • 5.2 储层及其非均质性对气藏的控制作用70-71
  • 5.3 盖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71-73
  • 5.4 砂体有效厚度对气藏的控制作用73-74
  • 5.5 沉积展布对气藏的控制作用74-76
  • 5.6 其他条件对气藏的控制作用76-77
  • 结论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2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3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7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9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10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莉;冯乔;;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张仲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曹海虹;赵晓华;;非常规储盖层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个实例[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冬振;李建;;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表面涂盖层厚度的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魏晓;季宏兵;李道静;张风雷;;广西中南部红壤风化盖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刘晓健;杨波;王清斌;朱文森;冯冲;;蓬莱9-1大型花岗岩潜山稠油油藏泥岩盖层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其勤 范明;盖层评价测试分析应用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江其勤;评价盖层封盖性能有了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将对油气藏盖层研究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江其勤 刘伟新;泥岩盖层评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江其勤;泥岩盖层评价技术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6 张艳芳;石勘院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黄毅 刘宇琦;江汉海相勘探突破定论:单一盖层变成储气层[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开然;煤层系统CO_2-水—煤(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盖层封闭性演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2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朱立;CO_2地下封存煤/盖层变形和破裂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刚;金沙—仁怀及邻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俊;雪峰山西侧地区下古生界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展铭望;川中大气田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会元;废弃油气藏CO_2埋存过程中盖层完整性的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应森群;南海气烟囱上盖层的岩石物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历娜;断—盖配置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郑岩;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金兆波;南堡凹陷天然气盖层封闭特征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宋建阳;南堡凹陷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汤建荣;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第三系盖层封闭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8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