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联合站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港东联合站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港东联合站 能耗分析 设备效率评价 用能评价 软件开发
【摘要】:随着原油开采进入后期,港东联合站所处理的原油含水量逐步上升、来液量波动较大,导致现有的部分设备和工艺不能适应新的介质和工况,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为了提高联合站生产效率,降低工艺设备运行能耗,论文针对港东联合站系统的实际情况,研究联合站节能降耗技术。主要工作包括:(1)联合站现有节能降耗技术方法适应性分析:对国内外过程系统能量分析方法、油气系统用能评价、节能降耗措施、用能分析及评价软件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和对比分析;(2)港东联合站生产过程能耗分析:分析港东联合站工艺流程和能耗设备运行情况,分析联合站能耗产生环节,研究关键缓解效率计算方法,建立联合站能耗分析框架体系等;(3)港东联合站能耗评价方法研究:根据系统工艺特点,分别建立各子系统能量供耗模型及主要能耗设备效率计算模型;并计算分离器5台、热媒炉3台、原油外输泵2台等,掌握了各单体设备运行情况;(4)建立港东联合站系统能耗评价数据库,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港东联合站能耗评价软件”。实现工艺能耗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分析等功能。软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开放性;(5)对港东联合站工艺及设备进行分析,对系统现有用能水平进行评价,确定港东联合站系统节能降耗的切入点,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关键词】:港东联合站 能耗分析 设备效率评价 用能评价 软件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联合站运行优化的研究9-10
- 1.2.2 联合站主体设备节能降耗技术10
- 1.2.3 油气集输系统用能分析及评价软件技术10-11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1-14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技术路线12-14
- 第2章 港东联合站用能分析方法研究14-49
- 2.1 港东联合站系统能耗评价范围界定14-15
- 2.2 港东联合站能耗分布分析15-23
- 2.2.1 原油处理16-17
- 2.2.2 原油加热17
- 2.2.3 原油稳定与储存17-21
- 2.2.4 原油外输21
- 2.2.5 污水处理21-23
- 2.3 港东联合站运行过程能耗分析23-26
- 2.3.1 港东联合站概况23
- 2.3.2 港东联合站工艺系统的能耗计算分析23-25
- 2.3.4 港东联合站的单位能源消耗量25-26
- 2.4 能量平衡分析法26-28
- 2.4.1 基本原理26-27
- 2.4.2 能量平衡方程27-28
- 2.4.3 方法及步骤28
- 2.5 (?)平衡分析28-32
- 2.5.1 基本原理28
- 2.5.2 (?)平衡方程28-29
- 2.5.3 (?)分析准则29-32
- 2.6 港东联合站单体设备用能分析32-46
- 2.6.1 泵机组32-34
- 2.6.2 分离器34-37
- 2.6.3 加热炉37-42
- 2.6.4 罐42-45
- 2.6.5 换热器45-46
- 2.7 港东联合站整体能量分析46-48
- 2.8 港东联合站用能分析及评价一般性操作程序48-49
- 第3章 港东联合站用能评价方法研究49-63
- 3.1 港东联合站用能评价概念及特点49-50
- 3.1.1 港东联合站系统用能评价概念49
- 3.1.2 系统用能评价特点49-50
- 3.2 评价方法优选50-51
- 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51-63
- 3.3.1 用能评价体系52-55
- 3.3.2 系统用能评价准则55-56
- 3.3.3 确定底层因素模糊评价矩阵56-57
- 3.3.4 确定等级权重集57-58
- 3.3.5 模糊变换方法58-59
- 3.3.6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的处理59-61
- 3.3.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用能评价指标权重计算61-63
- 第4章 港东联合站能耗评价软件开发63-74
- 4.1 软件需求说明分析63-64
- 4.2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64-67
- 4.2.1 系统环境64-66
- 4.2.2 总体设计66-67
- 4.3 软件的安装与使用67-73
- 4.3.1 安装67-68
- 4.3.2 软件更新68
- 4.3.3 软件运行68-69
- 4.3.4 窗口与格式参数设置69-70
- 4.3.5 软件操作70-73
- 4.4 软件的主要特点73-74
- 第5章 港东联合站节能降耗措施74-86
- 5.1 原油处理子系统用能分析及节能降耗措施74-75
- 5.1.1 原油处理子系统用能分析74-75
- 5.1.2 原油处理子系统节能降耗措施75
- 5.2 原油加热子系统用能分析及节能降耗措施75-77
- 5.2.1 加热子系统用能分析75-76
- 5.2.2 加热子系统节能降耗措施76-77
- 5.3 污水处理子系统用能分析及节能降耗措施77-79
- 5.3.1 污水处理子系统用能分析77-79
- 5.3.2 污水处理子系统节能降耗措施79
- 5.4 其他工艺或设备节能降耗措施79-81
- 5.5 港东联合站工艺优化81-84
- 5.5.1 原油处理子系统工艺优化81-82
- 5.5.2 污水处理子系统工艺优化82-84
- 5.6 港东联合站优化前后对比84-86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86-88
- 6.1 结论86-87
- 6.2 建议87-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3
- 附录93-106
- 附录A 港东联合站设备能耗评价指标体系93-106
- 附表A-1 原油处理区节能因素评价指标体系93-95
- 附表A-2 原油稳定与储存单元节能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95-99
- 附表A-3 加热单元节能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99-102
- 附表A-4 外输单元节能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102-104
- 附表A-5 污水处理单元节能因素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104-10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剑强,许丽;联合站冷凝水再利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9期
2 李凌峰;姚安林;廖锐全;蒋宏业;肖峰;;采油厂联合站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年06期
3 冯国栋;朱玉泉;;油田联合站能耗“三环节”评价[J];节能技术;2009年03期
4 冯冲;;浅谈联合站的工艺分析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S1期
5 徐志;金亚群;;浅议联合站的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2期
6 朱海东;;欢三联合站的数字化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年09期
7 年继俊;王医斌;张霞;;文三联合站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研究[J];内江科技;2012年07期
8 谭振国;;浅谈联合站各工艺流程概况[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7期
9 张玲,赵爱新,杨发明;联合站合力变活力[J];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11期
10 刘朝辉;联合站消检中存在的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文学;汪文广;崔营双;郭昌文;马腾祥;;实施原油密闭系统技术改造 提高桩西联合站经济效益[A];山东石油学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风斌;霍洪骢;刘相国;;自动盘库系统在联合站中的应用[A];2005年山东省石油学会营销专业委员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杨立全;姜涛;武玉良;郝玉龙;;关于提高联合站系统效率的探讨[A];山东石油学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广晔;;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实现联合站节能降耗[A];2004年胜利油田“计量与节能”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袁启添;刘清富;田招民;宋春华;赵伟;;二级分水工艺技术在联合站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于良俊;;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含硫重质稠油处理技术[A];山东石油学会稠油特稠油地面集输与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政;蟠龙采油厂下坪联合站投入试运行[N];延安日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黄振华;辽河油田26座优质低耗联合站脱颖而出[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翟霞;大港油田东二联合站 强化安全环境管理[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通讯员 董蒙 刘炳星;埕海联合站具备生产试运行条件[N];石油管道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景波 刘畅;中十六联合站:一面永不褪色的样板旗[N];大庆日报;2012年
6 刘国安 特约记者 孙晶洁;港东联合站天蓝水清鸟儿欢[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陈花丽;打造数字化联合站[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通讯员 许忠 杨世宝;首个稠油联合站建成[N];吐鲁番报(汉);2009年
9 李新 孙刚风;河南下二门矿联合站巧改流程解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汪亚萍邋通讯员 唐红亮;大港西一联原油直输港东联合站试验顺利通过[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戈;联合站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何湘禹;港东联合站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蒋宏业;油田联合站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李岩芳;联合站工艺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高汝维;油田联合站动态仿真系统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陈建锋;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7 王娜;联合站的运行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金万根;油田联合站优化仿真系统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侯绪荣;油田联合站全流程参数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司先锋;在役联合站集输系统主体设备节能降耗改进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9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0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