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产量预警模式在百万吨采油作业区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4-09-27 09:40
前言:采油作业区面对老井自然递减率的不断增大,产建不断减少,上产稳产的难度不断增大的形势,为了确保产量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严密组织生产运行,将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予以有效控制,确保产量平稳运行。为了进一步增强产量监控的受控力,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新寨采油作业区形成了“228”产量预警模式,该预警模式作业区实践效果显著,为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228” 产量预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百万吨作业区原油生产保持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
一是百万吨作业区正常的生产管理与组织运行受到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寨作业区的油田管护面积和生产管理区域跨度大,作业区管理对象涉及计划、组织、人员素质、设备、动力等方方面面;另外,由于作业区社会化员工所占比例高,对员工队伍的稳定带来一定难度,无形增加了生产运行的不确定性;同时地方侵权行为和油田周边不法分子盗抢原油、破坏生产设施案件有增无减,大大增加了正常生产组织的难度。
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作业区作为采油厂生产管理的主要单元,生产区域大多地处梁峁密布、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形极其破碎而复杂,加之黄土地区的湿陷性,油田生产道路、水电讯等保障系统维护难度加大,一定程度影响着生产组织。新寨采油作业区所管辖的油区点多、线长、面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要害生产部位较多,油田交叉作业频繁,生产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培养百万吨作业区员工增强产量意识、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效率的需要。
采油作业区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运行、外事协调、安全管理等诸多内容,其中影响原油生产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影响因素的弱化或滞后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新寨采油作业区在生产管理中始终树立超前意识,抢先半步发现影响生产管理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控制和修正,将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或事中监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将产量不正常因素查找消除在2小时以内。
新寨采油作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百万吨作业区快速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引入了大量的社会化用工,用工形式的多元化,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尤其是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不符合现代化、精细化生产管理的标准,与油田快速发展的形势差距还很大。因此,要想实现原油生产的平稳运行,必须要把“228” 产量预警模式明细岗位责任,树立员工的生产运行危机意识和监控意识,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监控方法,防范化解和避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失误,使员工对2小时内产量不正常及时发现上报,以实现生产管理的平稳运行。
(三)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百万吨作业区完成产量目标、实现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
2010年,采油三厂确定了跨越400万吨,拿下419万吨的宏伟目标,将使我厂成为鄂尔多斯盆地第一个年产量跨越400万吨的采油厂。新寨采油作业区作为百万吨作业区,是采油三厂原油上产的主力军,但不断加大的开发难度要求作业区必须实施“228” 产量预警模式,依靠生产组织有效运作提高产量。
一是新增石油生产能力受到矿权和接替区不足的限制。老井稳产是新寨采油作业区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陕北地区石油开采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企地石油资源之争愈演愈烈,老乡偷盗原油事件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高明。另外,随着,产建减少,老井自然递减不断增大,老井稳产降递减工作越来越大,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难度加大。
二是老油田稳产和措施挖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老油田已进入“三高一低”(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综合递减高、储采比低)阶段,不但增大了稳产的难度,而且措施挖潜的空间不断缩小,老油田稳产形势严峻。
因此,新寨采油作业区只有建立 “228” 产量预警模式才能使百万吨作业区产量的持续平稳。
二、 “228” 产量预警模式的主要做法
新寨采油作业区“228” 产量预警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就是在以原油产量为中心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把握制约生产组织效率或者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从而导致原油产量异常波动的关键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原油产量按计划平稳、受控运行。
(一)构建生产管理“228” 产量预警模式
1、建立良性的生产组织体系
一是新寨采油作业区结合生产实际成立了前线生产指挥中心,主要履行安全、生产和技术三大管理职责,负责作业区吴420主力生产区块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工作,以此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年度业绩目标。
二是优化作业区人力资源,适应大油田管理需要。根据作业区管理需要,2010年以来,陆续优化作业区人力资源,强化人员职能,形成了精干高效的作业区人员管理框架,满足新型百万吨数字化油田的需要。
2、建立顺畅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
按照“新老井分开、百分比考核、分阶段激励、重点要素控制、双向权责共担”的产量管理方法,建立了以作业区、井区、井组三级“责权清、覆盖广、反馈快”的产量监控与运行机制,建立逐级产量追究考核制度和产量阶梯激励机制,确保产量按计划受控运行。“228” 产量预警模式,重点是对产量变化因素的跟踪与控制,是生产监控体系的核心内容。
3、建立有力的生产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井下作业管理。新寨采油作业区依靠市场化队伍,结合生产布局特点,推行“市场化”管理,提高作业质量;推进井下作业市场化,建立井下作业队伍业绩档案,开展作业队伍甲级、乙级、丙级评定,择优分派工作量。加强井下作业管理和监督,开展井下作业技术研究,建立井下作业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是利用数字化共享的信息平台。针对作业区站线长的生产实际,充分数字化功图、远程视频的优势和作用,建立生产建设远程监控管理的信息平台,延伸生产管理半径,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准确及时地反馈生产的全过程,方便信息沟通交流,促进资源共享,确保生产指令快速传递,积极探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作业区管理模式。
三是完善生产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只有提前、才能按时,只有超产、才能完成,只有管好、才能建好”的生产管理理念,未雨绸缪,围绕节点目标,狠抓“问题管理”,强化生产保障。持续完善生产设备、生产维修、应急抢险、水电讯、车辆管理、护矿保油、消防管理和矿权维护工作,提高生产管理的保障能力。加快生产组织节奏,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原油流失,千方百计将各种影响原油产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4、加强生产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以持续培育大油田系统化管理能力、井区和班站自主管理能力和岗位员工标准化操作能力为重点,全面强化生产组织管理的内动力和执行力。加强作风转变,牢固树立作业区机关“服务生产、服务基层”的意识,积极推行限时结办制,干部必须对井区提出的问题在要求的时间内进行答复解决,多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
其次,打造基层井区和班站的独立作战能力,实现“作风过硬、协作有序、组织严密、落实到位”。在管理层,着力培育多功能型团队,实现性格、专业、气质、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在技术层,以问题解决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基层井区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在操作层,从班组入手,大力推进自主管理型团队建设,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二)明确各管理层面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目标
1、明确主要管理层面的原油生产监控目标
在作业区、井区、班站和井组的生产中,生产监控目标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新寨作业区将产量目标按照作业区—井区—三个层次进行逐级分解,采油作业区以原油盘库产量作为有效性指标,实行“一班一核对,一天一盘库,五天一对照,一月一考核”的指标监控方式;采油井区以产液量作为有效性指标,按照作业区下达配产计划的每2小时对不正生产进行落实分析,在2小时内落实清楚原因。
2、各管理层面生产监控目标的具体内容
按照作业区、井区、班站、井组(油井)三个层面的管理范围和能力,细分管理层次后,作业区生产监控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三)结合各层面管理特点,建立有效的生产监控体系
根据作业区“228”产量监控模式各层面的生产监控目标,建立了各层面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生产监控体系,实现预警指标的有效监控、实时反馈和及时应对。“228”产量监控模式构成如下:
1、 井组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一是通过在井口对油井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判断,及时发现油井不出液、产量下降等不正常情况;二是通过周期性的每5天的油井计量,发现产量不正常油井。井组及时上报不正常现象,通过憋压摸光杆、现场判断、低压测井等方式识别判断,制定相应措施。同时,对设备运行、外部环境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及时上报,其中对发现的外部环境方面的不法行为要立即采取一定的合理应对措施。
2、站点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加大巡井力度,认真准确计量。小班员工对2小时产液量发生不正常波动,应尽快通知相关井组层层查找原因,属于班站管理问题的及时处理,班站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井区。
3、采油井区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通过对不正常停井等影响采油时率的情况的落实,减少生产组织不严密、员工产量意识不强等问题,从而合理安排油井日常维护工作并缩短维护时间,提高产液量。井区在对油井单量数据进行监控时,对计量不正常的井尽快以井口判断、低压测井等方式落实原因,及时上报采取上修、调整油井生产制度、油层改造等措施。通过对外部环境、特别是影响生产管理的盗抢不法行为的监控,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及时组织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减少原油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4、作业区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作业区主要发挥对井区的服务、协调、帮促和检查落实职能。在作业区生产预警中,每班对井区产液量超欠原因核实清楚,将每班产液量与每班配产量进行对比、以及二者的差值作为生产预警指标,及时发现井区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井口班产液量和每天的盘库产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产量的异常波动。对盘库产量和井口产量差值进行监控,重在发现在井区、井组生产管理中没有被发现的、油田开发和生产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差值在合理范围表明生产正常,若差值大于设定的合理值,一是表明油田技术管理存在问题,油田开发需要做出调整;二是表明应该达到的生产水平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可能存在生产组织不力、外部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中,作业区主要发挥技术优势,从油田开发角度实施稳产增产措施,完成生产计划。
(四)“228” 产量预警模式过程管理
根据影响生产监控体系运行的主要因素,考虑产量变化能够反应生产组织和油田开发状态,主要生产设备运行和外部环境都会严重制约正常生产,因此在生产监控体系的运行管理中,作业区重点对产量变化、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油田外部环境情况三方面予以监控,建立了“三道监控防线”。
1、产量变化监控的运行过程管理
(1)在井组建立“第一道监控线”。井组是监控时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是生产监控体系的第一线,岗位员工通过井口观测,即摸光杆、憋压等,还可参考抽油机的运转载荷和井口油压的变化情况,来监控油井生产状况,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
(2)在井区建立“第二道监控线”。基层井区通过对每班(8小时)总产液量的监控和分析,作为发现井组生产不正常的主要手段。当班产液量(或日产液量)波动2%(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警戒线)时为异常,井区要及时落实波动原因,向下追踪到相关站点直至井组进行落实,向上及时汇报至作业区,并将异常波动原因的落实情况做好记录。
(3)在作业区建立第三道防线。作业区在产量监控体系中具有监控和制定措施两种职能。新寨采油作业区成立了产量监控小组,负责对各井区日产液量、采油作业区井口日产油量、各主要站点的集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实行“说清楚”制度,要求采油井区对异常情况说明具体原因。作业区的生产预警指标主要是日产油量、五天盘库产量和五天盘库产量与井口产液量的差值,当日产油量、盘库产量波动1%(或根据实际确定合理值),差值超出综合计量误差(一般为5%)的折合产量,就需要及时查找产量波动原因。
2、外部环境监控的运行过程管理
油田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保障。新寨采油作业区充分发挥公安分局、经济民警大队、岗位员工“三道防线”作用,建立外部环境综合治理的防控网络,创造稳定有序的油田生产内外部环境。按照“三道防线”的工作格局,外部环境治理建立了以井组(站点)、采油井区、采油作业区、经警大队、公安分局五级监控体系,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高效运行。
3、设备运行的监控过程管理
设备是油田生产的基础。在对设备运行的监控中,新寨采油作业区大力推行“1241”设备管理法,突出设备的主动定期检查、主动发现异常、主动分析检修、持续评价改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实现设备的受控运行。
三、实施“228” 产量预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全员产量意识增强,原油产量稳步攀升
作为长庆油田公司最大原油生产作业区,新寨采油作业区始终坚持原油上产为中心,在全员产量意识普遍增强的基础上,原油产量在产建减少,老井递减不断增大的现状下,圆满完成了厂下达的84.2万吨的任务,为采油三厂跨越400万,拿下419做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生产监控指标受控运行,实现了生产组织平稳高效
通过对影响生产的各种主要因素的有效监控,保证了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并通过采取措施,生产组织的各项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升;通过对产量变化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应对,采油时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主要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超前组织设备检修,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保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监控,为企业和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产组织免于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始终平稳地按计划运行。
(三)生产管理体系更趋完善,生产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一是在生产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和运行过程中,作业区生产组织体系更趋完善,生产管理更直接、更灵敏、更高效。2010年,作业区实施措施油井81口,累计增油1.84万吨,超额完成1.25万吨任务。二是生产目标的考核体系逐步完善。通过突出月度考核,强化季度兑现,通过对产量监控的执行、落实和考核兑现,激发了各层面上产的积极性。三是生产保障更加有力,各主要生产单位逐步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超常规”的生产组织格局,未雨绸缪组织好防洪防汛、原油拉运等各项组织工作,管理职能发挥更加突出。
本文编号:9257
一、 “228” 产量预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百万吨作业区原油生产保持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
一是百万吨作业区正常的生产管理与组织运行受到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寨作业区的油田管护面积和生产管理区域跨度大,作业区管理对象涉及计划、组织、人员素质、设备、动力等方方面面;另外,由于作业区社会化员工所占比例高,对员工队伍的稳定带来一定难度,无形增加了生产运行的不确定性;同时地方侵权行为和油田周边不法分子盗抢原油、破坏生产设施案件有增无减,大大增加了正常生产组织的难度。
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作业区作为采油厂生产管理的主要单元,生产区域大多地处梁峁密布、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形极其破碎而复杂,加之黄土地区的湿陷性,油田生产道路、水电讯等保障系统维护难度加大,一定程度影响着生产组织。新寨采油作业区所管辖的油区点多、线长、面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要害生产部位较多,油田交叉作业频繁,生产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培养百万吨作业区员工增强产量意识、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效率的需要。
采油作业区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运行、外事协调、安全管理等诸多内容,其中影响原油生产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影响因素的弱化或滞后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新寨采油作业区在生产管理中始终树立超前意识,抢先半步发现影响生产管理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控制和修正,将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或事中监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将产量不正常因素查找消除在2小时以内。
新寨采油作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百万吨作业区快速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引入了大量的社会化用工,用工形式的多元化,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尤其是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不符合现代化、精细化生产管理的标准,与油田快速发展的形势差距还很大。因此,要想实现原油生产的平稳运行,必须要把“228” 产量预警模式明细岗位责任,树立员工的生产运行危机意识和监控意识,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监控方法,防范化解和避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失误,使员工对2小时内产量不正常及时发现上报,以实现生产管理的平稳运行。
(三)建立“228” 产量预警模式是百万吨作业区完成产量目标、实现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
2010年,采油三厂确定了跨越400万吨,拿下419万吨的宏伟目标,将使我厂成为鄂尔多斯盆地第一个年产量跨越400万吨的采油厂。新寨采油作业区作为百万吨作业区,是采油三厂原油上产的主力军,但不断加大的开发难度要求作业区必须实施“228” 产量预警模式,依靠生产组织有效运作提高产量。
一是新增石油生产能力受到矿权和接替区不足的限制。老井稳产是新寨采油作业区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陕北地区石油开采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企地石油资源之争愈演愈烈,老乡偷盗原油事件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高明。另外,随着,产建减少,老井自然递减不断增大,老井稳产降递减工作越来越大,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难度加大。
二是老油田稳产和措施挖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老油田已进入“三高一低”(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综合递减高、储采比低)阶段,不但增大了稳产的难度,而且措施挖潜的空间不断缩小,老油田稳产形势严峻。
因此,新寨采油作业区只有建立 “228” 产量预警模式才能使百万吨作业区产量的持续平稳。
二、 “228” 产量预警模式的主要做法
新寨采油作业区“228” 产量预警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就是在以原油产量为中心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把握制约生产组织效率或者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从而导致原油产量异常波动的关键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原油产量按计划平稳、受控运行。
(一)构建生产管理“228” 产量预警模式
1、建立良性的生产组织体系
一是新寨采油作业区结合生产实际成立了前线生产指挥中心,主要履行安全、生产和技术三大管理职责,负责作业区吴420主力生产区块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工作,以此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年度业绩目标。
二是优化作业区人力资源,适应大油田管理需要。根据作业区管理需要,2010年以来,陆续优化作业区人力资源,强化人员职能,形成了精干高效的作业区人员管理框架,满足新型百万吨数字化油田的需要。
2、建立顺畅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
按照“新老井分开、百分比考核、分阶段激励、重点要素控制、双向权责共担”的产量管理方法,建立了以作业区、井区、井组三级“责权清、覆盖广、反馈快”的产量监控与运行机制,建立逐级产量追究考核制度和产量阶梯激励机制,确保产量按计划受控运行。“228” 产量预警模式,重点是对产量变化因素的跟踪与控制,是生产监控体系的核心内容。
3、建立有力的生产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井下作业管理。新寨采油作业区依靠市场化队伍,结合生产布局特点,推行“市场化”管理,提高作业质量;推进井下作业市场化,建立井下作业队伍业绩档案,开展作业队伍甲级、乙级、丙级评定,择优分派工作量。加强井下作业管理和监督,开展井下作业技术研究,建立井下作业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是利用数字化共享的信息平台。针对作业区站线长的生产实际,充分数字化功图、远程视频的优势和作用,建立生产建设远程监控管理的信息平台,延伸生产管理半径,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准确及时地反馈生产的全过程,方便信息沟通交流,促进资源共享,确保生产指令快速传递,积极探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作业区管理模式。
三是完善生产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只有提前、才能按时,只有超产、才能完成,只有管好、才能建好”的生产管理理念,未雨绸缪,围绕节点目标,狠抓“问题管理”,强化生产保障。持续完善生产设备、生产维修、应急抢险、水电讯、车辆管理、护矿保油、消防管理和矿权维护工作,提高生产管理的保障能力。加快生产组织节奏,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原油流失,千方百计将各种影响原油产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4、加强生产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以持续培育大油田系统化管理能力、井区和班站自主管理能力和岗位员工标准化操作能力为重点,全面强化生产组织管理的内动力和执行力。加强作风转变,牢固树立作业区机关“服务生产、服务基层”的意识,积极推行限时结办制,干部必须对井区提出的问题在要求的时间内进行答复解决,多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
其次,打造基层井区和班站的独立作战能力,实现“作风过硬、协作有序、组织严密、落实到位”。在管理层,着力培育多功能型团队,实现性格、专业、气质、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在技术层,以问题解决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基层井区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在操作层,从班组入手,大力推进自主管理型团队建设,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二)明确各管理层面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目标
1、明确主要管理层面的原油生产监控目标
在作业区、井区、班站和井组的生产中,生产监控目标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新寨作业区将产量目标按照作业区—井区—三个层次进行逐级分解,采油作业区以原油盘库产量作为有效性指标,实行“一班一核对,一天一盘库,五天一对照,一月一考核”的指标监控方式;采油井区以产液量作为有效性指标,按照作业区下达配产计划的每2小时对不正生产进行落实分析,在2小时内落实清楚原因。
2、各管理层面生产监控目标的具体内容
按照作业区、井区、班站、井组(油井)三个层面的管理范围和能力,细分管理层次后,作业区生产监控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三)结合各层面管理特点,建立有效的生产监控体系
根据作业区“228”产量监控模式各层面的生产监控目标,建立了各层面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生产监控体系,实现预警指标的有效监控、实时反馈和及时应对。“228”产量监控模式构成如下:
1、 井组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一是通过在井口对油井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判断,及时发现油井不出液、产量下降等不正常情况;二是通过周期性的每5天的油井计量,发现产量不正常油井。井组及时上报不正常现象,通过憋压摸光杆、现场判断、低压测井等方式识别判断,制定相应措施。同时,对设备运行、外部环境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及时上报,其中对发现的外部环境方面的不法行为要立即采取一定的合理应对措施。
2、站点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加大巡井力度,认真准确计量。小班员工对2小时产液量发生不正常波动,应尽快通知相关井组层层查找原因,属于班站管理问题的及时处理,班站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井区。
3、采油井区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通过对不正常停井等影响采油时率的情况的落实,减少生产组织不严密、员工产量意识不强等问题,从而合理安排油井日常维护工作并缩短维护时间,提高产液量。井区在对油井单量数据进行监控时,对计量不正常的井尽快以井口判断、低压测井等方式落实原因,及时上报采取上修、调整油井生产制度、油层改造等措施。通过对外部环境、特别是影响生产管理的盗抢不法行为的监控,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及时组织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减少原油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4、作业区的“228” 产量预警模式管理流程
作业区主要发挥对井区的服务、协调、帮促和检查落实职能。在作业区生产预警中,每班对井区产液量超欠原因核实清楚,将每班产液量与每班配产量进行对比、以及二者的差值作为生产预警指标,及时发现井区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井口班产液量和每天的盘库产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产量的异常波动。对盘库产量和井口产量差值进行监控,重在发现在井区、井组生产管理中没有被发现的、油田开发和生产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差值在合理范围表明生产正常,若差值大于设定的合理值,一是表明油田技术管理存在问题,油田开发需要做出调整;二是表明应该达到的生产水平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可能存在生产组织不力、外部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中,作业区主要发挥技术优势,从油田开发角度实施稳产增产措施,完成生产计划。
(四)“228” 产量预警模式过程管理
根据影响生产监控体系运行的主要因素,考虑产量变化能够反应生产组织和油田开发状态,主要生产设备运行和外部环境都会严重制约正常生产,因此在生产监控体系的运行管理中,作业区重点对产量变化、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油田外部环境情况三方面予以监控,建立了“三道监控防线”。
1、产量变化监控的运行过程管理
(1)在井组建立“第一道监控线”。井组是监控时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是生产监控体系的第一线,岗位员工通过井口观测,即摸光杆、憋压等,还可参考抽油机的运转载荷和井口油压的变化情况,来监控油井生产状况,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
(2)在井区建立“第二道监控线”。基层井区通过对每班(8小时)总产液量的监控和分析,作为发现井组生产不正常的主要手段。当班产液量(或日产液量)波动2%(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警戒线)时为异常,井区要及时落实波动原因,向下追踪到相关站点直至井组进行落实,向上及时汇报至作业区,并将异常波动原因的落实情况做好记录。
(3)在作业区建立第三道防线。作业区在产量监控体系中具有监控和制定措施两种职能。新寨采油作业区成立了产量监控小组,负责对各井区日产液量、采油作业区井口日产油量、各主要站点的集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实行“说清楚”制度,要求采油井区对异常情况说明具体原因。作业区的生产预警指标主要是日产油量、五天盘库产量和五天盘库产量与井口产液量的差值,当日产油量、盘库产量波动1%(或根据实际确定合理值),差值超出综合计量误差(一般为5%)的折合产量,就需要及时查找产量波动原因。
2、外部环境监控的运行过程管理
油田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保障。新寨采油作业区充分发挥公安分局、经济民警大队、岗位员工“三道防线”作用,建立外部环境综合治理的防控网络,创造稳定有序的油田生产内外部环境。按照“三道防线”的工作格局,外部环境治理建立了以井组(站点)、采油井区、采油作业区、经警大队、公安分局五级监控体系,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高效运行。
3、设备运行的监控过程管理
设备是油田生产的基础。在对设备运行的监控中,新寨采油作业区大力推行“1241”设备管理法,突出设备的主动定期检查、主动发现异常、主动分析检修、持续评价改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实现设备的受控运行。
三、实施“228” 产量预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全员产量意识增强,原油产量稳步攀升
作为长庆油田公司最大原油生产作业区,新寨采油作业区始终坚持原油上产为中心,在全员产量意识普遍增强的基础上,原油产量在产建减少,老井递减不断增大的现状下,圆满完成了厂下达的84.2万吨的任务,为采油三厂跨越400万,拿下419做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生产监控指标受控运行,实现了生产组织平稳高效
通过对影响生产的各种主要因素的有效监控,保证了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并通过采取措施,生产组织的各项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升;通过对产量变化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应对,采油时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主要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超前组织设备检修,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保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监控,为企业和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产组织免于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始终平稳地按计划运行。
(三)生产管理体系更趋完善,生产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一是在生产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和运行过程中,作业区生产组织体系更趋完善,生产管理更直接、更灵敏、更高效。2010年,作业区实施措施油井81口,累计增油1.84万吨,超额完成1.25万吨任务。二是生产目标的考核体系逐步完善。通过突出月度考核,强化季度兑现,通过对产量监控的执行、落实和考核兑现,激发了各层面上产的积极性。三是生产保障更加有力,各主要生产单位逐步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超常规”的生产组织格局,未雨绸缪组织好防洪防汛、原油拉运等各项组织工作,管理职能发挥更加突出。
本文编号:9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