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渗透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7 17:09

  本文关键词:低渗透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姬塬地区 长储层 流动单元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生产动态


【摘要】: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及试油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同时分析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生产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四类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是造成其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中,应该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队地质大队;
【关键词】姬塬地区 长储层 流动单元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生产动态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4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6JQ4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2699) 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YZZ15019)联合资助
【分类号】:TE31
【正文快照】: Ren Ying,Sun Wei,Zhang Xi,Ren Da-zhong,Wu Yan-jun,Liu Deng-ke,Wei Xiao-e,Ma Xi-ao-ling.Characteristics of movable fluids and study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flow units of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An example from the Chang 6 block of the J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2 梁光迅,张建英,阚立岩,魏娟,王强;沈67块流动单元划分[J];特种油气藏;2002年S1期

3 张福明,邵才瑞,刘洪涛,李元江;一种基于流动单元自动识别的分层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4 窦松江,于兴河,李才雄;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5 谢俊,武英利,梁会珍,张万里;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6 王志高,靳彦欣;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7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赵红静;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吉,张烈辉,郭建新,唐静;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9 姚合法;林承焰;靳秀菊;申本科;张治国;何善斌;;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蔚;;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夏32块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福明;李洪奇;邵才瑞;李元江;刘洪涛;;一种流动单元自动分层新方法[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张春雷;;枣南油田储层中流动单元构成及开采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晏宁平;赵正军;王旭;黄文科;高远;张争航;黄刚;代恒;;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及指标对比[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高远;白艳;刘永建;张争航;王晓华;代恒;张延斌;陈琳琳;李曼子;赵建军;;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开发指标评价与优化[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卢本_";乔守武;王辉;杨先杰;袁秉利;;绥靖油田杨57井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在开发中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解伟;梁晓伟;闫林;赵蕾;;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贺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玉双;油层伤害对岩性油藏流动单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马岭油田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吉;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锋德;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王军;中原油田濮53断块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喻鹏;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孙明;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夏国朝;枣园复杂断块低流度油藏特征及稳产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曦莎;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勇;百21井区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郭晓博;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分类评价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4 徐博;扶余油田中3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5 李松泽;高集油田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6 甘永年;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7 董越;瓦窑堡油田元峁区块长2_1储层及流动单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马婧;华庆地区长6_3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魏晓敏;姬塬油田长8油藏流动单元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10 马斌;砂(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0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30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