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缝洞型超稠油油藏二氧化碳驱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塔河缝洞型超稠油油藏二氧化碳驱实验研究
【摘要】:塔河油田YQ区块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油藏,其溶洞分布的随机性和裂缝尺度的多样性使常规开采方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CO_2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注CO_2成为一种新型开采缝洞型超稠油油藏方法。结合YQ区块油藏特点制作了缝洞岩心模型,开展了不同注入压力和注入量的CO_2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并对气窜后原油和产出气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注气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原油采收率降低;注气压力为53 MPa,注气量为6.5倍孔隙体积时最为经济合理;气窜后CO_2对该区块超稠油抽提作用主要是抽提组分C_(20)—C_(31)。依据气油比和原油采收率曲线图,建议现场注气时,当油井气油比超过2 700时关闭该油井。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超稠油 CO驱油 塔河油田
【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致密油储层采收率机理与方法研究”部分内容(2015CB250904)
【分类号】:TE357.7
【正文快照】: 0引言塔河油田YQ区块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构造上隶属于阿克库勒凸起西北斜坡带[1]。油藏处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埋藏深度为5 300~5 800 m[2]。储集空间主要由岩溶作用发育而成的溶蚀孔洞、大型洞穴、溶蚀裂缝等[3-4]组成。该油藏温度为120℃,地层压力为40MP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惠健;刘学利;汪洋;杨占红;;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3年02期
2 王世洁;;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油藏水驱油机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高慧梅;何应付;周锡生;;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09年01期
4 李金宜;姜汉桥;李俊键;陈民锋;涂兴万;任文博;;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3期
5 梅士盛;何应付;刘学伟;杨正明;;苏丹Palogue油田CO_2非混相驱室内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6年06期
6 李士伦;孙雷;郭平;李健;陈林;;再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6年12期
7 康志江;李江龙;张冬丽;吴永超;张杰;;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5期
8 王敦则,黎玉战,俞仁连;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2期
9 刘文章;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J];特种油气藏;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淑影;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蒲万芬;刘冬冬;于倩;杨洋;;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CO产出超标原因分析——以红山油田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8期
2 李友全;孟凡坤;阎燕;韩凤蕊;于伟杰;周诗雨;;考虑流体非均质性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试井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6年04期
3 李斌;翟波;李凤新;张阳勇;罗新占;钟虹;;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16年12期
4 姚振杰;黄春霞;段景杰;余华贵;陈龙龙;;延长油田CO_2驱埋存潜力评价方法[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潘毅;王攀荣;宋道万;董亚娟;孙雷;;复杂裂缝网络系统油水相渗曲线特征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6 陈永兵;;关于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年09期
7 杨映达;张军辉;孙晓东;;塔河特超稠油油藏CO_2吞吐试验取得阶段成果[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6年02期
8 张本艳;党文斌;王少朋;何学文;;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储层致密砂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2期
9 黄荣贵;唐晓旭;黄晓东;宋海青;;渤海A油田水气交替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6年04期
10 雷蕾;;二氧化碳驱油岩石物理分析及地震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志平;H17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张晓辉;R11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伦增珉;张学洪;吕成远;;亲油碳酸盐岩基质岩块系统的重力驱替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3期
2 杨旭;杨迎春;廖志勇;;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效果评价[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0年02期
3 郑小敏;孙雷;王雷;易敏;;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洪波;;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的划分及开发对策[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2期
5 郑小敏;孙雷;王雷;易敏;杨大千;董国敏;;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6 鲁新便;蔡忠贤;;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1期
7 荣元帅;刘学利;杨敏;;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方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1期
8 李瀟;李允;;缝洞型碳酸盐岩孤立溶洞注水替油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钟水清;陈怀龙;熊继有;舒秋贵;孟英峰;蒋燕;黄晓川;罗永中;;土库曼斯坦古姆达格油田混合驱动方式开发研究[J];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10 谷丽冰;李治平;欧瑾;;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进;顶部注气重力稳定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超稠油油藏开发新工艺研究[J];化工之友;2006年09期
2 马晓燕;;超稠油油藏开发新工艺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3 祝永军,康志勇,李素杰,张爱华;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综合评价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1年02期
4 支印民;超稠油油藏废弃产量界限的确定[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5 周大胜;杜229断块兴V组超稠油水侵特点及开发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6 郝喜顺,修景涛,张力;应用价值工程原理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7 闫贺奎 ,孙明华 ,李嗣业;制服世界最稠的油[J];中国石油石化;2002年11期
8 崔连训;3~5m特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厚度界限研究[J];河南石油;2003年01期
9 满燕,吴光焕,蒋红红,白鹏,张军峰;单6东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2期
10 白长琦,王晗,李晓娜,王迎军,易晓辉;浅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J];河南石油;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前言[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彦平;江谋勇;周永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现场试验[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影 杨明 臧旭峰;超稠油不再是“超愁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记者 杨明 通讯员 臧旭峰;加强油藏地质研究 增强稳定发展能力[N];中国石油报;2001年
3 通讯员 王春强 张洪江 沈文敏;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吞吐技术通过省级鉴定[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张文鸣邋刘宪广;新疆油田进军超稠油“处女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张玉立邋李伟忠 赵红雨;单113特超稠油油藏高效动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邹本强 通讯员 石浩 苏志坤;把薄层超稠油“吃干榨净”[N];中国石油报;2012年
7 邹本强 石浩 苏志坤;穿层水平井技术“榨尽”薄层超稠油[N];中国石化报;2012年
8 记者 张文鸣 通讯员 王蕾;新疆油田超稠油立体开发创高效[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倪潇风 田云霞;两“密钥”助力 超稠油“不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记者 马伊宁 通讯员 董耀辉;新疆油田公司以先进技术提高超稠油采收率[N];新疆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磊;超稠油油藏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许洪星;超声波协同催化剂低温裂解超稠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郭龙;特超稠油油藏复合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曲同慈;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特超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方式提高采收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舰;王庄油田特超稠油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晓非;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研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李静;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崇华;辽河盆地杜813块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梦;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增产技术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宋秀芬;曙光兴隆台超稠油油藏吞吐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马国林;提高超稠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伊宏亮;辽河油田超稠油生产井降粘助排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陈更新;特超稠油渗流机理与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樊君宇;超稠油采出污水悬浮物脱除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李新华;塔河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9 孙绍彬;超稠油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刨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郑晓华;王庄坨826块敏感性特超稠油油藏开采技术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3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