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5:16

  本文关键词: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碳硫比 脱硫脱碳 模拟 能耗 天然气


【摘要】: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的净化不同于以往的含硫天然气的处理过程,在我国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MDEA吸收塔建模,对几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针对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的气质特点,确定采用MDEA.MDEA+DEA作为脱硫脱碳溶剂,并对该脱硫脱碳工艺参数及能耗进行分析研究。本论文对MEA.DEA.PZ这三种 MDEA溶液活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在相同的再生能耗下,贫胺液再生效果依次为:DEAPZMEA,在相同溶剂循环量下C02净化度大小关系为PZMEADEA.综合考虑,对于CO2含量大于5%时的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脱硫脱碳选择MDEA/DEA混合胺作为吸收溶剂;对于CO2含量大小于5%时的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采用MDEA溶液作为吸收溶剂。对典型的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净化工艺案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确定了合适的溶液配比为MDEA:DEA:H20=40%:5%:55%(质量比)。根据该溶液配方,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影响脱硫脱碳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获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原料气入塔温度为25℃,吸收压力为4.5 MPa,再生温度121℃,贫液入吸收塔温度为42℃,吸收塔塔板数20块。净化气质量满足GB 17820-2012规定的二类要求。对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MDEA/DEA法脱硫脱碳工艺的能耗进行研究,确定了原料气处理量、吸收塔压力、原料气中CO2和H2S含量等操作条件对能耗的影响关系。通过响应面方法建立原料气流量、原料气中H2S含量、原料气中CO2含量和贫液入塔温度变量与所需贫液流量、所需能耗之间的二次回归关系。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多因数交互作用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大小关系为:原料气流量与原料气CO:含量交互作用原料气流量与原料气H2S含量交互作用原料气CO2含量与贫液温度交互作用原料气H2S含量与贫液温度交互作用。
【关键词】:高碳硫比 脱硫脱碳 模拟 能耗 天然气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6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2 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9-10
  • 1.3 脱硫脱碳方法分类10-12
  • 1.3.1 醇胺法10-11
  • 1.3.2 砜胺法11-12
  • 1.4 国内外脱硫脱碳技术进展12-17
  • 1.4.1 国外现状12-14
  • 1.4.2 国内现状14-16
  • 1.4.3 研究进展16-17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6 技术路线18-19
  • 第2章 选择性脱硫脱碳反应原理及基础物性研究19-28
  • 2.1 醇胺溶液脱硫脱碳机理19-22
  • 2.1.1 气液相间的平衡问题19
  • 2.1.2 醇胺水溶液吸收H_2S19-20
  • 2.1.3 醇胺水溶液吸收CO_220-21
  • 2.1.4 MDEA-H_2O-H_2S-CO_2体系反应原理21-22
  • 2.2 H_2S、CO_2与醇胺水溶液溶解度模型22-24
  • 2.3 MDEA-H_2O-H_2S-CO_2体系的吸收热24-25
  • 2.4 MDEA-H_2O-H_2S-CO_2体系气液相的物理性质25-27
  • 2.4.1 物料的热容与焓值25-26
  • 2.4.2 物料的密度26
  • 2.4.3 物料的容积26
  • 2.4.4 物料的温度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MDEA吸收塔建模28-40
  • 3.1 模型建立28-29
  • 3.2 模型求解29-34
  • 3.2.1 流率加合法求解29-34
  • 3.2.2 计算框图34
  • 3.3 案例分析34-37
  • 3.3.1 基础参数34
  • 3.3.2 塔板数与吸收塔各参数的关系34-37
  • 3.4 吸收塔参数对MDEA脱硫的影响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脱硫脱碳溶剂研究40-51
  • 4.1 不同碳硫比MDEA溶剂研究40-42
  • 4.2 不同活化剂MDEA脱碳研究42-48
  • 4.2.1 不同配比活化剂吸收性能研究42-45
  • 4.2.2 不同配比活化剂解吸性能研究45-48
  • 4.3 不同碳硫比MDEA/DEA溶剂研究48-50
  • 4.4 小结50-51
  • 第5章 脱硫脱碳的工艺参数分析51-61
  • 5.1 原料气条件51
  • 5.2 湿净化气要求51-52
  • 5.3 脱硫脱碳工艺参数分析52-60
  • 5.3.1 MDEA中DEA含量52-53
  • 5.3.2 吸收塔压力53-54
  • 5.3.3 贫胺溶液循环量54-55
  • 5.3.4 吸收塔塔板数55-57
  • 5.3.5 贫液入吸收塔温度57-58
  • 5.3.6 重沸器温度58-59
  • 5.3.7 再生塔回流比59-60
  • 5.4 本章小结60-61
  • 第6章 MDEA/DEA法脱硫脱碳工艺能耗研究61-79
  • 6.1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61-66
  • 6.1.1 原料气处理量对能耗的影响61-63
  • 6.1.2 吸收塔压力对能耗的影响63
  • 6.1.3 原料气中CO_2含量对能耗的影响63-64
  • 6.1.4 原料气中H_2S含量对能耗的影响64-65
  • 6.1.5 再生塔温度对能耗的影响65-66
  • 6.2 多因素能耗影响分析66-75
  • 6.2.1 建立响应面模型67-69
  • 6.2.2 模型方差分析69-71
  • 6.2.3 响应面分析71-75
  • 6.3 脱硫脱碳装置能耗分析75-77
  • 6.4 本章小结77-79
  • 第7章 结论79-80
  • 致谢80-81
  • 参考文献81-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影秋,任强,刘新国;碳硫联测分析仪测定硫含量的干扰及消除[J];江西化工;2004年03期

2 张蕴慧;;影响钢铁中碳硫测定结果的几个因素[J];河南化工;2010年06期

3 _5金堂,李生厚;掽扗中碳硫同时快速n,定的改进[J];化学世界;1958年08期

4 ;钢铁碳硫测定仪的装置[J];化学世界;1959年03期

5 朱宝璋;环形碳硫专用标钢研制[J];上海钢研;1985年05期

6 江河;利用冷矿渣掺拌含碳硫铁矿焙烧制酸[J];硫酸工业;1993年05期

7 钟其云;碳硫测定中吸附问题的探讨[J];分析试验室;1993年05期

8 黄振兴;用线性回归法测定钢材的碳硫含量[J];水运工程;1994年01期

9 方少垣;碳硫分析专用高纯锡的制取[J];冶金分析;1995年04期

10 陈洁;红外法测定铁合金中碳硫[J];四川冶金;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舒;;气容、滴定式碳硫联测仪校准方法[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2 毛亚虹;;不同助熔剂对镍基材料碳硫元素测量结果的影响[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温才云;谭崇凯;;高频红外测定钢中碳硫含量的研究[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韶梅;李才红;;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碳锰合金中碳硫[A];河北省冶金学会2008年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蒲志仁;;电弧——电导法测定碳硫问题的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理化专委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胡碧;;高频红外碳硫仪在测定合金钢中超低碳硫的几点心得[A];2007四川省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姜卓华;柳亚雄;;红外碳硫仪对氧化铁皮硫测定的方法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雷;张风臣;马保国;温小栋;王耀城;;碳硫硅酸钙型硫酸盐侵蚀测试方法[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赵鸣华;;HCS-140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高碳锰铁中碳硫[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毛亚虹;;LECO碳硫仪自检的方法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婀芬;彭支娜;萍钢研究出自动碳硫仪分析测定法[N];中国冶金报;2003年

2 汪洋;对标挖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燕龙;低含硫高碳硫比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孟庆业;水泥基胶凝材料中碳硫硅钙石的形成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丁天;碳硫硅钙石结构鉴定及特性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1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71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