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术经历与治学理念
本文关键词:我的学术经历与治学理念
【摘要】:受访人回顾了自己的求学过程和治学经历,总结了多年来研究科学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历法的经验,同时简要介绍了担任行政职务期间所做的一些学术组织工作,最后与访谈者就治学方法、研究生培养、学术与政治、研究方向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分类号】:P1
【正文快照】: 1求学经历图1陈美东我想讲一下我的学术经历。我22岁到这个所①(图1),现在是44年,从一而终。这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一些做学问的人的一个特点。不像现在不断地跳槽。这个特点可能对于做我们这一类的学术研究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不甘寂寞,整天想着去挣更多的钱,或者在外面有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启群;;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释义——从占星学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周凤玲;;释“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1期
3 周凤玲;;释《说文解字·雨部》字及其中的自然现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王树连;魏晋南北朝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年03期
5 刘康德;;风云与阴影——“捕风捉影”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陈久金;中国星占术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董立章;关于武王伐纣之年的再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邓辉;夏正楷;王t+瑜;;利用彩红外航空影像对统万城的再研究[J];考古;2003年01期
9 曲安京;;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J];科学;2004年02期
10 赵贞;;唐五代官方星占中的星官占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亮;明代历法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特古斯;清代级数论纲领分析[D];西北大学;2000年
5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朱洁;张衡造物艺术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夏国_7;《汉书·律历志》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牛文澜;儒医张仲景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刘宁;“究天人之际”[D];山东大学;2011年
4 范振杰;科学精神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社会效应[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马明;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D];山东大学;2008年
6 赫阳;汉代“黄帝暨日月神”画像艺术构成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7 沈瑞芳;《日躔历指》中的太阳理论及其学术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邱艳;白居易诗歌中的星象意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张文静;汉族与苗族时空观的比较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复垣,蒋世仰;“赤方气”:古代超新星的光环?[J];科学通报;2005年08期
2 关增建;《物理小识》的天文学史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王仁湘;;解读地书 检校天罡——《中国天文考古学》品评录[J];考古;2002年05期
4 万辅彬;陈久金;;探索·创新·解码——陈久金教授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次沅,李建科,周晓陆;“天再旦”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2期
6 吴慧;;图书·自然[J];书城;2003年02期
7 刘次沅,,窦忠;隋唐以来陕西古代天文人物[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5年00期
8 万辅彬,席泽宗;院士慧眼观天文——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天文学史名词[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2期
10 刘次沅,窦忠;南北朝以前陕西天文人物[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4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天文学史、教育、科普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天文学史、教育、科普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3 ;天文学史、教育、科普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栗志;;对太阳活动的自动观测、预报、资料处理及研究的一些新方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王绶t/;“观天巨眼”的两个背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明;地球科学文化有助科技创新[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陈丹;绘画艺术与天文学的结晶——丢勒星图[N];科技日报;2002年
4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N];西藏日报;2002年
5 记者 邰举;韩天文学家4天内发现40颗类星体[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大庆;天上有颗“席泽宗星”[N];科技日报;2007年
7 北京天文馆馆长 朱进;北京天文馆——探索宇宙奥秘的窗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霍金“站队”的意义[N];文汇报;2011年
9 陈静(编辑);开普勒:和谐受到干扰一切都会杂乱无章[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2 滕艳辉;宋代朔闰与交食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瑶;《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学思想的科学史视角透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郑诚;何承天天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朝晖;《恒星历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俐颖;近相接型密近双星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5 滕艳辉;宋代历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6 吴瑞环;先秦汉代的宇宙演化与结构探析[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7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27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