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秩序世界与均质世界——析杨光先和南怀仁的天文学争论

发布时间:2017-12-10 22:25

  本文关键词:秩序世界与均质世界——析杨光先和南怀仁的天文学争论


  更多相关文章: 秩序世界 均质世界 西学东渐 范式


【摘要】:明清之际以杨光先和南怀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西方近代天文学之间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二者处于不同的范式中,宇宙观、研究方式等迥异,其特征可以分别用秩序世界和均质世界来刻画。从他们的交锋中可以看到知识的问题不仅是经验和逻辑的问题,也是社会秩序的问题。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P1
【正文快照】: 在明清政权更迭、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天文历法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信仰体系、实用需要的集合体成了争论的焦点。其中以杨光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以南怀仁为代表的西方天文学之间展开了一场著名的争论。争论的结果也是耐人寻味的:清代社会钦定使用了西洋历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苏民;;明清之际哲人与基督教的认识论对话——兼论对话对中国哲学认识论发展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潇;;天学与法律:天人关系哲学基础之研究新视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徐忠明;;试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范式之转变[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3 方潇;;“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杨慧芳;;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陈纪然;;两汉时期择吉之风探析[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6 程倩春;;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姜勇;;早周崇“明”观念的兴起[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8 吴红;;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云云;申晓娜;;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重新思考与再评价[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10 王前;;中国传统的有机论思想[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陈正洪;;“学官联和”对中国当代学术环境的复杂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2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金亨运;基于天文学的中医六气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呼兴华;从术数的角度考察运气学说的发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董火民;中国古代抄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鹏;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谭继培;教育即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佳佳;外来文明与汉晋洛阳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瑶;《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学思想的科学史视角透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刘登科;论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7 尹婧文;董仲舒天人观及其对汉代社会秩序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8 翁婉;论库恩科学合理性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张景;中国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和;《礼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晓原;论耶稣会士没有阻挠哥白尼学说在华传播——西方天文学早期在华传播之再评价[J];学术月刊;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柏春;影响欧洲天文仪器技术东渐的若干因素[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5期

2 刘潞;;从观象台走进《礼器图》——清宫西洋科技仪器的命运[J];金秋科苑;1997年03期

3 李辉;;天文学全盘西化[J];创新科技;2008年07期

4 王广超;;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关于岁差理论之争议与解释[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5 吕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J];中国科技史料;2003年04期

6 乌里沟;;科学 历史 哲学——“过年”的时候聚聚[J];创新科技;2008年02期

7 李东生;;北京古观象台与中西文化交流[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4期

8 戴念祖;早期中西宇宙观的冲突与融合[J];物理;1996年09期

9 陈美东;中国古代天地结构理论的重大缺欠[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1期

10 陈美东,陈晖;明末清初西方地圆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反响[J];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生;;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看它的两次数理变化及结局[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马之恒;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人梯”[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生;射电天文学历史成果中的技术作用和理论背景及其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76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276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