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星团内中等质量黑洞的探测
本文关键词:球状星团内中等质量黑洞的探测
更多相关文章: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球状星团 尖峰星团 黑洞 质量-速度弥散度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恒星质量黑洞和星系内超大质量黑洞之存在已为学界所公认。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关于球状星团中是否存在质量范围介于上述两类黑洞之间的所谓"中等质量黑洞",则始终争议不断。对于银河系球状星团以及河外星系球状星团内,中等质量黑洞的探测和认识现状做了简要的综述性介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305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XDB09010100)
【分类号】:P145.8
【正文快照】: 1引言尽管黑洞尚无法直接探测到,但关于存在恒星质量黑洞(亦可称恒星级黑洞,其质量MBH102M,M为太阳质量)以及超大质量黑洞(SMBH,MBH105M质量范围)的经验证据已颇为明确[1,2]。据估计,每个星系大约有107~109个恒星质量黑洞[2,3],而在每个有核球的星系(包括椭圆星系、透镜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欖,张枚;球状星团的性质和演化(Ⅰ):球状星团的年龄、分布和运动[J];天文学进展;1990年04期
2 张枚,马欖;球状星团致密度及其演化[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1年02期
3 马欖,张枚;球状星团的性质和演化(Ⅱ):球状星团的动力学和形成过程[J];天文学进展;1991年01期
4 樊军辉;球状星团核的演化[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5 温学诗;;ω星团——全天最明亮的球状星团[J];太空探索;2006年03期
6 林清,赵君亮,宋国玄;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演化(Ⅰ):观测特征[J];天文学进展;2001年04期
7 Kelsey Johnson ,谢懿;襁褓中的球状星团[J];世界科学;2002年09期
8 蒋耀妹,王龙,周洪楠;球状星团轨道参数分布的统计模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天波;;球状星团[J];科学大众;1964年02期
10 Robert Irion ,谢懿;永无宁日的星群[J];世界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振新;;球状星团水平分支星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王家骥;陈力;;球状星团M79的自行测定和轨道运动[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毛黎;恒星质量“种族隔离”理论得到证实[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黄X;银河系中球状星团并不都是“土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记者 徐玢;银河系中可能游荡着上百个黑洞[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欢;我国天文家破解恒星“代沟”之谜[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清;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形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2 武振宇;银河系星球状星团系统的动力学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3 陈鼎;球状星团NGC6656的HST WFPC2测光和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
4 李凯;球状星团中密近双星的分析及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宇龙;动力学相互作用对球状星团及其积分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4年
2 高爽;银河系球状星团和恒星星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武振宇;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轨道计算[D];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年
4 王龙;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空间分布、运动轨道及Monte Carlo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范龙兴;利用ULySS研究银河系球状星团性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6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28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