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日食时差算法
本文关键词:宋代的日食时差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日食 时差 食甚 《崇天历》 《纪元历》 宋代 天文学
【摘要】:时差算法是中国传统历法中计算日食的关键算法之一.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宋代历法中的时差算法,并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讨论了历法中时差算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宋代的《应天》、《乾元》和《仪天》三历中,时差是关于黄经和时角的二元函数,《崇天历》以后的历法中,时差仅是时角的二次函数.通过化简时差算法的重建模型,得到历法中的时差算法是重建模型当黄经取90°和270°时的特殊情形.这表明,宋代的时差算法具有较为清楚的天文学意义,它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301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0YJCZH208) 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2XSYK009)
【分类号】:P125.11;P1-092
【正文快照】: 交食推算是中国传统历法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甚时刻与食分大小是日食计算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结果.其他的相关结果均可以根据这两个数值导出.对于某次日食,其地面所见食甚时刻是视月亮和太阳中心距离最小的时刻,也称视食甚时刻.日食视食甚时刻的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安京,唐泉;中国古代的日食时差算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唐泉;;《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日食时差算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2期
3 傅健;李志超;;宋历步交会术中“三差”的计算方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年04期
4 曲安京;唐泉;;中国古代的月食时差算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3期
5 滕艳辉;唐泉;;《纪元历》日食算法及精度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泉;;《至大论》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唐泉;;《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日食时差算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2期
3 李亮;吕凌峰;石云里;;从交食算法的差异看《大统历》的编成与使用[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04期
4 唐泉;中国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01期
5 唐泉;曲安京;;希腊、印度、阿拉伯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比较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2期
6 曲安京;唐泉;;中国古代的月食时差算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3期
7 李亮;吕凌峰;石云里;;《回回历法》交食精度之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8 袁敏;滕艳辉;;《明天历》日食算法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滕艳辉;;古代日食视差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评唐泉著《日食与视差》[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滕艳辉;唐泉;;《纪元历》日食算法及精度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亮;明代历法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唐泉;希腊、印度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滕艳辉;宋代朔闰与交食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艳辉;宋代历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张培瑜;中国13世纪历法的交食推算精度[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李勇,,张培瑜,许邦信;中国古代正史31次日全(环)食记录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3 曲安京,唐泉;中国古代的日食时差算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次沅;中国早期日食记录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3年01期
5 滕艳辉;王鹏云;;《纪元历》定朔算法模型及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邢钢,石云里;汉代日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兼用日食对汉代历法的精度进行校验[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2期
7 唐泉;;《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日食时差算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2期
8 滕艳辉;王鹏云;;《纪元历》等8部宋代历法的定朔推步及精度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01期
9 陈久金;;中国古代日食时刻记录的换算和精度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04期
10 刘金沂;;隋唐历法中入交定日术的几何解释[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泉;希腊、印度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7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29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