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移畸变效应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21 21:43
本文关键词:红移畸变效应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星系红移巡天中的红移畸变效应是指由星系本动速度引起的,观测到红移空间中星系成团性呈现各向异性的效应。它是很重要的宇宙学探针,能够帮助我们重构宇宙结构形成的历史,结合宇宙膨胀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打破暗能量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的简便性,更精确地限制宇宙学参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下一代星系红移巡天(DESI,Euclid,LSST等)有望将红移畸变效应测量的统计误差降低到1%左右,然而目前红移畸变模型普遍都还有5%~10%的系统误差,因此,红移畸变模型的精度已经成为这个领域发展的瓶颈。我们介绍了几个主流的红移畸变模型,重点讨论每个模型中采用的假设及其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25316,11121062,11033006,11433001) 中科院“宇宙结构起源战略”研究计划(XDB09000000)
【分类号】:P157.2
【正文快照】: 1引言根据宇宙学原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各向同性的U1。但在星系红移巡天中,所观测到的星系红移中除了宇宙学红移,还有星系本动速度造成的多普勒红移,这使得原本各向同性分布的星系在视线方向上被“拉扯”,呈现出各向异性的分布特征,这就是红移畸变效应^红移畸变效应的大小,
本文编号:1317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1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