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中红外波段星系电离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1:56

  本文关键词:中红外波段星系电离特性研究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致电离 星暴星系 BCD 活动星系核 极亮红外星系


【摘要】:中红外高电离发射线[OⅣ](25.9μm)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利用简单的光致电离模型,Hao等人(2009)初步分析发现,当星暴星系模型给出的[NeⅢ]/[NeⅡ]值与观测相当时,其给出的[OⅣ]/[SⅢ]值却比观测值低约4个量级。[OⅣ]/[SⅢ],[SⅣ]/[SⅢ],[NeⅢ]/[NeⅡ]等中红外发射谱线比值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其与ITERA package中提供的各类更新的光致电离模型的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星暴星系中[OⅣ]发射来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观测数据与电离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Hao等人(2009)中提出的中红外发射线诊断图[OⅣ]/[SⅢ]对[SⅣ]/[SⅢ]中的分支结构能分别较好地与AGN与星暴星系光致电离模型相吻合。这些星暴星系模型所产生的[OⅣ]发射的强度与电离光谱中大于4 Ryd段的相对光子流量呈紧密正相关,单独考虑Wolfe-Rayet星的辐射对电离光谱的贡献足以解释星暴星系中的[OⅣ]发射线;而对于[OⅣ]/[SⅢ]对[NeⅢ]/[NeⅡ]诊断图,模型仍很难解释观测结果,特别是星暴星系分支:当由模型计算出的[OⅣ]/[SⅢ]值与观测相当时,其给出的[NeⅢ]/[NeⅡ]值相比于观测仍明显偏高。如果考虑上述发射线均来自具有单一密度与电离参数的发射区,那么[NeⅢ]/[NeⅡ]值与电离光谱21.6~41.0 eV段的斜率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330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XDB09030200)
【分类号】:P152
【正文快照】: 1引言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是现代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不同星系活动性的研究是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星系的活动性主要与两类因素有关:一类是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作用产生的巨大能量释放,另一类则是星系中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在观测上,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为民,赵永恒,彭勃,李启斌;MCG+07-22-071:一个具有相互作用的星暴星系[J];科学通报;1994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梦然;人类的“目光”从未如此深邃[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庆文;伽玛射线暴及星暴星系的高能辐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19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19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