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0:17

  本文关键词: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动力学研究 出处:《南京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王星特洛伊天体 数值模拟 太阳系动力学


【摘要】:海王星特洛伊天体(Neptune Trojan,下文简称NT)是新发现的除主带小行星、木星特洛伊天体以及柯伊伯带之外的第四个小行星聚集区。从2003年报告的第一例至今共有8个被确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其进行的研究包含了诸如颜色,大小的分布,轨道稳定性,起源等等方面。其中关于其高倾角轨道与低倾角轨道接近4:1的高比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目前普遍认为高倾角轨道的形成不是行星构型相对固定后的动力学演化的结果,而是在行星形成初期的迁移过程中俘获所致。这一机制认为迁移过程中海王星的1:1共振俘获了星子盘上的星子,由于迁移过程导致的混沌,该区域允许处于激发轨道的小行星自由出入,在迁移过程逐渐平息的过程中,一些暂时位于1:1共振区域中的小行星被冷冻在当时的轨道上从而形成了现在所观测到的高倾角NT。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1.被冷冻的小行星处于高倾角兼高偏心率的激发状态,动力学研究证明现在的构型下偏心率大于0.1的那部分小行星将很难存活至今,他们的轨道寿命很短;2.即使这样的机制能俘获一部分高倾角的小行星,其数量也远远不够解释如此高比例的高倾角天体。 本文的第二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海王星1:1共振区域被一些次级共振,以及包括Lidov-Kozai共振,长期共振等等动力学机制所刻画,尤其是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近2:1共振对海王星特洛伊小天体的动力学性质有着很强的影响。在这些机制的影响下,NT可能在轨道根数空间发生缓慢的漂移扩散。另一方面,从行星迁移末期至今,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相对位置可能由于残余星子盘的作用,以及一些随机效应(如天王星的自转轴方向所暗示的碰撞过程)等等发生过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会影响到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近2:1共振的强度和频率。我们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探索了近2:1共振强度和频率的微小改变对整个1:1共振区域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并检查了小行星在相应的位形下轨道扩散的速度以及强度的不同。结果显示随近2:1共振的增强,NT的稳定区域减小,在2:1共振精确发生时,NT将在短时间内被清空。轨道扩散确实在不同的近2:1频率下普遍存在,但当近2:1共振较强时,小行星的不稳定性增大,在稳定区域内的扩散被抑制;而当近2:1共振较弱时,可以有相当数量的小行星有轨道扩散现象。尤其是当近2:1共振弱到可以允许马蹄形轨道的存在时,在1:1共振内轨道倾角的激发数量和倾角增幅都远大于其他情形。同时我们还简单探讨了马蹄形轨道在海王星的迁移过程中被俘获为蝌蚪形轨道的可能,使得这一图像成为海王星高倾角轨道起源的一种解释。 在本文的第三章里,我们详细讨论了最新的两例NT:2008LC18以及2004KV18—也是仅有的两个位于L5点附近的NT。通过在其3倍标称误差范围内的产生的1000例克隆试验体轨道性质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2004KV18是一个暂时的NT,它进入NT轨道不超过2×105年,也不太可能继续停留在NT区域超过1.65×105年。它的轨道性质不能反应海王星特洛伊这一天体群的轨道特性。其归宿将可能是TNO天体。 ·2008LC18更像是一个典型的NT。在可能的轨道中,稳定性与偏心率以及倾角关系不大,而与半长径以及平经度明显相关,未来更细致的观测应该会将其轨道确定在稳定区域以内。在该区域内的轨道稳定时间与太阳系年龄相当,轨道根数的时间演化也很规则。其倾角的规则演化,使我们认为其高倾角(27.5°)不是通过后天的轨道扩散获得的。那些逃离出特洛伊区域的轨道往往都经历了较大的倾角变化,这使我们倾向于认为它起源于俘获机制。 在本文最后,总结了主要的结论之后,我们还对本文中没有完全解决的两点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一是类木行星的轨道迁移过程到底是导致小行星逃逸还是俘获这一矛盾。二是关于4:1的高低倾角比例,由于质量与倾角分布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而导致选择效应,如果消除了这一选择效应高低倾角天体的量将不会如此之悬殊。这也是以后的工作值得尝试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宇宙新闻[J];科学大众(中学版);1949年02期

2 ;宇宙动态[J];科学之友(A版);2008年12期

3 晓里;;海王星的发现[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3年01期

4 李江;海卫-表面的波纹状地形[J];自然杂志;1993年06期

5 向红;行星X的存在遭否定[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06期

6 俞国华;;遥远的“哥哥”[J];少年科学;2002年11期

7 潘念东;物理学史启示点滴[J];大学物理;1997年07期

8 方舟子;;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谁是海王星的真正发现者[J];飞碟探索;2009年01期

9 李岩;;日美将协力探测行星奥秘[J];世界科学;1988年11期

10 赵之珩;发现海王星[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梅;;共振Kuiper带天体轨道稳定性研究[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晓梅;;共振Kuiper带天体轨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成璇;;海王星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观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易照华;;关于近地天体可能成‘天灾’的问题[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房春晖;;水结构研究最新进展[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赖柏林;;行星为什么都有磁偏角[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建好网络 决胜终端[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8 廖新浩;;大行星内部动力学[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2003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调查报告[A];工业网员单位信息工作年会文集[C];2004年

10 郝建宇;;关于行星绕日公转的一个常数及其验证[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虹;海王星辰展开收购扩张行动[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沈晨;海王星辰抢占医药零售支撑点[N];中国商报;2003年

3 吴丽娟;海王星辰扩张插曲:购武林药店生变[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江沂;尽心尽力不偷懒[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田爱丽;海王星辰组织架构调整5年谋建万家门店[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志灵;对赌不力 海王星辰总经理离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星辰;异业合作1+1>2[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江沂;评点海王星辰之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田爱丽;海王星辰拟11月纽交所上市[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邋张玲娜 桔梗;奔跑,是为了生存[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欣明;火星异常低质量的理论解释[D];吉林大学;2011年

2 隋宁;太阳星云的演变[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璞;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7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27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