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脉冲星参数统计和演化

发布时间:2017-12-26 09:30

  本文关键词:脉冲星参数统计和演化 出处:《天文学报》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脉冲星 普通 恒星 统计 X射线 双星


【摘要】:统计分析了目前发现的几种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表面磁场以及空间的分布情况,揭示出毫秒脉冲星比普通射电脉冲星、LMXB(低质量X射线双星)比HMXB(高质量X射线双星)的空间分布要更加弥散;孤立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分布的峰值为4.7 ms,而普通脉冲星的相应值为0.6 s,双星中毫秒脉冲星这一值为3.5ms;FERMI脉冲星(FermiGamma-ray Space Telescope发现的伽玛射线脉冲星)和正常脉冲星磁场集中于10~(12) Gs;某些年轻的高能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关联.另外结合脉冲星形成演化模型,对这些分布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75046)资助
【分类号】:P145.6
【正文快照】: 1己1.吉一-,.‘二脉冲星于1967年被Hewish等[‘]发现后,GoldiZ]和Paeini{3!证明它们是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其旋转速度逐渐变慢,减少的动能以辐射的形式损耗掉.得益于澳大利亚帕克斯多波束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一8{,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的脉冲星,使得脉冲星的研究发展飞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Debbijoy Bhattacharya;Parameswaran Sreekumar;Reshmi Mukherjee;;Contribution from unresolved discrete sources to the extragalactic gamma-ray background(EGRB)[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惕碚 ,吴枚;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J];现代物理知识;1990年02期

2 吴鑫基;脉冲星是什么?[J];天文爱好者;1998年02期

3 李宗云,丁月蓉;脉冲星的分类[J];中国科学A辑;1991年07期

4 李林森;对脉冲星发射宇宙线能量的估计[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8年04期

5 屈平;脉冲星的奇妙世界[J];飞碟探索;2005年01期

6 吴鑫基;脉冲星的光度、磁场和演化[J];天文爱好者;2000年02期

7 A. Qadir,M. Rafique;脉冲星的能量损失和年龄估计[J];科学通报;1983年09期

8 吴鑫基,沈志强;脉冲星辐射锥截面是椭圆形的吗?[J];科学通报;1988年20期

9 潘善龙;RS模型与脉冲星的γ辐射[J];浙江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吴鑫基;脉冲星的发现[J];天文爱好者;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鑫基;张晋;王娜;艾力·伊;孙正文;王维侠;艾力·玉;;乌鲁木齐天文站脉冲星观测研究新进展[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A,Esamdin;;脉冲星极端零脉冲现象(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娜;;在1540MHz对五颗脉冲星的长期星际闪烁观测[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强;;双星轨道设计及与CLUSTER-Ⅱ配合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孟娟;刘丽蓉;;双星探测的计划运控实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黄润乾;;转动双星的演化[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柯伽;乔国俊;徐仁新;张承民;朱宗宏;王洪光;;脉冲星和引力波[A];2006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温海豹;L.S.KIsslinger;茅广军;;对中子星、奇异星和脉冲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蒋世仰;;关于几个矮造父变星周期变化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洪光;徐仁新;乔国俊;;PSR B1937+21的X射线辐射来自于外间隙加速区的证据[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美首次提出脉冲星旋转现象解释[N];科技日报;2007年

2 群芳;脉冲星孕育行星“胚胎”[N];科学时报;2006年

3 杜华斌;首次观测到脉冲星正在发展演化成磁星[N];科技日报;2008年

4 张梦然;双脉冲星系统观测结果捍卫广义相对论[N];科技日报;2008年

5 潘希;我国科学家“双星模型”破超新星难题[N];科学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然;捕捉时空之海的涟漪[N];科技日报;2010年

7 群芳;失败恒星释放强烈辐射[N];科学时报;2007年

8 王娟;双脉冲星:检验爱因斯坦预言[N];科技日报;2005年

9 何屹;科学家发现蟹状星云高能辐射原因[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唐逸;人体是由恒星物质组成的[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飞;蓝离散星的双星形成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2 俞云伟;Swift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炯;同步曲率辐射机制的物理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炎;黑洞对电磁辐射传播所产生的观测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5 周霞;含退禁闭夸克物质的致密星热辐射演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力;物质外流对辐射冷却无效吸积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7 李立芳;W UMa型相接双星的观测和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8 冯骅;黑洞高能辐射的观测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岳鹏;极端环境下中子星物质性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明枫;奇异星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杰;脉冲星识别算法及其矢量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万海;脉冲星磁层中带电粒子能损机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3 许云;γ射线暴火球模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冬生;射电天文学历史成果中的技术作用和理论背景及其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昌印;不同尺度黑洞系统的天体物理现象的相关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周霞;磁场中的奇异夸克物质与奇异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张晗;具有典型磁矩的中子双星系统中引力波向电磁波的转化[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杨书华;奇异夸克物质动力学与奇异星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温春东;强磁场对中子星基本性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韦明;强磁场下的中子星物质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6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36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