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半径测量与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26 18:35

  本文关键词:太阳半径测量与研究进展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太阳物理 太阳半径 半径测量 半径变化


【摘要】:太阳半径是指从太阳球心到光球层外边界的距离。测量太阳半径历史悠久,系统性测量始于19世纪,其标准值为959.63〃。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1)子午圈测量;(2)日食和水星凌日;(3)望远镜漂移扫描技术;(4)等高方法;(5)卫星角距离测量。对于太阳半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太阳半径在缩小;二是认为太阳半径基本没有变化;三是认为太阳半径变化与一些太阳活动指数有关联,并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太阳半径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目前尚无定论。首先介绍了太阳半径,回顾了太阳半径的观测方法;接着介绍了目前太阳半径的主要研究观点;最后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Abstract]:The radius of the sun is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olar photosphere outside the boundary distanc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olar radius has a long history. The systematic measurement began in nineteenth Century and its standard value is 959.63 ". The main measurement methods as follows: (1) meridian measurement; (2) the solar eclipse and transit of mercury; (3) telescope drift scanning technology; (4) high; (5) satellite angular distance measurement. For the study of solar radiu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kinds of viewpoints: one is that the solar radius is decreasing; the two is that the solar radius is basically unchanged; three, we believe that the solar radius variation is related to some solar activity indices and has its own motion rule. It is not conclusive whether the radius of the sun is changing and how it changes. First, the solar radius is introduced, and the observation method of solar radius is reviewed. Then, the main research viewpoints of the current solar radiu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views on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3057,11221063) 973项目(2012CB957801,2011CB811406)
【分类号】:P182.2
【正文快照】: 太阳是原始星云由于引力坍缩形成的,太阳形成后进入主序星阶段。图1简要展示了太阳的演化过程,太阳从形成到目前有46亿年历史。太阳进入主序星到红巨星阶段,半径和光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太阳不像岩石类行星那样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边界。太阳半径是指从太阳球心到光球层外边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海荣,杨志良;等离子体中磁场的本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丁宗华;吴健;孙树计;陈金松;班盼盼;;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的变化特征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家龙,孙静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4 郝娟;张枚;;用Filter Ratio方法计算太阳日冕温度[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温卫斌,李怀峰,孙才红,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太阳导行镜原理样机的研制[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6 章敏;王东;;太阳过渡区紫外光谱的观测与诊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12期

7 玄伟佳;王东光;邓元勇;张志勇;孙英姿;;光线追迹法在双折射滤光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8 肖江;胡柯良;林佳本;申基;邓元勇;;用大面阵CCD实现全日面像自动导行[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9期

9 王宇舟,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偏振光测量技术[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10 贾志宏;金声震;耿立红;王景宇;;空间太阳望远镜星载图像压缩系统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彩霞;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王璞;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绍华;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4 杨利平;背景太阳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5 何宏青;太阳高能粒子在三维行星际磁场中传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6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8 罗庆宇;太阳日冕波动加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9 陈波;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勃;光敏晶体管自动日照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周桂萍;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活动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3年

5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7 苏宙平;空间极紫外望远镜在轨校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尉敏;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10 王帅;太阳活动区矢量磁场测量及其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983年昆明国际太阳物理研究讨论会在云南天文台举行[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4年02期

2 李良;中国太阳物理观测研究跃居世界先进水平[J];现代物理知识;1993年01期

3 章振大;太阳物理研究的新成果[J];现代物理知识;1994年04期

4 方成;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年01期

5 方成;太阳物理前沿的新进展[J];天文学进展;1989年04期

6 邓元勇,艾国祥,张斌,仇朴章,邱耀辉,刘忠;太阳宁静区的高分辨率像复原[J];天文学报;1994年04期

7 林钢华;国内太阳数据VO化初步方案[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4年03期

8 徐家岩;徐劲;胡辉;赵世伦;;用光电等高仪Ⅰ型、Ⅱ型测定太阳直径的方案及其精度估计[J];天文学报;1993年04期

9 张柏荣;西德基彭霍伊尔太阳物理研究所及其太阳观测站选址工作[J];天文研究与技术;1979年03期

10 ;太阳物理研究室[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专题分会五:“太阳物理”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吉龙;谭有恒;卢红;;羊八井中子监测设备及其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应用前景[A];“基于羊八井平台的交叉学科研究”首届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张世杰;文正祥;陆原;;当代天体物理中的几个物理问题[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方成;;我国太阳物理的研究新进展和未来展望[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聂思敏;张吉龙;谭有恒;卢红;王辉;;羊八井中子监测器数据实时传输及快速处理[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太阳、行星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大会报告[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8 姜新英;熊东辉;王敬芳;;由热压力和磁场共同驳动的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汪景t;王瑞光;;羊八井多学科研究与太阳物理学[A];“基于羊八井平台的交叉学科研究”首届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胡红波;;羊八井宇宙线实验的物理工作[A];“基于羊八井平台的交叉学科研究”首届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德宁;美国太阳物理专家答疑“深度撞击”[N];新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钱怡;追日30分钟 苏州将参与完成世界首个高清内冕像[N];苏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朱广菁;宇宙终极问题关乎人类未来[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王华宁;“超级太阳风暴”不等于世界末日[N];光明日报;2010年

5 赵世英;太阳活动与太阳风[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赵世英;一颗令人关注的恒星[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记者 李凝;天文学研究多项成果引起国际关注[N];科技日报;2001年

8 祖文;中国望远镜:“高手”林立[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美国科学家:太阳风暴如何应对[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赵亚辉 王s暾,

本文编号:1338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38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