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谷后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空间光干涉卫星
本文关键词:依巴谷后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空间光干涉卫星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干涉 迈克尔孙干涉仪 参考架 SIM Lite
【摘要】:简述了依巴谷后提出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如FAME、DIVA、JASMINE、SIM Lite、Gaia、OBSS、JMAPS等。描述了空间光干涉从1980年至今的发展过程,特别给出了用天体测量方法研究天体物理课题之SIM Lite工程的近况:科学目标、仪器的结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点和观测方式等。重点介绍了SIM Lite参考架的构建,包括栅格星和类星体的选择,以及SIM Lite光学参考架与射电参考架ICRF-2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的精度。比较了SIM与Gaia观测方式的不同点,以及它们在天体物理研究和参考架的建立上互补之处。最后,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光学天文中高空间分辨率应用和技术研究"和当前开展有关光干涉工作的一些情况,以及今后开展此课题的若干建议。
[Abstract]:The Hipparcos astrometry satellite project put forward, such as FAME, DIVA, JASMINE, SIM, Lite, Gaia, OBSS, JMAPS etc..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pace light interference from 1980 to present is described. Especially,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strophysics Research on SIM Lite project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scientific objectives, instrument structure, major breakthrough points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SIM Lite reference frame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raster stars and quasars, and the accurac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IM Lite optical reference frame and radio reference frame ICRF-2.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IM and Gaia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their complementation in the study of Astrophys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frames are compared. Finally, a review of the 85 key project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f Optical Astronomy i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ome current light interference work is carried out, as well a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878022,10903022,1090303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JCX2-yW-T13)
【分类号】:P129
【正文快照】: 引言1989年8月第一颗天体测量卫星(依巴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辟了空间天体测量的新纪元。依巴谷卫星的主要成果—依巴谷星表已于1997年6月发表。1990年4月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其所携带的天体测量仪器—精细导星传感器也投入了工作。继后,各国空间局先后提出了砒ME[‘一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朱永凯;蔡佳慧;张雅静;田贵云;;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的UV覆盖和孔径排列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2 范伟军,周必方,夏良正,王海涛;基于最小二乘法准则的光学综合孔径观测目标傅里叶信息提取[J];光子学报;2004年04期
3 陆艺;范伟军;孔明;;恒星光干涉仪主动镜偏转角的检测[J];光子学报;2010年06期
4 范伟军,夏良正,周必方;光学综合孔径像面干涉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2期
5 吴桢;李超;林燮佳;陈忆;王家宁;;长基线恒星光干涉技术中延迟线系统的设计与实验[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2期
6 左韩露;陈忆;;恒星光干涉仪中光学延迟线的结构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2期
7 范伟军,夏良正,周必方,王海涛;光学综合孔径目标信息的提取与仿真[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4年01期
8 郭红锋;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J];天文学进展;2003年03期
9 金文敬;;干涉技术在天体测量中的应用[J];天文学进展;2007年04期
10 林燮佳;吴桢;;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uv覆盖与孔径排列研究[J];应用光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欣扬;Fizeau型天文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辉文;基于CAPS天线的综合孔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2 杨旭海;地面光学观测CCD图象采集与处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2000年
3 李兰芳;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任小超;光衍射三维测量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5 陈粉宁;综合孔径动态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6 张亚新;光学合成孔径图像高清晰重建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叶溯;傅里叶望远术目标重建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岭,金文敬,李金增;射电天球参考架指向维持方法讨论[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4年04期
2 王广利,杨志根;1989~1994年测地VLBI数据分析──基本参考架的建立[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年00期
3 潘炼德;最新规范的参考系及有关问题[J];时间频率学报;2002年02期
4 王晓彬;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Ⅰ)-观测对象和观测方法的分析[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02期
5 平劲松,李金岭;协议天球参考架之间的联接方法与进展[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7年00期
6 郭红锋;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J];天文学进展;2003年03期
7 郭红锋;天文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发展[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2003年01期
8 李东明,鲁春林,罗定江;90年代的基本天体测量形势与我国改进恒星参考系的任务[J];天文学进展;1990年03期
9 李金岭;天球参考系实现中的问题评述[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5年04期
10 黄乘利,金文敬,许华冠;激光测月中的地球和月球参考架[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金文敬;李东明;唐正宏;王叔和;;未来的国际天球参考架[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仪器、天力、天测、时频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马高峰;郑勇;郭睿;;月球参考系的建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张红英;汪舟平;谈国良;齐显峰;;新天文系统的启用对我国天文测量成果的影响[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红旗;韩延本;郭金运;胡辉;刘卫东;尹志强;田立丽;王政;王博;;用于测量铅垂线变化的小型天体测量仪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文敬;;依巴谷后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空间光干涉卫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佳成;新天文参考系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仙玲;天文光干涉与光学综合孔径图像重构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静;航天器较差VLBI测量的一种实现方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3 武振宇;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轨道计算[D];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年
本文编号:134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4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