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星系团的多波段观测

发布时间:2017-12-30 03:37

  本文关键词:星系团的多波段观测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星系团/群 X射线 并合 化学增丰 数值模拟 低频射电观测


【摘要】: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缚系统,是构成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基石。星系群是与之结构类似,但规模较小的系统。星系团/群内的物质组成主要包括恒星、气体和暗物质。其中恒星主导了星系团/群在可见光波段的辐射。气体由于并合以及物质吸积过程中引力能的释放,被加热到了辐射X射线的温度。而在星系团/群的并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相对论性电子,这些电子在星系团/群的磁场中运动,会产生射电波段的同步辐射。其它的诸多物理过程,例如AGN活动、超新星爆发等也会辐射出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因此,要对星系团/群的演化和结构进行全面的研究,就离不开对其进行多波段的观测。本文基于X射线和射电两个波段1)研究了星系团/群中的二维温度、丰度结构;2)对以X射线方法测量星系团中并合激波马赫数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3)对中红移星系团和大尺度结构的低频射电观测进行了预演。 一、我们基于Chandra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致密星系群HCG 62中的金属分布。我们对该群进行了二维光谱分析,并在其中心西南方向大约2′(33.6h?701 kpc)处发现了一个形状完整的高丰度的弧状区域。该区域对X射线中心的张角达到了约120?,丰度约为其周围区域丰度的2倍。该高丰度弧的内侧边缘部分与群中央西南方向的X射线空洞的外缘重合。通过研究该区域内的不同金属元素之间的丰度比,我们发现Ia型超新星主导了其中铁元素的增丰。高丰度弧内的铁质量约为3×106h7?02 .5M⊙,是该群中央星系历史上合成的铁的总量的3%。该高丰度弧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其中央的AGN活动,也有可能是由于并合过程导致。 二、我们对在星系群NGC 507的Chandra X射线图像中发现的锐利弧状边缘结构进行了成因分析。Kraft等人在2004年发现了这一结构,并将其成因归于弧的内外两侧存在金属丰度的梯度,从而影响了X射线的发射系数。然而,我们注意到Kraft等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在他们的光谱分析中未对投影效应进行修正;2)他们生成温度图的方法是基于X射线硬度比的,而非直接的光谱拟合。这可能会对结果的可靠性带来影响。为此,我们重新分析了该星系群的数据,对光谱分析中的投影效应加以考虑,并采用光谱拟合的方法获得了二维的温度和丰度图。我们发现,尽管在弧内侧的金属丰度确实高于弧的外侧,但从丰度图上看来,高丰度区域的分布与弧状边缘的位置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而温度分布却呈现出与该弧状边缘很好的相关性,弧外侧的温度在68%的置信度上高于内侧。而在光谱分析中考虑投影效应后,弧两侧的温度差且更为显著。这些特征都表明这一锐利的弧状边缘是一个冷锋结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判断星系团/群中的锐利边缘的性质时,不可忽视投影效应,并且需要辅以二维光谱分析的方法帮助判断。 三、为了对星系团/群中的非对称金属分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我们对一组包含九个贫星系团和星系群的样本进行了二维的温度和丰度分布分析。在当前的阶段,我们首先获得了这些源的X射线图像、二维温度和丰度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四、我们研究了以X射线方法获得星系团中激波马赫数的可靠性。通过对一组由宇宙学数值模拟产生的,包含并合激波的星系团样本进行虚拟X射线观测,并采用X射线方法对这些激波的马赫数进行测量,我们发现X射线方法并不会显著高估激波的马赫数。 五、我们对即将实施的在低频射电波段对中红移的星系团和大尺度结构进行探测的工作进行了前期预演。我们计划依托位于新疆天山中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项目(21CMA)的现有设施,建设一组工作在400 ? 600 MHz的射电干涉天线,以中性氢21cm线为示踪剂,探测中红移范围内的星系团和大尺度结构。我们研究了该射电望远镜的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设计和校准、天线噪声计算和信号强度的计算。同时,由于我们将要探测的信号的强度极弱,其涨落约为前景涨落的10?5 ?10?4,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将21 cm线信号从强前景中分离出来。我们在此研究了已有的扣除前景,提取功率谱的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算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唯诚;;隐藏的宇宙[J];科学24小时;2011年09期

2 严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5期

3 老诚;;宇宙之最怪异与最神秘[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4 王丽;张明容;;从宇宙的年龄看宇宙的演化[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5 王广德;何昕;刘文芳;;主宰宇宙命运的暗物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柏鸿耀;;引力透镜现象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谢懿;;搜寻新的地球和宇宙的边缘[J];世界科学;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星系、宇宙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胡泽骏;杨惠根;S.Nozawa;Y.Ogawa;黄德宏;张北辰;胡红桥;刘瑞源;陈卓天;綦欣;;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以及午后极光力学特征研究—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以及ESR联合观测初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恒星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5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李承奎;;星系团Abell1835的Chandra数据反投影分析及其与XMM-Newton数据的对比[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7 毕效军;;暗物质研究和电子超出及其解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8 闻建光;唐勇;游冬琴;仲波;刘强;柳钦火;;多源遥感数据构建地表BRDF数据集[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9 陈勇;;HXMT低能X射线望远镜[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10 卢方军;;时变观测应成为中国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梦然;“迟暮”星系团中有“旺年”星系[N];科技日报;2010年

2 张梦然;星系超级火山喷发蔚为壮观[N];科技日报;2010年

3 杨牧;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卢苏燕;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5 毛黎;科学家完成后发座一星系团大范围观测[N];科技日报;2008年

6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汪晓东邋■点评人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王思潮;太空上演四个星系大碰撞[N];人民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学华;太空上演罕见四巨星系连环碰撞[N];科技日报;2007年

8 高博;美发现迄今所知距地最远星系团[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钱铮;眼看着星系中飞出“火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俊骅;星系团的多波段观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宇;星系群和星系团高温气体中的X射线子结构及中央气体熵超出[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顾力意;星系团中央区域热气体二维温度结构探测和热力学成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国亮;多体模拟星系团中的强引力透镜现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5 胡剑;星系团与黑洞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李成;从大尺度结构到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杨小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统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陕欢源;宇宙再电离时期的相关性研究,,星系团中的暗物质,及修改引力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8年

9 李忠木;演化星族合成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10 孟大敏;FRI射电星系中大尺度喷流的多波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鹏飞;星系团成员星系光度函数及其动力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莹莹;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峰;邻近富星系团Abell 2199成员星系动力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丽芳;星系团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景伟;星系团内成员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岚;借助引力透镜效应探索暗物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仲莉;椭圆星系NGC 1407及其所属星系群中物质的质量分布[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程勇;用离散相关函数方法分析blazar天体多波段辐射流量的相关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萌;暗物质天体存在的可能性及其观测[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毛慰明;γ噪Blazar天体的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3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53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