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从“岁尽增年”到“岁初增年”——中国中古官方计龄方式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12-31 05:35

  本文关键词:从“岁尽增年”到“岁初增年”——中国中古官方计龄方式的演变 出处:《历史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岁尽增年 岁初增年 造籍标准时间 增年时间节点


【摘要】: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古时期,官方年龄与民间年龄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在增年的时间节点上。最迟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民间形成了以岁首元日即农历春节为节点的增年方式;官方则因应户籍制度的设计,以民众著籍亦即官府造籍的标准时间为增年节点。《史记·仓公列传》淳于意称"臣意年尽三年,年三十九岁",岳麓秦简0552说爽"尽廿六年廿三岁",都是按官方增年方式计算年龄。由于造籍标准时间不同,官方的增年时间节点也会随之变化。秦汉时期八月造籍,官方年龄就以八月增年;唐代在造籍年的前一年年末预报"来年手实",造籍的标准时间实际上是在正月。至迟从唐代起,官方年龄已经变成了岁初增年,制度与礼俗最终合二为一。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fficial age and the folk age calculation method was on the time node of increasing age. The folk formed the way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years, that is, the first yuan day of the year, that is,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lunar calendar.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official took the standard tim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fficial register as the node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years. Yuelu Qin Jian 0552 says Shuang is "as old as twenty-six years and twenty-three years old." they all calculate the age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increase in age.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andard tim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ity, the official age node will also change.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August, the nationality was created. The official age is increased by August; At the end of the year before the founding year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standard tim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gistry was actually on January.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latest, the official age has been in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nd the system and customs have finally merged into on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孙吴乡里社会研究——以走马楼吴简为中心”(项目号167102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P19;K23
【正文快照】: 现代中国人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有两种:周岁是以出生时为零岁,每过一次公历生日增一岁;虚岁是出生当年为一岁,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我们通常说的春节就增加一岁。除了始生计数的差异外,两者最大区别就在增年时间节点上;由于计龄方法不同,周岁与虚岁往往相差一至两岁。①在现行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实;;论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编造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荣强;;再论孙吴简中的户籍文书——以结计简为中心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张荣强;;唐代造籍日期辨正[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5 张荣强;;《前秦建元籍》与汉唐间籍帐制度的变化[J];历史研究;2009年03期

6 周国林;古代计岁法略说[J];历史档案;1988年04期

7 张培瑜;;关于历史年代计数的规范化问题[J];历史研究;1991年04期

8 纪春华;乔国荣;王震;杨以平;;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年11期

9 孟宪实;;吐鲁番新发现的《唐龙朔二年西州高昌县思恩寺僧籍》[J];文物;2007年02期

10 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J];文物;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刘信芳;;古文字歧读释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振谦;;齐系陶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国艳;;居延汉简否定副词的平面描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鹤鸣;;宋代谱学创新[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10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实;;论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编造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黎虎;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3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荣强;;湖南里耶所出“秦代迁陵县南阳里户版”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大津透,苏哲;唐律令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试释[J];敦煌研究;1997年02期

6 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J];东南文化;1999年01期

7 马新;编户齐民与两汉王朝的人口控制[J];东岳论丛;1996年05期

8 朱绍侯;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臧知非;论刘秀罢兵的几个问题[J];南都学坛;1989年01期

10 钱剑夫;;汉代“案比”制度的渊源及其流演[J];历史研究;1988年03期



本文编号:1358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58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