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几何扭曲实测方法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望远镜几何扭曲实测方法仿真研究 出处:《天文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精确求解望远镜几何扭曲效应,有利于提高望远镜的天体测量定位精度,这对天文学的诸多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前人发展了一种针对密集星场抖动观测并针对观测底片迭代求解几何扭曲的自校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先前的工作并未对星场的密集程度或抖动方式做进一步要求,而是经验地选择较为密集的星场和较多的抖动次数进行观测.这些经验的观测方式固然能够较好地给出几何扭曲,但有时会占用较多的望远镜观测时间导致效率较低.首先介绍了上述求解望远镜几何扭曲的一般方法;通过仿真模拟,对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做评估,同时对该方法要求的星场密度和抖动次数等条件做进一步优化;最后,针对实际应用中几何扭曲改正后的定位精度与视场参考星数量的关系也做了进一步的仿真和分析.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ny subjects of astronomy to solve the geometric distortion effect of telescopes accurately,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strometry and positioning of telescop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veloped a self-calibration method for the jitter observation of dense star fields and iterative geometric distortion solution for the observed negatives,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Previous work has made no further demands on the intensity or jitter pattern of the star field. Instead, the more dense star field and the more jitter times are selected empirically to observe. These empirical observation methods can give better geometric distortion. But sometimes it takes up a lot of telescope observation time, which results in low efficiency. Firstly, the general method to solve the geometric distortion of telescope is introduced. Through simul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 method is evaluated, and the satellite field density and jitter times required by the method are further optimize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stars in the field of view is further simulated and analyz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73066,11178006)资助
【分类号】:P111.2
【正文快照】: 1引言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太空还是地面,望远镜几何扭曲都严重影响了天体测量定位精度[1-2].因此,精确求解望远镜的几何扭曲效应,提高天体测量定位精度,促进了包括星团,太阳系天然卫星、小行星及彗星等天体运动学研究的开展[1-7].所谓几何扭曲即望远镜探测器实测的天区图像相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钰哲;;在卫星上的天体测量[J];科研工作报导;1981年02期
2 张挥;徐家岩;;未知参数最大权条件及其在天体测量中的应用[J];天文学报;1984年01期
3 朱紫;利用基本天体测量仪器开展天文测光研究(英)[J];天文学进展;1997年01期
4 金文敬,李东明,黄乘利,唐正宏;“十五”期间天体测量优先发展领域[J];天文学进展;2000年04期
5 金文敬;李东明;夏一飞;陈力;朱紫;;第二代天体测量卫星及后依巴谷地面天体测量的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6年02期
6 须重明;;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J];自然杂志;2010年05期
7 李珩;万籁;;参加全苏第十二届天体测量讨论会纪要[J];科学通报;1956年11期
8 昌蔚;云南台天体测量工作的起步[J];云南天文台台刊;1979年02期
9 徐德衍;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主镜的剪切干涉检验[J];光学学报;1986年01期
10 王家骥,,陈力,赵建洪,姜佩芳;昴星团天体测量标准区域441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J];天文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文敬;;依巴谷后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空间光干涉卫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金文敬;唐正宏;王叔和;;近三年来国际上天体测量研究的进展[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成璇;;海王星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观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金文敬;李东明;唐正宏;王叔和;;未来的国际天球参考架[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袁玉磊;郑勇;张超;;科学级CCD Alta U9000精确曝光时间的测试与分析[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宋柏延;胡松杰;唐歌实;;天体测量坐标系演变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7 金文敬;;IAU第248次讨论会“巨大的飞跃:从毫角秒到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小结[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凯先;;Phoebe(土卫九)的天体测量观测和定轨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红旗;韩延本;郭金运;胡辉;刘卫东;尹志强;田立丽;王政;王博;;用于测量铅垂线变化的小型天体测量仪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紫;;空间参考系自行系统与地面自行系统[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本文编号:1388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88338.html